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是时,荀攸常为谋主〔1〕。彧兄衍,以监军校尉守邺〔2〕,都督河北事。太祖之征袁尚也,高幹密遣兵谋袭邺;衍逆觉〔3〕,尽诛之,以功封列侯。〔一〕太祖以女,妻彧长子恽,后称安阳公主。彧及攸并贵重,皆谦冲节俭;禄赐散之宗族、知旧〔4〕,家无余财。
十二年〔5〕,复增彧邑千户,合二千户。〔二〕太祖将伐刘表,问彧策安出。彧曰:“今华夏已平〔6〕,南土知困矣〔7〕。可显出宛、叶,而间行轻进,以掩其不意。”太祖遂行。会表病死,太祖直趋宛、叶,如彧计。表子琮,以州逆降〔8〕。
【注释】
〔1〕谋主:首要参谋官员。谋主作为智囊团的首脑,不仅自己要积极出谋献策,而且对智囊团成员的策划,还要加以衡量,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推荐上去。当时,除曹操之外,刘备有法正为谋主,袁绍以田丰等人为谋主。产生谋主是三国谋略文化的重要现象之一。
〔2〕监军校尉:官名。监督黄河以北各军将领,并镇守邺城。
〔3〕逆觉:在事前发觉。
〔4〕知旧:知交故旧。
〔5〕十二年:建安十二年(公元 207)。
〔6〕华夏:指中原地区。
〔7〕南土:南方。指刘表占据的荆州。知困:知道自己陷于困境。
〔8〕逆降:迎降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荀氏家传》曰:“衍,字休若。彧第三兄。”彧第四兄谌,字友若。事见《袁绍传》。陈群与孔融,论汝、颍人物,群曰:“荀文若、公达、休若、友若、仲豫,当今并无对。”衍子绍,位至太仆。绍子融,字伯雅;与王弼、钟会俱知名;为洛阳令,参大将军军事;与弼、会论《易》、《老》义,传于世。谌子闳,字仲茂。为太子文学掾。时有甲、乙疑论,闳与钟繇、王朗、袁涣,议各不同。文帝与繇书曰:“袁、王国士,更为唇齿;荀闳劲悍,往来锐师:真君侯之勍敌,左右之深忧也。”终黄门侍郎。闳从孙(恽)〔煇〕,字景文。太子中庶子,亦知名。与贾充共定(音)〔晋〕律,又作《易集解》。仲豫名悦,朗陵长俭之少子,彧从父兄也。
张璠《汉纪》称:“悦清虚沉静,善于著述。建安初,为秘书监,侍中。被诏删《汉书》作《汉纪》三十篇,因事以明臧否,致有典要。其书大行于世。”
〔二〕《彧别传》曰:“太祖又表曰:‘昔袁绍侵入郊甸,战于官渡。时兵少粮尽,图欲还许;书与彧议,彧不听臣;建宜住之便,恢进讨之规;更起臣心,易其愚虑;遂摧大逆,覆取其众。此彧睹胜败之机,略不世出也。及绍破败,臣粮亦尽,以为河北未易图也,欲南讨刘表;彧复止臣,陈其得失;臣用反旆,遂吞凶族,克平四州。向使臣退于官渡,绍必鼓行而前;有倾覆之形,无克捷之势。后若南征,委弃兖、豫;利既难要,将失本据。彧之二策,以亡为存,以祸致福;谋殊功异,臣所不及也。是以先帝贵指纵之功,薄搏获之赏;古人尚惟幄之规,下攻拔之捷。前所赏录,未副彧巍巍之勋。乞重平议,畴其户邑。’彧深辞让。太祖报之曰:‘君之策谋,非但所表二事。前后谦冲,欲慕鲁连先生乎?此圣人达节者所不贵也。昔介子推有言:“窃人之财,犹谓之盗。”况君密谋安众,光显于孤者以百数乎?以二事相还而复辞之,何取谦亮之多邪!’太祖欲表彧为三公,彧使荀攸深让,至于十数;太祖乃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