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恕字务伯。太和中,为散骑、黄门侍郎。〔一〕恕推诚以质〔1〕,不治饰,少无名誉。及在朝,不结交援,专心向公;每政有得失,常引纲维以正言〔2〕。于是侍中辛毗等器重之。
【注释】
〔1〕推诚以质:以质朴表示真诚。
〔2〕引纲维:引用统治国家的基本原则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杜氏新书》曰:“恕,少与冯翊李丰,俱为父任,总角相善。及各成人,丰砥砺名行,以要世誉,而恕诞节直意,与丰殊趣。丰竟驰名一时,京师之士多为之游说。而当路者,或以丰名过其实,而恕被褐怀玉也:由此为丰所不善。恕亦任其自然,不力行以合时。丰已显仕朝廷,恕犹居家自若。明帝以恕大臣子,擢拜散骑侍郎。数月,转补黄门侍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