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袁涣字曜卿,陈郡扶乐人也。父滂,为汉司徒。当时,诸公子多越法度;而涣清静,举动必以礼。郡命为功曹,郡中奸吏皆自引去。后辟公府。举高第,迁侍御史。除谯令,不就。刘备之为豫州,举涣茂才。后避地江、淮间,为袁术所命。术每有所咨访,涣常正议。术不能抗,然敬之,不敢不礼也。顷之,吕布击术于阜陵;涣往从之,遂复为布所拘留。布初与刘备和亲,后离隙。布欲使涣作书,詈辱备,涣不可;再强之,不许。布大怒,以兵胁涣曰:“为之则生,不为则死!”涣颜色不变,笑而应之曰:“涣闻唯德可以辱人,不闻以骂。使彼固君子邪,且不耻将军之言。彼诚小人邪,将复将军之意;则辱在此,不在于彼。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,犹今日之事将军也;如旦去此,复骂将军,可乎?”布惭而止。

【原文】

袁涣字曜卿,陈郡扶乐人也〔1〕。父滂,为汉司徒。〔一〕当时,诸公子多越法度;而涣清静,举动必以礼。郡命为功曹,郡中奸吏皆自引去〔2〕。后辟公府。举高第,迁侍御史。除谯令,不就。刘备之为豫州,举涣茂才。

后避地江、淮间〔3〕,为袁术所命。术每有所咨访,涣常正议。术不能抗〔4〕,然敬之,不敢不礼也。

顷之,吕布击术于阜陵〔5〕;涣往从之,遂复为布所拘留〔6〕。布初与刘备和亲〔7〕,后离隙。布欲使涣作书,詈辱备〔8〕,涣不可〔9〕;再三强之,不许。布大怒,以兵胁涣曰〔10〕:“为之则生,不为则死!”涣颜色不变,笑而应之曰:“涣闻唯德可以辱人〔11〕,不闻以骂。使彼固君子邪〔12〕,且不耻将军之言〔13〕。彼诚小人邪,将复将军之意〔14〕;则辱在此,不在于彼。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,犹今日之事将军也;如一旦去此,复骂将军,可乎?”布惭而止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扶乐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太康县西北。

〔2〕自引去:自动离职。

〔3〕避地:为躲避灾祸或干扰而移居别的地方。

〔4〕抗:辩驳。

〔5〕阜陵:县名。在今安徽全椒县东南。

〔6〕拘留:强迫留下。

〔7〕和亲:这里指和好亲近。

〔8〕詈(lì):骂。

〔9〕可:答应。

〔10〕兵:兵器。指刀剑之类。

〔11〕唯德可以辱人:只有在道德上优于别人才会使别人感到羞辱。

〔12〕使:如果。

〔13〕言:指骂刘备的话。

〔14〕复将军之意:将就用您骂人的主意来对付您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袁宏《汉纪》曰:“滂,字公熙。纯素寡欲,终不言人之短。当权宠之盛,或以同异致祸;滂独中立于朝,故爱憎不及焉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