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张纮字子纲,广陵人。少游学京都,〔一〕还本郡。举茂才,公府辟:皆不就,〔二〕避难江东。
孙策创业,遂委质焉〔1〕,表为正议校尉〔2〕。〔三〕从讨丹杨,策身临行阵,纮谏曰:“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〔3〕,三军之所系命也;不宜轻脱〔4〕,自敌小寇。愿麾下重天授之姿〔5〕,副四海之望:无令国内上下危惧!”
建安四年,策遣纮奉章至许宫〔6〕。留为侍御史,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。〔四〕曹公闻策薨,欲因丧伐吴。纮谏,以为:“乘人之丧,既非古义;若其不克,成仇弃好:不如因而厚之〔7〕”。曹公从其言,即表权为讨虏将军,领会稽太守。
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〔8〕,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〔9〕。〔五〕
后权以纮为长史。从征合肥中,〔六〕权率轻骑将往突敌。纮谏曰:“夫兵者凶器,战者危事也。今麾下恃盛壮之气,忽强暴之虏;三军之众,莫不寒心!虽斩将搴旗〔10〕,威震敌场;此乃偏将之任,非主将之宜也。愿抑贲、育之勇〔11〕,怀霸王之计〔12〕。”权纳纮言而止。
既还,明年,将复出军。纮又谏曰:“自古帝王受命之君,虽有皇灵佐于上〔13〕,文德播于下,亦赖武功,以昭其勋。然而贵于时动〔14〕,乃后为威耳。今麾下值四百之厄〔15〕,有扶危之功;宜且隐息师徒〔16〕,广开播殖〔17〕;任贤使能,务崇宽惠。顺天命以行诛,可不劳而定也。”于是遂止,不行。
纮建计宜出都秣陵〔18〕,权从之。〔七〕
【注释】
〔1〕委质:指献身。
〔2〕正议校尉:官名。是孙策的参谋。
〔3〕筹谟:筹划和计谋。
〔4〕轻脱:轻率。
〔5〕麾下:对军事长官的尊称。重:珍重。
〔6〕奉章:呈送表章。许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许昌市东。当时是东汉的临时都城,汉献帝住在这里。
〔7〕厚:厚待。
〔8〕内附:归附中央朝廷。实际上是归附曹操自己。
〔9〕会稽东部都尉:官名。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。后改为临海郡。
〔10〕搴(qiān):拔取。
〔11〕贲(bēn)、育:孟贲、夏育。都是战国的著名勇士。
〔12〕霸王:指势力强大居于领导地位的诸侯。
〔13〕皇灵:天神。
〔14〕时动:随时机而动。
〔15〕值:碰上。四百之厄:当时的迷信说法,认为两汉的刘氏王朝,从西汉建立起,经过四百年后将会有一场大厄运,叫做汉家四百之厄;而东汉末年战乱,即是厄运的表现。参见本书卷二《文帝纪》裴注引《献帝传》。
〔16〕隐息:关心和休息。师徒:军队。
〔17〕播殖:播种生长。指农业生产。
〔18〕出都:出外建都。当时孙权的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,处于江东的腹心地区。为了适应向西、向北扩张的政治形势,孙权在建安十六年(公元 211)把治所移到长江之滨的秣陵(今江苏南京市)。秣陵相对于吴县而言是外围,所以说是出都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吴书》曰:“纮入太学,事博士韩宗,治京氏《易》、欧阳《尚书》。又于外黄,从濮阳闿受《韩诗》及《礼记》、《左氏春秋》。”
〔二〕《吴书》曰:“大将军何进、太尉朱儁、司空荀爽三府,辟为掾:皆称疾,不就。”
〔三〕《吴书》曰:“纮与张昭,并与参谋;常令一人居守,一人从征讨。后吕布袭取徐州,因为之牧;不欲令纮,与策从事,追举茂才,移书发遣纮。纮心恶布,耻为之屈;策亦重惜纮,欲以自辅,答记不遣,曰:‘海产明珠,所在为宝;楚虽有才,晋实用之。英伟君子,所游见珍:何必本州哉!’”
〔四〕《吴书》曰:“纮至,与在朝公卿及知旧,述策‘材略绝异,平定三郡,风行草偃;加以忠敬款诚,乃心王室’。时曹公为司空,欲加恩厚,以悦远人;至乃优文褒崇,改号加封。辟纮为掾;举高第,补侍御史。后以纮为九江太守;纮心恋旧恩,思还反命,以疾固辞。”
〔五〕《吴书》曰:“权初承统,春秋方富。太夫人以方外多难,深怀忧劳;数有优令辞谢,付属以辅助之义:纮辄拜笺答谢,思惟补察。每有异事密计及章表书记,与四方交结,常令纮与张昭草创撰作。纮以破虏有破走董卓、扶持汉室之勋,讨逆平定江外、建立大业:宜有纪颂,以昭公(义)〔美〕。既成,呈权。权省读悲感,曰:‘君真识孤家门阀阅也!’乃遣纮之部。或以纮本受北任,嫌其志趣不止于此,权不以介意。初,琅邪赵昱,为广陵太守,察纮孝廉;昱后为笮融所杀,纮甚伤愤,而力不能讨,昱门户绝灭。及纮在东部,遣主簿至琅邪设祭;并求亲戚为之后,以书属琅邪相臧宣:宣以赵宗中五岁男,奉昱祀。权闻而嘉之。及讨江夏,以东部少事,命纮居守,遥领所职。孔融遗纮书曰:‘闻大军西征,足下留镇。不有居者,谁守社稷?深固折冲,亦大勋也。无乃李广之气,苍发益怒,乐一当单于,以尽余愤乎?南北并定,世将无事;(孙叔)〔叔孙〕投戈,绛、灌俎豆,亦在今日;但用离析,无缘会面,为愁叹耳!道直途清,相见岂复难哉!’权以纮有镇守之劳,欲论功加赏。纮厚自挹损,不敢蒙宠:权不夺其志。每从容侍宴,微言密指,常有以规讽。”
《江表传》曰:“初,权于群臣多呼其字,惟呼张昭曰‘张公’,纮曰‘东部’:所以重二人也。”
〔六〕《吴书》曰:“合肥城,久不拔,纮进计曰:‘古之围城,开其一面,以疑众心。今围之甚密,攻之又急;诚惧并命戮力,死战之寇,固难猝拔。及救未至,可小宽之,以观其变。’议者不同。会救骑至,数至围下,驰骋挑战。”
〔七〕《江表传》曰:“纮谓权曰:‘秣陵,楚武王所置,名为金陵。地势:冈阜连石头。访问故老,云:“昔秦始皇东巡会稽,经此县,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;故掘断连冈,改名秣陵。”今处所具存,地有其气;天之所命,宜为都邑。’权善其议,未能从也。后刘备之东,宿于秣陵,周观地形,亦劝权都之。权曰:‘智者意同。’遂都焉。”
《献帝春秋》云:“刘备至京,谓孙权曰:‘吴,去此数百里,即有警急,赴救为难;将军无意屯京乎?’权曰:‘秣陵有小江百余里,可以安大船;吾方理水军,当移据之。’备曰:‘芜湖近濡须,亦佳也。’权曰:‘吾欲图徐州,宜近下也。’”臣松之以为:秣陵之与芜湖,道里所校无几;于北侵利便,亦有何异?而云欲窥徐州,贪秣陵近下:非其理也。诸书皆云刘备劝都秣陵,而此独云权自欲都之:又为虚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