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孙登字子高,权长子也。魏黄初年,以权为吴王;拜登东中郎将,封万户侯;登辞侯不受。是岁,立登为太子。选置师傅;铨简秀士,以为宾友。于是诸葛恪、张休、顾谭、陈表等以选入,侍讲诗书,出从骑射。权欲登读《汉书》,习知近代之事。以张昭有师法,重烦劳之;乃令休从昭受读,还以授登。登待接僚属,略用布衣之礼;与恪、休、谭等或同舆而载,或共帐而寐。太傅张温言于权曰:“夫中庶子官最亲密,切问近对:宜用俊德。”于是乃用表等为中庶子。后又以庶子礼拘,复令整巾侍坐。黄龙元年,权称尊号,立为皇太子。以恪为左辅,休右弼;谭为辅正,表为翼正都尉:是为“友”。而谢景、范慎、刁玄、羊衜等,皆为宾客。于是东宫号为多士。权迁都建业;征上大将军陆逊辅登,镇武昌,领宫、府留事。

【原文】

孙登字子高,权长子也。魏黄初二年,以权为吴王;拜登东中郎将〔1〕,封万户侯〔2〕;登辞侯不受〔3〕。

是岁,立登为太子。选置师傅;铨简秀士,以为宾友。于是诸葛恪、张休、顾谭、陈表等以选入〔4〕,侍讲诗书,出从骑射。

权欲登读《汉书》,习知近代之事。以张昭有师法〔5〕,重烦劳之〔6〕;乃令休从昭受读〔7〕,还以授登。

登待接僚属,略用布衣之礼〔8〕;与恪、休、谭等或同舆而载,或共帐而寐。太傅张温言于权曰〔9〕:“夫中庶子官最亲密〔10〕,切问近对〔11〕:宜用俊德。”于是乃用表等为中庶子。后又以庶子礼拘〔12〕,复令整巾侍坐〔13〕。

黄龙元年,权称尊号,立为皇太子。以恪为左辅〔14〕,休右弼;谭为辅正,表为翼正都尉:是为“四友”。而谢景、范慎、刁玄、羊衜等,皆为宾客。〔一〕于是东宫号为多士。〔二〕

权迁都建业;征上大将军陆逊辅登,镇武昌,领宫、府留事〔15〕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东中郎将:官名。领兵征伐。但这里是荣誉性官职,因为当时孙登只有十三岁。

〔2〕万户侯:食租上一万户的侯爵。魏文帝封拜孙登的册文,载《艺文类聚》卷五十一。

〔3〕登辞侯不受:当时是孙权出面以孙登年幼为由推辞,不是孙登自己辞侯不受,见本书卷四十七《吴主传》。

〔4〕诸葛恪(公元 203—253):传见本书卷六十四。张休:传附本书卷五十二《张昭传》。顾谭:传附本书卷五十二《顾雍传》。陈表:传附本书卷五十五《陈武传》。

〔5〕师法:汉代的经学传授看重师承关系,某一经的大师被国家立为博士之后,他所传授的儒经解说即叫做师法。而接受到师法的传授,则叫做有师法。

〔6〕重(zhòng):难以。

〔7〕休:即张休。是张昭的小儿子。

〔8〕略:大体上。布衣:平民。布衣之礼指平民中主人待客的礼节。

〔9〕太傅:官名。这里指太子太傅。太子的辅导老师。

〔10〕中庶子:官名。即太子中庶子。太子的侍从长官。

〔11〕切:切近。

〔12〕礼拘:中庶子是太子的下属官员,见到太子要行君臣之礼而不能用主客之礼,所以显得拘束。

〔13〕整巾侍坐:裹上头巾陪坐。这是主客之礼。如用君臣之礼,中庶子应当戴上官帽站在旁边。

〔14〕左辅:官名。即左辅都尉。下文的右弼、辅正,即右弼都尉、辅正都尉,与翼正都尉合为四都尉,是太子的侍从辅导官员,关系相当于朋友。

〔15〕宫府留事:皇宫与官府的留守事务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衜,音道。

〔二〕《吴录》曰:“慎,字孝敬,广陵人。竭忠知己之君,缠绵三益之友:时人荣之。著论二十篇,名曰《矫非》。后为侍中。出补武昌左部督,治军整顿。孙皓移都,甚惮之,诏曰:‘慎,勋德俱茂,朕所敬凭;宜登上公,以副众望。’以为太尉。慎自恨久为将,遂托老耄。军士恋之,举营为之陨涕。凤凰三年卒。子耀嗣。”玄,丹杨人。衜,南阳人。《吴书》曰:“衜初为中庶子,年二十。时廷尉监隐蕃,交结豪杰。自卫将军全琮等,皆倾心敬待;惟衜及宣诏郎豫章杨迪,拒绝不与通:时人咸怪之。而蕃后叛逆,众乃服之。”《江表传》曰:“登使侍中胡综作《宾友目》曰:‘英才卓越,超逾伦匹,则诸葛恪;精识时机,达幽究微,则顾谭;凝辨宏达,言能释结,则谢景;究学甄微,游夏同科,则范慎。’衜乃私驳综曰:‘元逊才而疏,子嘿精而狠,叔发辨而浮,孝敬深而狭。’所言皆有指趣。而衜卒以此言见咎,不为恪等所亲。

后四人皆败,吴人谓衜之言有征。位至桂阳太守,卒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