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初,涣从弟霸,公恪有功干,魏初为大(司)农;及同郡何夔并知名于时。而霸子亮,夔子曾,与侃复齐声友善。亮,贞固有学行;疾何晏、邓飏等,著论以讥切之。位至河南尹,尚书。霸弟徽,以儒素称。遭天下乱,避难交州;司徒辟,不至。徽弟敏,有武艺,而好水功。官至河堤谒者。

【原文】

初,涣从弟霸,公恪有功干〔1〕,魏初为大(司)农;及同郡何夔并知名于时〔2〕。而霸子亮,夔子曾,与侃复齐声友善〔3〕。亮,贞固有学行〔4〕;疾何晏、邓飏等,著论以讥切之〔5〕。位至河南尹,尚书。〔一〕霸弟徽,以儒素称〔6〕。遭天下乱,避难交州〔7〕;司徒辟,不至。〔二〕徽弟敏,有武艺,而好水功〔8〕。官至河堤谒者〔9〕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公恪:为官尽职谨慎。功干:办事的才干。

〔2〕何夔:传见本书卷十二。

〔3〕齐声:齐名。

〔4〕贞固:正直坚定。

〔5〕讥切:讽刺谴责。

〔6〕称:受人称赞。

〔7〕交州:州名。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。

〔8〕水功:水利工程。

〔9〕河堤谒者:官名。负责保护河渠堤坝,管理水利工程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晋诸公赞》曰:“亮子粲,字仪祖。文学博识,累为儒官,至尚书。”

〔二〕袁宏《汉纪》曰:“初,天下将乱,涣慨然叹曰:‘汉室陵迟,乱无日矣!苟天下扰攘,逃将安之?若天未丧道,民以义存;唯强而有礼,可以庇身乎!’徽曰:‘古人有言,“知机其神乎”,“见机而作”,君子所以元吉也。天理盛衰,汉其亡矣!夫有大功必有大事,此又君子之所深识,退藏于密者也。且兵革既兴,外患必众;徽将远迹山海,以求免身。’及乱作,各行其志。”

下一篇:张范字公仪,河内修武人也。祖父歆,为汉司徒。父延,为太尉。太傅袁隗,欲以女妻范,范辞不受;性恬静乐道,忽于荣利,征命无所就。弟承,字公先,亦知名。以方正征,拜议郎,迁伊阙都尉。董卓作乱,承欲合徒众,与天下共诛卓。承弟昭,时为议郎,适从长安来,谓承曰:“今欲诛卓,众寡不敌;且起朝之谋,战阡陌之民;士不素抚,兵不练习:难以成功。卓阻兵而无义,固不能久。不若择所归附,待时而动;然后可以如志。”承然之,乃解印绶间行归家,与范避地扬州。袁术备礼招请。范称疾不往,术不强屈也;遣承与相见,术问曰:“昔周室陵迟,则有桓、文之霸。秦失其政,汉接而用之。今孤以土地之广,士民之众;欲徼福齐桓,拟迹高祖。何如?”承对曰:“在德不在强!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,虽由匹夫之资,而兴霸王之功,不足为难。若苟僭拟,干时而动;众之所弃,谁能兴之!”术不悦。是时,太祖将征冀州。术复问曰:“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,敌万之众,可谓不量力矣!子以为何如?”承乃曰:“汉德虽衰,天命未改;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,虽敌百万之众,可也。”术作色不怿。承去之。太祖平冀州,遣使迎范。范以疾留彭城,遣承诣太祖。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。范子陵及承子戬,为山东贼所得;范直诣贼,请子。贼以陵还范。范谢曰:“诸君相还儿,厚矣!夫人情虽爱其子;然吾怜戬之小,请以陵易之。”贼义其言,悉以还范。太祖自荆州还,范得见于陈;以为议郎,参丞相军事,甚见敬重。太祖征伐,常令范及邴原留,与世子居守。太祖谓文帝:“举动必咨此人!”世子执子孙礼。救恤穷乏,家无所余,中外孤寡皆归焉。赠遗无所逆,亦终不用;及去,皆以还之。建安年,卒。魏国初建,承以丞相参军祭酒,领赵郡太守,政化大行。太祖将西征,征承参军事;至长安,病卒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