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。除颍阴、朗陵令,迁弋阳太守〔1〕,所在有治。
鄢陵侯彰征代郡〔2〕,以豫为相〔3〕。军次易北〔4〕,虏伏骑击之。军人扰乱,莫知所为。豫因地形,回车结圆阵〔5〕;弓弩持满于内,疑兵塞其隙。胡不能进,散去。追击,大破之;遂前平代:皆豫策也。
迁南阳太守。先时,郡人侯音反,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,大为郡患。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人,表奏皆当死。豫悉见诸系囚,慰喻,开其自新之路,一时破械遣之。诸囚皆叩头,愿自效;即相告语,群贼一朝解散〔6〕,郡内清静。具以状上,太祖善之。
【注释】
〔1〕弋阳:郡名。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西。
〔2〕彰:即曹彰。
〔3〕相(xiàng):辅助。
〔4〕次:在行程中停留。易:河流名。即易水。
〔5〕回车:让车队掉转头。
〔6〕一朝:一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