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评曰:刘备天下称雄,一世所惮;陆逊春秋方壮〔1〕,威名未著:摧而克之,罔不如志〔2〕。予既奇逊之谋略,又叹权之识才,所以济大事也!及逊忠诚恳至,忧国亡身:庶几社稷之臣矣〔3〕。抗,贞亮筹干〔4〕,咸有父风;奕世载美〔5〕,具体而微:可谓克构者哉〔6〕!
【注释】
〔1〕春秋方壮:年龄正轻。
〔2〕罔不:无不。
〔3〕庶几(jī):或许(算得上)。社稷之臣:安邦定国的大臣。
〔4〕贞亮:正直忠诚。筹干:筹划和办事才干。
〔5〕奕世:一代接一代。
〔6〕克构:即克绍堂构。指能够继承前辈的事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