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夏侯渊字妙才。惇族弟也。太祖居家,曾有县官事〔1〕;渊代引重罪〔2〕。太祖营救之,得免。〔一〕
太祖起兵,以别部司马、骑都尉从,迁陈留、颍川太守。及与袁绍战于官渡,行督军校尉〔3〕。绍破,使督兖、豫、徐州军粮。时军食少,渊传馈相继〔4〕,军以复振。昌豨反,遣于禁击之,未拔;复遣渊与禁并力。遂击豨,降其十余屯,豨诣禁降。渊还,拜典军校尉。〔二〕济南、乐安黄巾徐和、司马俱等攻城〔5〕,杀长吏。渊将泰山、齐、平原郡兵击〔6〕,大破之;斩和,平诸县,收其粮谷以给军士。
十四年〔7〕,以渊为行领军〔8〕。太祖征孙权还,使渊督诸将,击庐江叛者雷绪〔9〕。绪破,又行征西护军〔10〕,督徐晃击太原贼;攻下二十余屯,斩贼帅商曜,屠其城。从征韩遂等,战于渭南。又督朱灵平隃糜、汧氐〔11〕。
【注释】
〔1〕县官:汉代习称官府为县官。有县官事的意思是吃官司。
〔2〕代引:代为承受。
〔3〕督军校尉:官名。代表主帅监督各军将领。
〔4〕传(zhuàn)馈相继:运粮的驿车连续不断。
〔5〕乐安:王国名。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。
〔6〕平原:王国名。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南。
〔7〕十四年:建安十四年(公元 209)。
〔8〕领军:这里指中领军。
〔9〕庐江:郡名。治所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。
〔10〕征西护军:官名。负责协调当时西部战区各军的行动。
〔11〕隃糜:县名。县治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南。汧(qiān):县名。县治在今陕西陇县南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魏略》曰:“时兖、豫大乱。渊以饥乏,弃其幼子,而活亡弟孤女。”
〔二〕《魏书》曰:“渊为将,赴急疾,常出敌之不意。故军中为之语曰:‘典军校尉夏侯渊;三日五百,六日一千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