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评曰:辛毗、杨阜,刚亮公直,正谏匪躬;亚乎汲黯之高风焉〔1〕。高堂隆学业修明,志在匡君;因变陈戒,发于恳诚,忠矣哉!及至必改正朔,俾魏祖虞〔2〕,所谓意过其通者欤〔3〕!
【注释】
〔1〕汲黯(?—前 112):字长孺。东郡濮阳(今河南濮阳市东南)人。西汉武帝时任主爵中尉,以直言敢谏而得到“社稷之臣”的美誉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二十、《汉书》卷五十。
〔2〕俾魏祖虞:使曹魏以虞舜为远祖。事见本书卷十四《蒋济传》。
〔3〕意过其通:指对臆测的东西坚持不放,比坚持自己通晓的学问还认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