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十年正月〔1〕,车驾朝高平陵〔2〕。爽兄弟皆从。〔一〕
宣王部勒兵马,先据武库。遂出屯洛水浮桥〔3〕,奏爽曰〔4〕:“臣昔从辽东还,先帝诏陛下、秦王及臣升御床,把臣臂,深以后事为念。臣言:‘二祖亦属臣,以后事为念,此自陛下所见;无所忧苦〔5〕,万一有不如意,臣当以死奉明诏!’黄门令董箕等,才人侍疾者〔6〕,皆所闻知。今大将军爽,背弃顾命〔7〕,败乱国典;内则僭拟〔8〕,外专威权;破坏诸营〔9〕,尽据禁兵;群官要职,皆置所亲;殿中宿卫,历世旧人皆复斥出,欲置新人以树私计;根据盘互〔10〕,纵恣日甚。外既如此,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〔11〕,专共交关〔12〕;看察至尊,候伺神器〔13〕;离间二宫〔14〕,伤害骨肉。天下汹汹〔15〕,人怀危惧;陛下但为寄坐〔16〕,岂得久安?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!臣虽朽迈,敢忘往言?昔赵高极意〔17〕,秦氏以灭;吕、霍早断〔18〕,汉祚永世。此乃陛下之大鉴,臣受命之时也!太尉臣济、尚书令臣孚等〔19〕,皆以‘爽为有无君之心,兄弟不宜典兵宿卫’,奏永宁宫〔20〕。皇太后令敕臣:‘如奏施行。’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:‘罢爽、羲、训吏兵〔21〕,以侯就第;不得逗留,以稽车驾〔22〕;敢有稽留,便以军法从事!’臣辄力疾将兵,屯洛水浮桥〔23〕,伺察非常〔24〕。”〔二〕
爽得宣王奏事,不通〔25〕;迫窘不知所为。〔三〕
【注释】
〔1〕十年:正始十年(公元 249)。
〔2〕高平陵:魏明帝曹叡的陵墓。在当时洛阳南郊四十五公里。
〔3〕洛水浮桥:在当时洛阳南郊二公里处的洛水上。是去高平陵的必经之地。
〔4〕奏:向到高平陵去的皇帝上奏。当时郭太后留在皇宫,司马懿先以皇太后的名义罢免曹爽兄弟的官职,然后再向皇帝上报。
〔5〕忧苦:担忧难过。
〔6〕侍疾:侍候病人。
〔7〕顾命:君主临终的遗命。
〔8〕僭拟:臣下非分地比拟皇帝。
〔9〕破坏诸营:指正始六年(公元 245)八月曹爽下令撤销禁卫军的中垒营、中坚营,把两营的兵马合并到中领军营一事,见《晋书》卷一《宣帝纪》。这是曹爽扩大自己军事实力的重要措施。当时,曹爽的弟弟曹羲任中领军统率中领军营,曹训任武卫将军统率武卫营,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任中护军统领中护军营。京城禁卫军六大营中,曹爽直接控制两营,司马懿直接控制一营,还余下中垒、中坚、五校三营相对独立。五校营实力较弱,不关重要。现在曹爽撤销中垒、中坚营,把其全部兵马并入曹羲的中领军营,这实际上就直接控制了四大营,实力增强了一倍。所以司马懿对此恼恨不已,说曹爽是“尽据禁兵”。
〔10〕盘互:盘结交错。
〔11〕都监:官名。宦官头目。
〔12〕交关:串通勾结。
〔13〕神器:皇位。
〔14〕二宫:指郭太后和皇帝曹芳。曹爽听从丁谧的主意,让郭太后与曹芳分开居住,以便控制皇帝。
〔15〕汹汹:人心浮动的样子。
〔16〕寄坐:借别人的位置暂坐。
〔17〕赵高(?—前 207):赵国人。进入秦朝的宫廷为宦官,有意亲近秦始皇的儿子胡亥。前 210 年秦始皇死,他与李斯伪造遗诏,逼使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,立胡亥为二世皇帝。他任郎中令,控制朝廷大权。后来杀李斯,任中丞相。接着又杀胡亥,立胡亥的侄儿子婴为帝。不久被子婴杀死。事见《史记》卷六《秦本纪》、卷八十七《李斯列传》。极意:野心极度扩张。
〔18〕吕:指汉高祖刘邦妻子吕后的家族。刘邦死,吕后临朝听政,使用吕氏家族成员控制权力,并封侄儿吕产、吕禄等为王。吕后临死前,以吕产为相国,又命吕产与吕禄统领京城驻军,继续控制朝政。太尉周勃、丞相陈平和朱虚侯刘章合力,尽杀吕氏家族,改立刘邦次子刘恒,即汉文帝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九《吕本后本纪》、《汉书》卷三《高后纪》。霍:指西汉的外戚霍氏家族。汉武帝死时,以霍光为大司马、大将军,辅佐昭帝。昭帝死,霍光先立昌邑王刘贺,不久又废黜刘贺迎立宣帝。前后执政达二十余年,子弟姻亲形成权势集团。霍光死后,宣帝清除霍氏势力,诛灭数千家。事见《汉书》卷六十八《霍光传》。
〔19〕济:即蒋济(?—249)。传见本书卷十四。孚:即司马孚(公元 180—272)。司马懿的弟弟。后任司空、太尉、太傅。西晋建立,任太宰,封安平王。传见《晋书》卷三十七《宗室传》。
〔20〕永宁宫:郭太后的代称。
〔21〕辄:自作主张。这是谦辞。罢吏兵:即撤职。
〔22〕稽:延误时间。
〔23〕力疾:勉力支撑病体。
〔24〕伺察非常:监视有无意外情况发生。意思是要对付曹爽的武装反抗。
〔25〕不通:不向皇帝呈奏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世语》曰:“爽兄弟,先是数俱出游;桓范谓曰:‘总万机,典禁兵,不宜并出;若有闭城门,谁复纳入者?’爽曰:‘谁敢尔邪!’由此不复并行。至是,乃尽出也。”
〔二〕《世语》曰:“初,宣王勒兵从阙下趋武库;当爽门,人逼车住。爽妻刘,怖,出至厅事,谓帐下守督曰:‘公在外。今兵起,如何?’督曰:‘夫人勿忧!’乃上门楼,引弩注箭,欲发。将孙谦在后,牵止之曰:‘天下事未可知!’如此者三,宣王遂得过,去。”
〔三〕干宝《晋纪》曰:“爽留车驾宿伊水南。伐木为鹿角,发屯甲兵数千人以为卫。”《魏末传》曰:“宣王语弟孚:‘陛下在外,不可露宿;促送帐幔、太官食具,诣行在所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