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肃字子雍。年十八,从宋忠读《太玄》〔1〕,而更为之解。〔一〕黄初中,为散骑、黄门侍郎。
太和三年,拜散骑常侍。四年〔2〕,大司马曹真征蜀。肃上疏曰:“前志有之:‘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;樵苏后爨〔3〕,师不宿饱〔4〕。’此谓平途之行军者也。又况于深入阻险,凿路而前?则其为劳,必相百也〔5〕。今又加之以霖雨,山坂峻滑;众逼而不展,粮悬而难继:实行军者之大忌也!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〔6〕,治道功夫〔7〕,战士悉作。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,乃兵家之所惮也。言之前代,则武王伐纣,出关而复还;论之近事,则武、文征权〔8〕,临江而不济。岂非所谓顺天知时,通于权变者哉?兆民知圣上以水雨艰剧之故,休而息之;后日有衅,乘而用之:则所谓‘悦以犯难〔9〕,民忘其死’者矣。”于是遂罢。
又上疏:“宜遵旧礼,为大臣发哀,荐果宗庙〔10〕。”事皆施行。
又上疏陈政本曰:“除无事之位,损不急之禄,止浮食之费,并从容之官〔11〕;使官必有职,职任其事,事必受禄,禄代其耕〔12〕:乃往古之常式,当今之所宜也。官寡而禄厚,则公家之费鲜,进仕之志劝〔13〕;各展才力,莫相倚仗〔14〕。敷奏以言〔15〕,明试以功〔16〕’;能之与否,简在帝心〔17〕。是以唐、虞之设官分职,申命公卿,各以其事;然后惟龙为纳言〔18〕,犹今尚书也,以出纳帝命而已。夏、殷,不可得而详。《甘誓》曰‘六事之人’〔19〕,明六卿亦典事者也。《周官》则备矣:五日视朝〔20〕,公卿大夫并进,而司士辨其位焉〔21〕。其《记》曰〔22〕:‘坐而论道,谓之王公;作而行之,谓之士大夫。’及汉之初,依拟前代,公卿皆亲以事升朝〔23〕。故高祖躬追反走之周昌〔24〕,武帝遥可奉奏之汲黯〔25〕,宣帝使公卿五日一朝。成帝始置尚书五人〔26〕,自是陵迟,朝礼遂阙〔27〕。可复五日视朝之仪,使公卿、尚书,各以事进。废礼复兴,光宣圣绪,诚所谓名美而实厚者也。”
【注释】
〔1〕宋忠:南阳郡人。擅长儒学,是当时荆州学派的领头人之一。《太玄》:书名。西汉扬雄撰。全书十卷。扬雄早年喜作诗赋,晚年潜心哲学,作《太玄》,以“玄”解释天地万物。
〔2〕四年:太和四年(公元 230)。
〔3〕樵苏后爨(cuàn):先砍柴割草做燃料,然后烧火煮饭。
〔4〕宿饱:头晚吃了饭第二天还觉得饱,即隔夜饱。形容饭食供应充足。以上四句话见于《史记》卷九十二《淮阴侯列传》。
〔5〕百:一百倍。
〔6〕谷:指子午谷。
〔7〕功夫:工程。
〔8〕武、文:指曹操、曹丕。权:即孙权。
〔9〕悦以犯难:高高兴兴去克服困难。这两句是《周易·兑卦》彖辞中的话。
〔10〕荐果:进献新成熟的水果。
〔11〕从容之官:闲职。
〔12〕禄代其耕:以挣取俸禄代替农耕为生。
〔13〕劝:勉励。
〔14〕倚仗:倚靠。
〔15〕敷奏:向皇帝陈述。
〔16〕功:当官的成效。
〔17〕简:评选。
〔18〕龙:虞舜时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。虞舜叫他当纳言,负责向舜报告下面的意见,传达舜的命令。
〔19〕《甘誓》:《尚书》中的一篇。
〔20〕五日视朝:每五天天子上朝听政一次。
〔21〕司士:官名。负责朝廷礼仪,安排朝会官员位置。
〔22〕《记》:指《考工记》。是《周礼》中的一篇。
〔23〕以事升朝:带着公务文书上朝。当时习称公务文书为事。
〔24〕躬追:亲自追赶。周昌任御史大夫,有公事入宫报告。汉高祖刘邦正在拥抱爱姬戚氏,周昌转身就跑,刘邦马上追赶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九十六《张丞相列传》。
〔25〕遥可:隔着一定的距离下指示批准。一次汲黯进宫奏事,汉武帝没有戴礼帽,怕他批评,就躲进帐子里面,叫人传令同意汲黯的意见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二十《汲黯列传》。
〔26〕成帝:即刘骜(前 52—前 7)。西汉皇帝。前 32 至前 7 年在位。事见《汉书》卷十。
〔27〕朝礼:天子临朝直接听取公卿大臣上奏政事的礼仪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肃父朗与许靖书云:“肃,生于会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