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,屯宛。会汉水暴溢,于禁等没。羽围仁于樊,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。晃所将多新卒,以羽难与争锋,遂前,至阳陵陂屯〔1〕。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、吕建等诣晃〔2〕,令曰:“须兵马集至,乃俱前。”贼屯偃城〔3〕。晃到,诡道作都堑〔4〕,示欲截其后;贼烧屯走。晃得偃城,两面连营;稍前,去贼围三丈所。未攻,太祖前后遣殷署、朱盖等,凡十二营,诣晃。贼围头有屯〔5〕,又别屯四冢〔6〕。晃扬声当攻围头屯,而密攻四冢。羽见四冢欲坏,自将步骑五千出战。晃击之,退走;遂追陷与俱入围,破之:或自投沔水死。
太祖令曰:“贼围堑鹿角十重,将军致战全胜,遂陷贼围,多斩首虏。吾用兵三十余年,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,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。且樊、襄阳之在围,过于莒、即墨〔7〕;将军之功,逾孙武、穰苴〔8〕。”晃振旅还摩陂。太祖迎晃七里,置酒大会。太祖举巵酒劝晃,且劳之曰:“全樊、襄阳,将军之功也。”时诸军皆集。太祖案行诸营,士卒咸离阵观;而晃军营整齐,将士驻阵不动。太祖叹曰:“徐将军,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〔9〕!”
文帝即王位,以晃为右将军,进封逯乡侯。及践阼,进封杨侯。与夏侯尚讨刘备于上庸,破之。以晃镇阳平〔10〕,徙封阳平侯。
明帝即位,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。增邑二百,并前三千一百户。病笃,遗令敛以时服。
性俭约畏慎,将军,常远斥候〔11〕,先为不可胜;然后战,追奔争利,士不暇食。常叹曰:“古人患不遭明君,今幸遇之;当以功自效,何用私誉为!”终不广交援。
太和元年薨,谥曰壮侯。子盖嗣。盖薨,子霸嗣。明帝分晃户,封晃子、孙二人列侯。
初,清河朱灵,为袁绍将。太祖之征陶谦,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,战有功。绍所遣诸将,各罢归,灵曰:“灵观人多矣,无若曹公者,此乃真明主也!今已遇,复何之?”遂留不去。所将士卒慕之,皆随灵留。灵后遂为好将,名亚晃等;至后将军,封高唐(亭)侯。〔一〕
【注释】
〔1〕阳陵陂:陂塘名。在今湖北襄阳市西北。
〔2〕复还遣:又再派遣。
〔3〕偃城:地名。在今湖北襄阳市北。
〔4〕都堑:大堑壕。
〔5〕围头:包围圈北面正对曹军来援方向的部分。
〔6〕四冢:地名。在今湖北襄阳市附近。
〔7〕过于莒、即墨:形势的险恶超过了战国时齐将田单在莒、即墨二城受燕军围攻的情况。
〔8〕穰苴(jū):即司马穰苴。田氏,名穰苴。担任春秋时齐国的大司马。深通兵法,曾率齐军击退晋军和燕军,收复失地。他的兵法,在战国时被整理成《司马穰苴兵法》。传见《史记》卷六十四。
〔9〕周亚夫(?—前 143):周勃的儿子。西汉名将。治军严格,汉文帝到他的军营劳军,也要遵守其军令。景帝时任太尉,平定吴楚七国之乱,升丞相。后因其子犯罪,在狱中绝食死。传附《史记》卷五十七《绛侯周勃世家》、《汉书》卷四十《周勃传》。
〔10〕阳平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莘县。
〔11〕将军:统率军队。远斥候:距军营很远就开始布置侦察兵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九州春秋》曰:“初,清河季雍,以鄃叛袁绍而降公孙瓒,瓒遣兵卫之。绍遣灵攻之。灵家在城中,瓒将灵母、弟置城上,诱呼灵。灵望城涕泣曰:‘丈夫一出身与人,岂复顾家耶!’遂力战,拔之,生擒雍,而灵家皆死。”《魏书》曰:“灵字文博。太祖既平冀州,遣灵将新兵五千人、骑千匹,守许南。太祖戒之曰:‘冀州新兵,数承宽缓;暂见齐整,意尚怏怏。卿名先有威严,善以道宽之;不然即有变!’灵至阳翟,中郎将程昂等果反;即斩昂,以状闻。太祖手书曰:‘兵中所以为危险者,外对敌国,内有奸谋不测之变。昔邓禹中分光武军,西行,而有宗歆、冯愔之难;后将二十四骑还(洛)〔宜〕阳,禹岂以是减损哉?来书恳恻,多引咎过,未必如所云也。’文帝即位,封灵鄃侯,增其户邑。诏曰:‘将军佐命先帝,典兵历年;威过方、邵,功逾绛、灌。图籍所美,何以加焉?朕受天命,帝有海内。元功之将,社稷之臣,皆朕所与同福共庆,传之无穷者也。今封鄃侯:富贵不归故乡,如夜行衣绣;若平常所志,愿勿难言。’灵谢曰:‘高唐,宿所愿。’于是更封高唐侯。薨,谥曰威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