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始,景初中,帝以苏林、秦静等并老,恐无能传业者。乃诏曰:“昔先圣既没,而其遗言余教,著于艺。艺之文,礼又为急,弗可斯须离者也。末俗背本,所由来久。故闵子讥原伯之不学,荀卿丑秦世之坑儒;儒学既废,则风化曷由兴哉?方今宿生巨儒,并各年高;教训之道,孰为其继?昔伏生将老,汉文帝嗣以晁错;《穀梁》寡畴,宣帝承以郎。其料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人,从光禄勋隆、散骑常侍林、博士静,分受经礼;主者具为设课试之法。夏侯胜有言:‘士病不明经术;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。’今学者有能究极经道,则爵禄荣宠,不期而至。可不勉哉!”数年,隆等皆卒,学者遂废。

【原文】

始,景初中,帝以苏林、秦静等并老〔1〕,恐无能传业者〔2〕。乃诏曰:“昔先圣既没〔3〕,而其遗言余教,著于六艺〔4〕。六艺之文,礼又为急,弗可斯须离者也〔5〕。末俗背本,所由来久。故闵子讥原伯之不学〔6〕,荀卿丑秦世之坑儒〔7〕;儒学既废,则风化曷由兴哉?方今宿生巨儒〔8〕,并各年高;教训之道,孰为其继?昔伏生将老〔9〕,汉文帝嗣以晁错〔10〕;《穀梁》寡畴〔11〕,宣帝承以十郎〔12〕。其料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三十人〔13〕,从光禄勋隆、散骑常侍林、博士静,分受四经三礼〔14〕;主者具为设课试之法〔15〕。夏侯胜有言〔16〕:‘士病不明经术〔17〕;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〔18〕。’今学者有能究极经道,则爵禄荣宠,不期而至。可不勉哉!”

数年,隆等皆卒,学者遂废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苏林:传附本书卷二十一《刘劭传》。

〔2〕传业:传承儒学的学术。高堂隆和苏、秦二人是当时曹魏擅长儒学者。

〔3〕先圣:指孔子。

〔4〕六艺:即六经。有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春秋》。

〔5〕斯须:一会儿。即须臾。

〔6〕闵子:即闵马父。鲁国的大夫。原伯:即原伯鲁。周国的大夫。有人见原伯鲁,谈话间发觉他完全不谈学问。这人回鲁国后告诉闵马父情况,闵预料不学无术的原氏要灭亡,周国要乱。事见《左传》昭公十八年。

〔7〕荀卿:即荀子(约前 313—约前 230)。名况。战国时思想家。当时尊称为荀卿。本赵国人。游学列国,后在楚国居住,著书终老。他主张“制天命而用之”,又提出与孟子人“性善”相反的“性恶”说。今存其著作《荀子》三十二篇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七十四。丑秦世之坑儒:秦始皇坑儒在前 212 年,这时荀子已死了将近二十年,他不可能对坑儒的事表示厌恶。《史记》卷七十四《荀卿列传》记载:“李斯尝为弟子,已而相秦。荀卿疾浊世之政,亡国乱君相属。”“相秦”是后来的事,这里提前来说。可见荀子所不满的是战国政局,不是李斯当丞相后的秦朝政局。这里的诏文可能把这段文字误解了。

〔8〕宿生:老先生。

〔9〕伏生:名胜。济南郡(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)人。西汉著名经学家。曾为秦朝博士。专精《尚书》。秦宣布焚书时,他藏《尚书》于壁中。西汉建立,其所藏《尚书》已损失数十篇,只余二十九篇。以残存《尚书》教学于齐、鲁一带,从此《尚书》学开始兴起。由于伏生的《尚书》是用汉代通行的文字写成,所以称为今文《尚书》,并流传至今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二十一、《汉书》卷八十八。

〔10〕晁错(前 200—前 154):颍川郡人。西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。为人足智多谋,主张逐步削夺诸侯王的封地,加强中央集权,得到景帝采纳。不久,吴、楚等七个诸侯王国发动武装叛乱,指名要诛杀晁错。在袁盎等人的中伤下,被处死于长安的东市。他曾受汉文帝指派,到伏生的家中学习《尚书》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一百一、《汉书》卷四十九。

〔11〕穀梁:书名。解释《春秋》经文的三《传》之一。旧题穀梁赤撰。起于鲁隐公元年(前 722),止于鲁哀公十四年(前481)。寡畴:少有能相比。西汉宣帝时,蔡千秋专精于《穀梁传》,没有人能比得上他,宣帝就选了十名郎官向他学习。事见《汉书》卷八十八《儒林颜安乐传》。

〔12〕宣帝:即刘询(前 91—前 49)。西汉皇帝。前 74 至前 49 年在位。其祖刘据,本为汉武帝的太子,因被江充诬告,逃亡自杀。刘询因此生在民间。武帝死,由刘据的小弟刘弗陵继位为昭帝。昭帝死时无儿子,由他继承昭帝之后为帝。事详《汉书》卷八《宣帝纪》。

〔13〕料:选取。郎吏:郎官和中央各官署的普通办事员。

〔14〕四经:指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。三礼:指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。

