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黄初中,鹈鹕集灵芝池,诏公卿举独行君子。朗荐光禄大夫杨彪;且称疾,让位于彪。帝乃为彪置吏卒,位次三公。诏曰:“朕求贤于君而未得,君乃翻然称疾〔1〕;非徒不得贤,更开失贤之路,增玉铉之倾〔2〕。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,见违于君子乎〔3〕?君其勿有后辞。”朗乃起。
孙权欲遣子登入侍〔4〕,不至。是时车驾徙许昌,大兴屯田,欲举军东征。朗上疏曰:“昔南越守善〔5〕,婴齐入侍〔6〕;遂为冢嗣〔7〕,还君其国。康居骄黠〔8〕,情不副辞;都护奏议以为宜遣侍子〔9〕,以黜无礼〔10〕。且吴濞之祸〔11〕,萌于子入〔12〕;隗嚣之叛,亦不顾子〔13〕。往者闻权有遣子之言而未至,今六军戒严;臣恐舆人未畅圣旨〔14〕,当谓国家愠于登之逋留〔15〕,是以为之兴师。设师行而登乃至,则为所动者至大,所致者至细,犹未足以为庆;设其傲狠〔16〕,殊无入志,惧彼舆论之未畅者〔17〕,并怀伊邑〔18〕。臣愚以为宜敕别征诸将:各明奉禁令,以慎守所部。外曜烈威,内广耕稼;使泊然若山〔19〕,澹然若渊〔20〕,势不可动,计不可测。”
是时,帝以成军〔21〕,遂行。权子不至,车驾临江而还。〔一〕
【注释】
〔1〕翻然:反而。
〔2〕铉:抬鼎时用来钩住鼎耳的铜钩。玉铉是用玉做装饰的铉,这里指代大鼎。鼎有三足,象征三公,所以玉铉之倾意指三公缺人。
〔3〕见违:受到躲避。
〔4〕登:即孙登(公元 209—241)。传见本书卷五十九。
〔5〕南越:秦汉时南方少数族政权名。在今广东、广西和贵州省东部,先秦时是南越人活动地区。秦末,龙川县(今广东龙川县西南)县令赵佗在这里建立南越国,传五代九十三年。前111 年,被汉武帝攻灭。
〔6〕婴齐:赵佗的曾孙,南越国第三代国王。他在当太子时,曾作为人质到西汉朝廷居留十多年。后被放回国继王位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一十三《南越列传》。
〔7〕冢嗣:指太子。
〔8〕康居:西域古国名。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,都城在卑阗。
〔9〕都护:官名。全称为西域都护。是代表汉朝统辖西域的长官。西汉时治所在乌垒城(今新疆轮台县东北)。宜遣侍子:最好把康居国送到长安做人质的王子遣送回国。这个建议是当时的西域都护郭舜提出的,见《汉书》卷九十六上《西域康居国传》。
〔10〕黜无礼:排除无礼之国。意思是断绝来往,免得惹麻烦。
〔11〕吴濞:即吴王刘濞(前 215—前 154)。刘邦的侄儿,封吴王。他在王国内积极扩张势力,并在景帝时发动其余六个诸侯国反抗中央。事败,被杀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六、《汉书》卷三十五。
〔12〕萌于子入:汉文帝时,刘濞的儿子刘贤入京侍奉皇太子刘启。因游戏发生争执,刘启动手打死刘贤,引起刘濞不满。后来刘启继位为景帝。刘濞发动叛乱,这是直接的原因。
〔13〕不顾子:不顾在洛阳做人质的儿子。
〔14〕舆人:众人。未畅:不完全了解。
〔15〕逋留:逗留。
〔16〕傲狠:傲慢违抗。
〔17〕彼:那些。
〔18〕伊邑:愁怨。指不愿为攻打孙吴出力。
〔19〕泊然:安定不动的样子。
〔20〕澹然:深沉难测的样子。
〔21〕成军:大军已经调集编成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魏书》曰:“车驾既还,诏三公曰:‘三世为将,道家所忌;穷兵黩武,古有成戒。况连年水旱,士民损耗;而功作倍于前,劳役兼于昔?进不灭贼,退不和民。夫屋漏在上,知之在下。然迷而知反,失道不远;过而能改,谓之不过。今将休息,栖备高山,沉权九渊;割除摈弃,投之画外。车驾当以今月中旬到谯,淮、汉众军,亦各还返,不腊西归矣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