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帝既新作许宫〔1〕,又营洛阳宫殿观阁。阜上疏曰:“尧尚茅茨〔2〕,而万国安其居;禹卑宫室,而天下乐其业。及至殷、周,或堂崇三尺〔3〕,度以九筵耳〔4〕。古之圣帝明王,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弊百姓之财力者也。桀作璇室、象廊,纣为倾宫、鹿台〔5〕,以丧其社稷,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〔6〕;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〔7〕,天下叛之,二世而灭。夫不度万民之力,以从耳目之欲,未有不亡者也。陛下当以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为法则,夏桀、殷纣、楚灵、秦皇为深诫。‘高高在上,实监后德〔8〕’。慎守天位,以承祖考,巍巍大业,犹恐失之;不夙夜敬止〔9〕,允恭恤民〔10〕;而乃自暇自逸〔11〕,惟宫台是侈是饰,必有颠覆危亡之祸!《易》曰:‘丰其屋〔12〕,蔀其家〔13〕,窥其户,阒其无人。’王者以天下为家,言丰屋之祸,至于家无人也。方今二虏合从〔14〕,谋危宗庙;十万之军,东西奔赴,边境无一日之娱;农夫废业,民有饥色。陛下不以是为忧,而营作宫室,无有已时。使国亡而臣可以独存,臣又不言也;〔一〕君作元首〔15〕,臣为股肱〔16〕;存亡一体,得失同之。《孝经》曰〔17〕:‘天子有诤臣七人〔18〕,虽无道不失其天下。’臣虽驽怯,敢忘诤臣之义?言不切至,不足以感悟陛下;陛下不察臣言,恐皇祖烈考之祚,将坠于地。使臣身死有补万一,则死之日,犹生之年也。谨叩棺沐浴,伏俟重诛!”
奏御〔19〕,天子感其忠言,手笔诏答。每朝廷会议,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〔20〕。数谏争,不听,乃屡乞逊位。未许,会卒,家无余财。孙豹嗣。
【注释】
〔1〕许宫:在许昌的宫殿。曹丕代汉称帝后,改许县为许昌县,并以洛阳、许昌、邺、长安、谯县为都城,称为“五都”。除洛阳外,许昌是魏文帝、魏明帝最常去的地方,建有规模不小的宫殿。
〔2〕尚茅茨:喜欢茅草、芦苇盖的简陋房屋。据说尧当君主时就住在这种房屋里,见《韩非子·五蠹》。
〔3〕堂崇三尺:宫殿正堂的地基高三尺。这是殷朝制度,见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。
〔4〕九筵:《考工记》又载,周代的明堂,其长宽是用九尺见方的竹编坐席即“筵”来量度,东西宽九筵,南北长七筵。
〔5〕鹿台:台名。在今河南淇县南。据说“其大三里,高千尺”。纣被周军击败,登此台自焚而死。
〔6〕楚灵:即楚灵王熊围(?—前 529)。春秋时楚国国君。前 540 至前 529 年在位。曾出兵伐吴、灭陈,又杀蔡国国君,大会诸侯。后又攻徐,国内发生动乱,其弟子比自立为王。他在部下溃散后,逃亡自杀。事见《史记》卷四十《楚世家》。章华:台名。楚灵王所筑。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。
〔7〕秦始皇(前 259—前 210):嬴姓,名政。秦王朝的建立者。前 246 至前 210 年在位。继位时年仅十四岁。二十二岁开始亲政掌权,任用李斯,积极进行统一战争。前 221 年,消灭割据称雄的六国,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,确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,并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。由于实行专制,严刑峻法,租役繁重,去世后不久即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。事详《史记》卷六。阿房(ē páng):宫殿名。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阿房村。是秦代著名的宏大建筑。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(前 212),至秦亡时全部工程尚未完工。仅前殿一处即可容纳上万人,其中可以竖立五丈高的旗帜。秦亡,被项羽焚毁。现尚存高大的夯土台基,长约 1 000米,高约 7 米。
〔8〕高高在上:指天神。这两句是《诗经·敬之》中的句子,而《敬之》是周成王在宗庙忏悔自己过失的诗。监:察看。后德:帝王的德行。
〔9〕敬止:恭敬。止是句末语气词。
〔10〕允恭:诚恳谦恭。
〔11〕自暇自逸:让自己无所事事,让自己放纵行乐。这句出自《尚书·酒诰》。
〔12〕丰其屋:把房屋建造得很大。这四句出自《周易·丰卦》。
〔13〕蔀(bù)其家:用草盖房顶。
〔14〕合从(zòng):联合。
〔15〕元首:头颅。
〔16〕股肱(gōng):大腿和胳膊。
〔17〕《孝经》:书名。宣扬封建孝道与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。分古文与今文两种。古文本二十二章,孔安国注,南朝萧梁时散亡,隋刘炫伪造孔注传世。今文本十八章,郑玄注。唐玄宗召集诸儒重注,下令颁行,成为通行至今的本子,收入《十三经注疏》。
〔18〕诤(zhèng)臣:敢于直言进谏的臣下。这两句出自《孝经·谏诤章》。
〔19〕奏御:上奏后得到皇帝阅看。
〔20〕侃然:刚直的样子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臣松之以为:忠至之道,以亡己为理;是以匡救其恶,不为身计。而阜表云“使国亡而臣可以独存,臣又不言也”,此则发愤为己,岂为国哉!斯言也,岂不伤谠烈之义,为一表之病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