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评曰:钟繇开达理干〔1〕,华歆清纯德素,王朗文博富赡〔2〕:诚皆一时之俊伟也。魏氏初祚,肇登三司〔3〕,盛矣夫!王肃亮直多闻,能析薪哉〔4〕!〔一〕
【注释】
〔1〕开达:通达事理。理干:具有行政上的能力和才干。
〔2〕文博:文化修养和博物知识。
〔3〕肇:开始。
〔4〕析薪:指能继承父辈的事业。语出《左传》昭公七年。本卷对华歆、王肃的生平记述和评价,都是正面的肯定和赞颂。其实这两人还有另外的一面。华歆对汉献帝的伏皇后凶恶残暴,见本书卷 1 《武帝纪》注引《曹瞒传》;王肃贪图富贵吝惜钱财,见下文裴注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刘寔以为:“肃方于事上而好下佞己,此一反也;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,此二反也;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,此三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