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太傅司马宣王问以时事〔1〕,玄议以为:
夫官才用人,国之柄也〔2〕。故铨衡专于台阁〔3〕,上之分也〔4〕;孝行存乎闾巷〔5〕,优劣任之乡人〔6〕,下之叙也〔7〕。夫欲清教审选〔8〕,在明其分叙〔9〕,不使相涉而已〔10〕。何者?上过其分则恐所由之不本〔11〕,而干势驰骛之路开〔12〕;下逾其叙则恐天爵之外通〔13〕,而机权之门多矣。夫天爵下通,是庶人议柄也〔14〕;机权多门,是纷乱之原也。
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来〔15〕,有年载矣。缅缅纷纷〔16〕,未闻整齐〔17〕。岂非分叙参错,各失其要之所由哉?若令中正但考行伦辈〔18〕;(伦)辈当行均〔19〕,斯可官矣。何者?夫孝行著于家门,岂不忠恪于在官乎?仁恕称于九族,岂不达于为政乎?义断行于乡党〔20〕,岂不堪于事任乎?三者之类〔21〕,取于中正;虽不处其官名〔22〕,斯任官可知矣。行有大小,比有高下,则所任之流〔23〕,亦涣然明别矣〔24〕。奚必使中正干铨衡之机于下〔25〕,而执机柄者有所委仗于上〔26〕;上下交侵,以生纷错哉!
且台阁临下,考功校否〔27〕;众职之属,各有官长。旦夕相考,莫究于此〔28〕。闾阎之议〔29〕,以意裁处〔30〕;而使匠宰失位〔31〕,众人驱骇〔32〕:欲风俗清静,其可得乎?天台悬远〔33〕,众所绝意〔34〕。所得至者〔35〕,更在侧近;孰不修饰以要所求〔36〕?所求有路,则修己家门者〔37〕,已不如自达于乡党矣〔38〕;自达乡党者,已不如自求之于州邦矣〔39〕。苟开之有路〔40〕,而患其饰真离本〔41〕;虽复严责中正,督以刑罚,犹无益也。
岂若使各率其分〔42〕:官长则各以其属能否献之台阁〔43〕;台阁则据官长能否之第〔44〕,参以乡闾德行之次〔45〕,拟其伦比〔46〕,勿使偏颇;中正则唯考其行迹,别其高下,审定辈类,勿使升降〔47〕。台阁总之〔48〕:如其所简或有参错〔49〕,则其责负自在有司〔50〕。官长所第,中正〔所〕辈,拟比随次,率而用之;如其不称〔51〕,责负在外〔52〕。然则内外相参,得失有所〔53〕;互相形检〔54〕,孰能相饰〔55〕?斯则人心定而事理得,庶可以静风俗而审官才矣!
【注释】
〔1〕时事:当时的政事。
〔2〕柄:权柄。
〔3〕铨衡:对人才的选择衡量。这是授给官职之前的必要程序。台阁:这里指尚书台。曹魏的官员选任,是由尚书台的吏部尚书负责。
〔4〕上之分(fèn):中央才应当具有的职分。
〔5〕闾巷:指居民区。
〔6〕任之乡人:由同乡的人来负责评判。
〔7〕下之叙:地方所应当遵守的次序。
〔8〕清教:使教化清明。这针对地方而言。审选:使选举周密。这针对中央而言。
〔9〕明其分叙:把中央的职分和地方的次序分清楚。
〔10〕相涉:相互干扰。
〔11〕上过其分:指中央铨衡人才时忽视了地方所提供的品行考察。所由之不本:进入仕途时不通过品行培养的根本途径。
〔12〕干势驰骛:为巴结权势而奔走。
〔13〕下逾其叙:指地方侵犯了中央选任人才的权力。天爵:皇朝的官职。外通:与地方发生关联。
〔14〕庶人议柄:平民百姓议论国家的权柄。
〔15〕中正:官名。负责品评人才。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,是古代人才选拔制度上的一个大变化。两汉的人才选拔,是以地方上的品行考察为基础,人们要在家乡作出较长时间的品行表现,才能得到地方上如孝廉之类的提名,然后送到中央考核而授官。东汉末年天下大乱,人口变动剧烈,迁徙频繁,地方上作出长期考察已不可能。于是,曹魏开始实行新法,即九品中正制。在每州设大中正一人,每郡设中正一人,均由本州郡人士在中央任官者兼任。中正负责评定本州郡人才,主要根据家庭先世的贵贱和本人德才的优劣,综合评定一个等级。等级有九,称为九品,第九品最低而第一品最高。中正每三年定品一次。名单呈送中央后,由吏部尚书根据定品的高低授官,低品授低官,高品授高官。由于中正所定的品级决定了所授官位的高低,所以代表地方进行品行才能考察的中正,实际上已经把中央的官职选任权力侵犯了。正因为如此,夏侯玄才批评九品中正制是“分叙参错,各失其要”。
〔16〕缅缅纷纷:纷乱的样子。
〔17〕整齐:指人才选拔上标准统一,衡量公平。
〔18〕考行:考察品行。伦辈:分类。
〔19〕辈当:分类恰当。行均:品行考察公正。
〔20〕义断:义气和决断。乡党:家乡。据说周代以五百家为一党,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。
〔21〕类:分类。
〔22〕处:标明。
〔23〕流:流品。即等级。
〔24〕涣然:冰雪融化。比喻困难很快消失。
〔25〕奚必:何必。
〔26〕委仗:委托依仗。
〔27〕考功:考核官员的功劳。校否:比较官员的过失。
〔28〕莫究于此:对此都还不能彻底弄清楚。
〔29〕闾阎之议:这里指中正对人才优劣的评价。
〔30〕以意裁处:以自己个人的意见来作结论。
〔31〕匠宰:指在中央掌握铨选机柄的大臣。失位:意思是权力被下面的中正侵犯。
〔32〕驱骇:奔忙慌乱。
〔33〕天台:指中央负责铨选授官的尚书台。
〔34〕众所绝意:众人难以与它拉关系。
〔35〕所得:所能够。
〔36〕修饰:指耍手段。要所求:谋取所希求的东西。
〔37〕修己家门:在家庭中修养品行。
〔38〕自达:自己直接走后门。
〔39〕州邦:指州郡的中正。
〔40〕苟:假如。开:开后门。
〔41〕饰真:掩饰真实。离本:离开根本。
〔42〕岂若:还不如。各率其分:各自遵守本分。
〔43〕属:下属。能否:才能的优劣长短。
〔44〕第:等第。
〔45〕次:高下。
〔46〕拟:拟定。伦比:相应的类别。
〔47〕升降:过高过低。
〔48〕总之:汇总所有的人事档案加以处理。
〔49〕简:选择任用。
〔50〕责负:责任过失。有司:指尚书台。
〔51〕不称:不称职。
〔52〕外:指前面所说的官长、中正。
〔53〕有所:有地方追究。
〔54〕形检:对比检查。这针对被拟定为同一类的人才而言。
〔55〕饰:即上文所说的掩饰真实,弄虚作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