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初,绍与公共起兵。绍问公曰:“若事不辑〔1〕,则方面何所可据?”公曰:“足下意以为何如?”绍曰:“吾南据河,北阻燕、代〔2〕;兼戎狄之众〔3〕,南向以争天下。庶可以济乎〔4〕?”公曰:“吾任天下之智力,以道御之。无所不可!”〔一〕
【注释】
〔1〕辑:成功。
〔2〕燕(yān)、代:均为先秦国名。这里指其故地,即今河北省北部。
〔3〕戎:西方少数族的泛称。狄:北方少数族的泛称。
〔4〕庶:或许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傅子》曰:“太祖又云:‘汤、武之王,岂同土哉?若以险固为资,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