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文帝即王位,为散骑常侍。及践阼,封安国亭侯。时群臣并颂魏德,多抑损前朝;臻独明禅授之义,称扬汉美。帝数目臻曰〔1〕:“天下之珍,当与山阳共之〔2〕。”迁尚书,转侍中、吏部尚书。
帝幸广陵,行中领军,从。征东大将军曹休,表得降贼辞〔3〕,“孙权已在濡须口〔4〕”。臻曰:“权恃长江,未敢抗衡。此必畏怖伪辞耳。”考核降者,果守将诈所作也。
【注释】
〔1〕目:使眼色。
〔2〕山阳:指汉献帝。汉献帝让位以后,魏文帝曹丕封他为山阳公。
〔3〕表:上表报告。
〔4〕濡须口:地名。濡须水入长江处。在今安徽无为县东南。由此经濡须水,可以进入巢湖,当时是淮南军事要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