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王基字伯舆,东莱曲城人也〔1〕。少孤,与叔父翁居;翁抚养甚笃,基亦以孝称。年十七,郡召为吏,非其好也;遂去,入琅邪界游学。
黄初中,察孝廉,除郎中。是时青土初定,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,后召为秘书郎〔2〕,凌复请还。顷之,司徒王朗辟基,凌不遣。朗书劾州曰〔3〕:“凡家臣之良〔4〕,则升于公辅〔5〕;公臣之良,则入于王职〔6〕。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。今州取宿卫之臣〔7〕,留秘阁之吏〔8〕:所希闻也〔9〕。”凌犹不遣。凌流称青土〔10〕,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。
大将军司马宣王辟基;未至,擢为中书侍郎。明帝盛修宫室,百姓劳瘁。基上疏曰:“臣闻古人以水喻民,曰‘水所以载舟〔11〕,亦所以覆舟’。故在民上者,不可以不戒惧。夫民逸则虑易〔12〕,苦则思难;是以先王居之以约俭〔13〕,俾不至于生患〔14〕。昔颜渊云东野子之御〔15〕,马力尽矣而求进不已,是以知其将败。今事役劳苦,男女离旷〔16〕。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,留意舟水之喻;息奔驷于未尽,节力役于未困。昔汉有天下,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;而贾谊忧之曰:‘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〔17〕,因谓之安也。’今寇贼未殄,猛将拥兵;检之则无以应敌〔18〕,久之则难以遗后〔19〕。当盛明之世,不务以除患;若子孙不竞〔20〕,社稷之忧也。使贾谊复起,必深切于曩时矣〔21〕。”
散骑常侍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,改易郑玄旧说〔22〕;而基据持玄义〔23〕,常与抗衡。迁安平太守,公事去官。
【注释】
〔1〕曲城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招远市西北。
〔2〕秘书郎:官名。负责管理中央所藏的图书、文献和档册。
〔3〕劾:弹劾。
〔4〕家臣: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。当时卿大夫的宗族和政权组织叫做“家”,为“家”服务的官员总称为家臣。家臣不世袭,由卿大夫任免,必须效忠于卿大夫。
〔5〕公辅:各诸侯国国君的辅佐。
〔6〕王职:周天子朝廷的官职。
〔7〕宿卫之臣:王基曾任郎中,两汉的郎中是承担宫廷宿卫的郎官之一种,所以称他宿卫之臣。
〔8〕秘阁:官署名。即皇家图书馆和档案馆。秘阁之吏指王基曾经当过的秘书郎。
〔9〕希闻:很少听说。
〔10〕流称:流传美名。青土:青州。
〔11〕水所以载舟:这两句是孔子的话。见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五《皇甫规传》李贤注引《家语》。
〔12〕逸:安逸。虑易:思虑平和。指不会仇视当局。
〔13〕居之以约俭:处在王位上奉行节约俭省。
〔14〕俾(bǐ):使。
〔15〕东野子:人名。春秋时鲁定公的驾车人。颜渊评他驾车事,见《荀子·哀公》。
〔16〕旷:成年男子还未娶妻。
〔17〕积薪:堆积的干柴。
〔18〕检:约束。
〔19〕遗后:留给后人。
〔20〕不竞:不强。
〔21〕深切于曩时:(他的忧虑)将比从前还要深沉实在。
〔22〕郑玄(公元 127—200):字康成。北海郡高密(今山东高密市西南)人。东汉大经学家。早年游学天下,曾在经学大师马融门下受业。后回家乡传授经学,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,门下有弟子数千人。他的经学知识极为渊博,是两汉经学集大成的学者。生前遍注群经,著述很多。完整流传至今的还有《毛诗笺》、《周礼注》、《仪礼注》和《礼记注》四种,均收入《十三经注疏》之中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三十五。
〔23〕基据持玄义:王基的家乡曲成县,距郑玄讲学授徒的高密县不远,都属青州,而当时郑玄在青、徐二州影响巨大,所以王基维护郑玄的学说事出有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