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魏国初建,为尚书令。攸深密有智防〔1〕。自从太祖征伐,常谋谟帷幄〔2〕;时人及子弟,莫知其所言。〔一〕太祖每称曰:“公达外愚内智,外怯内勇,外弱内强;‘不伐善〔3〕,无施劳〔4〕’;‘智可及〔5〕,愚不可及〔6〕’:虽颜子、宁武不能过也〔7〕!”
文帝在东宫〔8〕,太祖谓曰:“荀公达,人之师表也。汝当尽礼敬之。”攸曾病,世子问病〔9〕,独拜床下。其见尊异如此。攸与钟繇善,繇言:“我每有所行〔10〕,反复思惟,自谓无以易〔11〕;以咨公达,辄复过人意〔12〕。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,唯繇知之。”繇撰集未就,会薨,故世不得尽闻也。〔二〕
攸从征孙权,道薨。太祖言则流涕。〔三〕
长子缉,有攸风;早没。次子适嗣。无子,绝〔13〕。黄初中,诏封攸孙彪,为陵树亭侯,邑三百户;后转封丘阳亭侯。正始中,追谥攸曰敬侯。
【注释】
〔1〕深密:深沉周密。智防:预防祸患的智谋。
〔2〕谋谟帷幄:在主帅的军帐内出谋划策。
〔3〕不伐善:不夸耀自己的好处。
〔4〕无施劳:不表白自己的功劳。这两句话是孔子问各个弟子的志向时,颜渊作出的回答。见《论语·公冶长》。
〔5〕智可及:表现出的聪明别人赶得上。
〔6〕愚不可及:装出来的愚笨别人就赶不上了。这两句话是孔子称赞宁武子时说的。见《论语·公冶长》。
〔7〕宁武:即宁武子,春秋时卫国的大夫。
〔8〕在东宫:指曹丕还在当太子的时候。
〔9〕世子:指曹丕。古代天子、诸侯的嫡长子叫做世子。正式立为继承人后称太子。
〔10〕行:行事。
〔11〕无以易:没有什么可改动的了。
〔12〕过人意:比我的想法更高明。
〔13〕绝:后嗣断绝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魏书》曰:“攸姑子辛韬,曾问攸,说太祖取冀州时事。攸曰:‘佐治为袁谭乞降,王师自往平之,吾何知焉?’自是韬及内外,莫敢复问军国事也。”
〔二〕臣松之按:攸亡后十六年,钟繇乃卒。撰攸奇策,亦有何难?而年造八十,犹云“未就”。遂使攸从征机策之谋,不传于世。惜哉!
〔三〕《魏书》曰:“时建安十九年,攸年五十八。”计其年,大彧六岁。
《魏书》载太祖令曰:“孤与荀公达,周游二十余年,无毫毛可非者。”又曰:“荀公达,真贤人也!所谓‘温良恭俭让以得之’;孔子称‘晏平仲善与人交,久而敬之’:公达即其人也。”
《傅子》曰:“或问近世大贤君子,答曰:‘荀令君之仁,荀军师之智,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。荀令君仁以立德,明以举贤;行无谄黩,谋能应机。孟轲称“五百年而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命世者”,其荀令君乎!太祖称“荀令君之进善,不进不休;荀军师之去恶,不去不止”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