〔15〕课试:考试。

〔16〕夏侯胜:字长公。鲁国(治所在今山东曲阜市)人。西汉宣帝时官至太子太傅。擅长经学,尤其精通《尚书》。传见《汉书》卷七十五。

〔17〕经术:儒经的学术。

〔18〕青紫:指中高级官位。汉代的三公、高级将军用金印,系以紫色丝绳;九卿、郡太守等用银印,系以青色丝绳。地芥:地上的小草。俯拾地芥比喻非常容易做到的事。

上一篇:隆疾笃,口占上疏曰:曾子有疾,孟敬子问之。曾子曰:“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”臣寝疾病,有增无损;常惧奄忽,忠款不昭。臣之丹诚,岂惟曾子?愿陛下少垂省览。涣然改往事之过谬,勃然兴来事之渊塞;使神人响应,殊方慕义;灵效珍,玉衡曜精;则王可迈,帝可越,非徒继体守文而已也。臣常疾世主莫不思绍尧、舜、汤、武之治,而蹈踵桀、纣、幽、厉之迹;莫不嗤笑季世惑乱亡国之主,而不登践虞、夏、殷、周之轨。悲夫!以若所为,求若所致;犹缘木求鱼,煎水作冰。其不可得,明矣!寻观代之有天下也,圣贤相承,历载数百;尺土莫非其有,民莫非其臣;万国咸宁,有有截;鹿台之金,巨桥之粟,无所用之,仍旧南面。夫何为哉!然癸、辛之徒,恃其膂力;智足以拒谏,才足以饰非;谄谀是尚,台观是崇;淫乐是好,倡优是悦;作靡靡之乐,安濮上之音。上天不蠲,眷然回顾,宗国为墟;(下夷于隶)纣悬白旗,桀放鸣条。天子之尊,汤、武有之;岂伊异人,皆明王之胄也。且当国之时,天下殷炽;秦既兼之,不修圣道;乃构阿房之宫,筑长城之守;矜夸中国,威服百蛮;天下震竦,道路以目。自谓本枝百叶,永垂洪晖;岂悟世而灭,社稷崩圮哉!近汉孝武乘文、景之福,外攘夷狄,内兴宫殿;余年间,天下嚣然。乃信越巫,怼天迁怒,起建章之宫,千门万户;卒致江充妖蛊之变,至于宫室乖离,父子相残;殃咎之毒,祸流数世。臣观黄初之际,天兆其戒:异类之鸟育长燕巢,口爪(胸)俱赤,此魏室之大异也!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。可选诸王,使君国典兵,往往棋峙;镇抚皇畿,翼亮帝室。昔周之东迁,晋、郑是依;汉吕之乱,实赖朱虚。斯盖前代之明鉴。夫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。民咏德政,则延期过历;下有怨叹,(掇)辍录授能。由此观之,天下之天下,非独陛下之天下也。臣百疾所钟,气力稍微;辄自舆出,归还里舍。若遂沉沦,魂而有知,结草以报!诏曰:“生廉追伯夷,直过史鱼;执心坚白,謇謇匪躬。如何微疾未除,退身里舍?昔邴吉以阴德,疾除而延寿;贡禹以守节,疾笃而济愈。生其强饭,专精以自持。”隆卒,遗令薄葬,敛以时服。。初,太和中,中护军蒋济上疏曰:“宜遵古封禅。”诏曰:“闻济斯言,使吾汗出流足。”事寝历岁,后遂议修之,使隆撰其礼仪。帝闻隆没,叹息曰:“天不欲成吾事,高堂生舍我亡也!”子琛嗣爵。
下一篇:初,任城栈潜,太祖世历县令,尝督守邺城。时文帝为太子,耽乐田猎,晨出夜还。潜谏曰:“王公设险以固其国,都城禁卫,用戒不虞。《大雅》云:‘宗子维城,无俾城坏。’又曰:‘犹之未远,是用大谏。’若逸于游田,晨出昏归;以日从禽之娱,而忘无垠之衅。愚窃惑之。”太子不悦,然自后游出差简。黄初中,文帝将立郭贵嫔为皇后。潜上疏谏,语在《后妃传》。明帝时,众役并兴,戚属疏斥。潜上疏曰:“天生蒸民而树之君,所以覆焘群生,熙育兆庶;故方制海匪为天子,裂土分疆匪为诸侯也。始自皇,爰暨唐、虞,咸以博济加于天下;醇德以洽,黎元赖之。王既微,降逮于汉;治日益少,丧乱弘多;自时厥后,亦罔克乂。太祖浚哲神武,芟除暴乱;克复王纲,以开帝业。文帝受天明命,廓恢皇基;践阼载,每事未遑。陛下圣德,纂承洪绪;宜崇晏晏,与民休息。而方隅匪宁,征夫远戍;有事海外,悬旌万里;军骚动,水陆转运;百姓舍业,日费千金。大兴殿舍,功作万计;徂来之松,刊山穷谷;怪石珷玞,浮于河、淮。都圻之内,尽为甸服;当供稿秸侄粟之调,而为苑囿择禽之府;盛林莽之秽,丰鹿兔之薮。伤害农功,地繁茨棘;灾疫流行,民物大溃;上减和气,嘉禾不植。臣闻文王作丰,经始勿亟;百姓子来,不日而成;灵沼、灵囿,与民共之。今宫观崇侈,雕镂极妙,忘有虞之总期,思殷辛之琼室;禁地千里,举足投网;丽拟阿房,役百乾溪:臣恐民力凋尽,下不堪命也。昔秦据崤、函以制合,自以德高皇,功兼帝,欲号谥至万叶;而世颠覆,愿为黔首;由枝干既(杌)扤,本实先拔也。盖圣王之御世也,克明俊德,庸勋亲亲。俊乂在官,则功业可隆;亲亲显用,则安危同忧;深根固本,并为干翼;虽历盛衰,内外有辅。昔成王幼冲,未能莅政;周、吕、召、毕,并在左右。今既无卫侯康叔之监;分陕所任,又非旦、奭。东宫未建,天下无副。愿陛下留心关塞,永保无极。则海内幸甚!”后为燕中尉,辞疾不就。卒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