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太祖乃迎天子都许。暹、奉不能奉王法,各出奔,寇徐、扬间,为刘备所杀。〔一〕董承从太祖〔三〕岁余,诛。
建安(二)〔三〕年,遣谒者仆射裴茂率关西诸将诛傕〔1〕,夷三族。〔二〕汜为其将五习所袭,死于郿。济饥饿,至南阳寇略;为穰人所杀,从子绣,摄其众。才、乐留河东:才为怨家所杀,乐病死。遂、腾自还凉州,更相寇〔2〕。后腾入为卫尉,子超领其部曲。
十六年〔3〕,超与关中诸将及遂等反。太祖征破之。语在《武纪》。遂奔金城,为其将所杀。超据汉阳。腾坐夷三族。赵衢等举义兵讨超,超走汉中从张鲁;后奔刘备,死于蜀。
【注释】
〔1〕谒者仆射(yè):官名。是谒者台的长官。谒者台为光禄勋下属机构之一。皇帝出行时负责导引,朝会时司礼仪,中级官员死时代表皇帝吊唁。
〔2〕相寇:相互攻杀。
〔3〕十六年:建安十六年(公元211)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英雄记》曰:“备诱奉,与相见,因于坐上执之。暹失奉,势孤,时欲走还并州;为杼秋屯帅张宣所邀杀。”
〔二〕《典略》曰:“傕头至,有诏高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