【原文】
文帝践阼,复为卫尉,进封安乡侯;增邑三百户,并前八百户。分封少子延及孙晓,列侯。方欲以为公,会薨。帝为流涕,追赠车骑将军,谥曰肃侯。〔一〕
子武嗣。武薨,子克嗣。克薨,子良嗣。
晓,嘉平中为黄门侍郎。〔二〕时校事放横〔1〕,晓上疏曰:“《周礼》云:‘设官分职,以为民极〔2〕。’《春秋传》曰〔3〕:‘天有十日,人有十等。’愚不得临贤〔4〕,贱不得临贵。于是并建圣哲,树之风声〔5〕。明试以功,九载考绩〔6〕;各修厥业〔7〕,思不出位〔8〕。故栾书欲拯晋侯〔9〕,其子不听;死人横于街路,邴吉不问〔10〕。上不责非职之功〔11〕,下不务分外之赏;吏无兼统之势,民无二事之役:斯诚为国要道,治乱所由也!远览典志,近观秦、汉,虽官名改易,职司不同;至于崇上抑下,显分明例〔12〕,其致一也〔13〕:初无校事之官,干与庶政者也。昔武皇帝大业草创,众官未备;而军旅勤苦,民心不安;乃有小罪不可不察,故置校事,取其一切耳〔14〕。然检御有方〔15〕,不至纵恣也。此霸世之权宜〔16〕,非帝王之正典。其后渐蒙见任,复为疾病〔17〕;转相因仍,莫正其本。遂令上察宫庙,下摄众司;官无局业〔18〕,职无分限;随意任情,唯心所适。法造于笔端,不依科诏〔19〕;狱成于门下〔20〕,不顾复讯〔21〕。其选官属,以谨慎为粗疏,以謥詷为贤能〔22〕;其治事,以刻暴为公严〔23〕,以循理为怯弱。外,则托天威以为声势〔24〕;内,则聚群奸以为腹心。大臣耻与分势,含忍而不言;小人畏其锋芒,郁结而无告:至使尹模公于目下肆其奸慝〔25〕。罪恶之著,行路皆知;纤恶之过〔26〕,积年不闻〔27〕。既非《周礼》设官之意,又非《春秋》十等之义也。今外有公卿、将校,总统诸署;内有侍中、尚书,综理万机;司隶校尉督察京辇〔28〕;御史中丞董摄宫殿〔29〕:皆高选贤才以充其职,申明科诏以督其违。若此诸贤犹不足任,校事小吏,益不可信;若此诸贤各思尽忠,校事区区,亦复无益;若更高选国士以为校事,则是中丞、司隶,重增一官耳;若如旧选〔30〕,尹模之奸今复发矣〔31〕:进退推算,无所用之。昔桑弘羊为汉求利〔32〕,卜式以为独烹弘羊〔33〕,天乃可雨。若使政治得失必感天地,臣恐水旱之灾,未必非校事之由也。曹恭公远君子,近小人,《国风》托以为刺;卫献公舍大臣〔34〕,与小臣谋,定姜谓之有罪〔35〕。纵令校事有益于国,以礼义言之,尚伤大臣之心;况奸回暴露〔36〕,而复不罢,是衮阙不补〔37〕,迷而不返也。”于是遂罢校事官。
晓迁汝南太守。年四十余,薨。〔三〕
【注释】
〔1〕校事:官名。受君主的直接委派,刺探、举报并处置官员的不忠诚言行。与后世的特务类似。放横:放肆横蛮。
〔2〕民极:人民能够遵循的一种适中的原则。这两句话出自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。
〔3〕春秋传:指《左传》。下面两句话出自《左传》昭公七年。
〔4〕临:治理。
〔5〕风声:好的风尚。
〔6〕考绩:考核官员的工作成绩。
〔7〕厥业:他们自己的本职工作。
〔8〕出位:超出自己职位的范围。
〔9〕栾书:春秋时晋国大臣。前 575 年,晋国与楚国交战,栾书任中军指挥官。交战中,晋厉公的车陷入泥潭,栾书要去援救。为晋厉公驾车的是栾书的儿子栾> ,他阻止父亲擅离指挥岗位,自己救晋厉公出险境。事见《左传》成公十六年。
〔10〕邴吉(?—前 55):字少卿,鲁国鲁县(今山东曲阜市)人。西汉宣帝时任丞相,封博阳侯。一次他外出,在路上碰到有人打架,造成伤亡,他毫不过问。有人问他为什么,他说治安问题该地方官管,不是宰相的职责范围。传见《汉书》卷七十四。
〔11〕责:要求。非职:非本职范围。
〔12〕显分(fèn):标明本分。
〔13〕其致一:其目的是一样的。
〔14〕一切:一刀切下。指临时性的断然处置。这是当时习语。
〔15〕检御:约束驾御。
〔16〕霸世:指君主初创业时必须使用威势、权术、刑法来平定动荡局面的时代。
〔17〕复为疾病:又成为政治中的毛病。
〔18〕局业:限定的本职工作。
〔19〕科诏:条例规章和皇帝诏命。
〔20〕狱:指案件的审理。
〔21〕复讯:复审。
〔22〕謥詷(còng tóng):办事匆忙急躁。
〔23〕刻暴:刻毒暴虐。公严:公正严厉。
〔24〕天威:天子的威势。
〔25〕尹模:当时一个校事的姓名。目下:皇帝眼皮底下。
〔26〕纤:细小。
〔27〕不闻:皇帝听不到。
〔28〕京辇:京城地区。
〔29〕董摄:统管。
〔30〕如旧选:像过去那样选人充当校事。
〔31〕尹模之奸:类似尹模那样的违法事例。
〔32〕桑弘羊(前 152—前80):洛阳人。西汉武帝时任治粟都尉,兼任大司农。制定并推行盐、铁、酒类商品的官营专卖政策,增加国家收入,打击富商势力。还组织六十万人屯垦,以抗御匈奴入侵。昭帝时任御史大夫辅政,继续坚持专卖政策,不久以谋反罪被杀。
〔33〕卜式:河南郡人。大畜牧主。多次以家财捐助政府,被汉武帝任命为中郎。后升任御史大夫,封关内侯。是盐铁专卖政策的反对者。传见《汉书》卷五十八。
〔34〕卫献公(?—前 559):名衎(kàn)。春秋时卫国国君。前 576 至前 559 年在位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十七《卫康叔世家》。
〔35〕定姜:卫献公的嫡母。
〔36〕奸回:奸邪。
〔37〕衮阙:指君主的过失。《诗经·燕民》有“衮职有阙,维仲山甫补之”的句子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魏书》曰:“昱,时年八十。”
《世语》曰:“初,太祖乏食;昱略其本县,供三日粮,颇杂以人脯。由是失朝望,故位不至公。”
〔二〕《世语》曰:“晓,字季明。有通识。”
〔三〕《晓别传》曰:“晓大著文章,多亡失;今之存者,不能十分之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