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评曰:任峻始兴义兵,以归太祖;辟土殖谷,仓庾盈溢,庸绩致矣〔1〕。苏则威以平乱,既政事之良;又矫矫刚直〔2〕,风烈足称〔3〕。杜畿宽猛克济〔4〕,惠以康民。郑浑、仓慈,恤理有方。抑皆魏代之名守乎!恕屡陈时政,经论治体〔5〕,盖有可观焉。
【注释】
〔1〕庸绩:功绩。
〔2〕矫矫:坚强不屈的样子。
〔3〕风烈:作风和事业。
〔4〕克济:能够相互补充。
〔5〕经论:常常议论。治体:治国的体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