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荀彧字文若,颍川颍阴人也。祖父淑,字季和,朗陵令;当汉顺、桓之间,知名当世。有子人,号曰“龙”。彧父绲,济南相;叔父爽,司空。彧年少时,南阳何颙异之,曰:“王佐才也!”永汉元年,举孝廉。拜守宫令。董卓之乱,求出补吏,除亢父令。遂弃官归,谓父老曰:“颍川,战之地也!天下有变,常为兵冲;宜亟去之,无久留!”乡人多怀土犹豫。会冀州牧同郡韩馥,遣骑迎之,莫有随者,彧独将宗族,至冀州。而袁绍已夺馥位,待彧以上宾之礼;彧弟谌及同郡辛评、郭图,皆为绍所任。

【原文】

荀彧字文若,颍川颍阴人也〔1〕。祖父淑,字季和,朗陵令〔2〕;当汉顺、桓之间〔3〕,知名当世。有子八人,号曰“八龙”。彧父绲,济南相;叔父爽,司空。〔一〕

彧年少时,南阳何颙异之,曰:“王佐才也!”〔4〕〔二〕永汉元年,举孝廉。拜守宫令〔5〕。

董卓之乱,求出补吏〔6〕,除亢父令。遂弃官归,谓父老曰:“颍川,四战之地也!天下有变,常为兵冲〔7〕;宜亟去之〔8〕,无久留!”乡人多怀土犹豫〔9〕。

会冀州牧同郡韩馥,遣骑迎之,莫有随者,彧独将宗族,至冀州。而袁绍已夺馥位,待彧以上宾之礼;彧弟谌及同郡辛评、郭图,皆为绍所任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颍阴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许昌市。

〔2〕朗陵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南。

〔3〕顺、桓:即东汉顺帝刘保(公元 114—144)、桓帝刘志(公元 132—167)。

〔4〕王佐才:能够担任帝王辅佐的人才。

〔5〕守宫令:官名。负责供应御用的纸、笔、墨以及尚书台办公所需的文书用品。

〔6〕补吏:补充地方行政官员特别是县令县长的空缺。

〔7〕兵冲:兵家争夺的要冲。

〔8〕亟(jí):赶快。

〔9〕怀土:依恋故土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续汉书》曰:“淑,有高才,王畅、李膺皆以为师。为朗陵侯相,号称‘神君’。”

张璠《汉纪》曰:“淑,博学有高行,与李固、李膺同志友善;拔李昭于小吏,友黄叔度于幼童。以贤良方正,征。对策讥切梁氏,出补朗陵侯相。卒官。八子:俭、绲、靖、焘、(诜)〔汪〕、爽、肃、旉。音敷。爽字慈明。幼好学,年十二,通《春秋》、《论语》。耽思经典,不应征命,积十数年。董卓秉政,复征爽;爽欲遁去,吏持之急。诏下郡,即拜平原相;行至苑陵,又追拜光禄勋;视事三日,策拜司空。爽起自布衣,九十五日而至三公。淑旧居西豪里,县令苑康曰‘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’,署其里为‘高阳里’。靖字叔慈。亦有至德,名几亚爽,隐居终身。”

皇甫谧《逸士传》:“或问许子将:‘靖与爽,孰贤?’子将曰:‘二人皆玉也;慈明外朗,叔慈内润。’”

〔二〕《典略》曰:“中常侍唐衡,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;公明不娶,转以与彧。父绲慕衡势,为彧娶之。彧为论者所讥。”

臣松之按:《汉纪》云“唐衡以桓帝延熹七年死”,计彧于时年始二岁;则彧婚之日,衡之没久矣。慕势之言为不然也。

臣松之又以为:绲,“八龙”之一,必非苟得者也;将有逼而然,何云慕势哉?昔郑忽以违齐致讥,隽生以拒霍见美;致讥在于失援,见美嘉其虑远;并无交至之害,故得各全其志耳。至于阉竖用事,四海屏气;左悺、唐衡,杀生在口。故于时谚云“左回天,唐独坐”,言威权莫二也。顺之则六亲以安,忤违则大祸立至;斯诚以存易亡,蒙耻期全之日。昔蒋诩姻于王氏,无损清高之操;绲之此婚,庸何伤乎?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