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评曰:自汉季以来〔1〕,刺史总统诸郡,赋政于外〔2〕;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〔3〕。太祖创基,迄终魏业,此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〔4〕。咸精达事机,威恩兼著;故能肃齐万里〔5〕,见述于后也。
【注释】
〔1〕汉季:汉代末期。
〔2〕赋政:行政。
〔3〕曩时:过去。司察:负责监察。东汉末以前,刺史作为皇帝的特派使者监察一州。东汉末开始成为一州的行政长官。
〔4〕此:指本卷记述的人物。
〔5〕肃齐:整治。万里:指一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