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子璠、希,皆早卒。次子英,封吴侯。五凤元年,英以大将军孙峻擅权,谋诛峻。事觉,自杀,国除〔1〕。〔一〕
谢景者,字叔发。南阳宛人。在郡有治迹〔2〕,吏民称之;以为前有顾邵〔3〕,其次即景。数年,卒官。
【注释】
〔1〕国除:封地被撤销。
〔2〕郡:指谢景任职的豫章郡。
〔3〕顾邵:传附本书卷五十二《顾雍传》。顾邵也当过豫章太守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吴历》曰:“孙和以无罪见杀,众庶皆怀愤叹。前司马桓虑因此招合将吏,欲共杀峻立英;事觉,皆见杀。英实不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