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年,青州人隐蕃,归吴。上书曰:“臣闻纣为无道,微子先出;高祖宽明,陈平先入。臣年,委弃封域,归命有道;赖蒙天灵,得自全致。臣至止有日,而主者同之降人,未见精别;使臣微言妙旨,不得上达。於邑叹,曷惟其已!谨诣阙拜章,乞蒙引见。”权即召入。蕃谢,答问,及陈时务,甚有辞观。综时侍坐,权问:“何如?”综对曰:“蕃上书,大语,有似东方朔;巧捷诡辩,有似祢衡:而才皆不及。”权又问:“可堪何官?”综对曰:“未可以治民,且试以都辇小职。”权以蕃盛论刑狱,用为廷尉监。左将军朱据、廷尉郝普,称蕃有王佐之才;普尤与之亲善,常怨叹其屈。后蕃谋叛,事觉伏诛。普见责,自杀;据禁止,历时乃解。拜综偏将军,兼左执法,领辞讼。辽东之事,辅吴将军张昭,以谏权言辞切至,权亦大怒;其和协彼此,使之无隙,综有力焉。

【原文】

二年〔1〕,青州人隐蕃,归吴。上书曰:“臣闻纣为无道,微子先出〔2〕;高祖宽明,陈平先入。臣年二十二,委弃封域〔3〕,归命有道;赖蒙天灵,得自全致〔4〕。臣至止有日〔5〕,而主者同之降人〔6〕,未见精别;使臣微言妙旨,不得上达。於邑三叹〔7〕,曷惟其已〔8〕!谨诣阙拜章,乞蒙引见。”权即召入。蕃谢,答问,及陈时务,甚有辞观。

综时侍坐,权问:“何如?”综对曰:“蕃上书,大语〔9〕,有似东方朔;巧捷诡辩,有似祢衡〔10〕:而才皆不及〔11〕。”权又问:“可堪何官?”综对曰:“未可以治民,且试以都辇小职〔12〕。”

权以蕃盛论刑狱,用为廷尉监〔13〕。左将军朱据、廷尉郝普,称蕃有王佐之才〔14〕;普尤与之亲善,常怨叹其屈。后蕃谋叛,事觉伏诛。〔一〕普见责,自杀;据禁止,历时乃解。

拜综偏将军,兼左执法〔15〕,领辞讼。辽东之事,辅吴将军张昭,以谏权言辞切至,权亦大怒;其和协彼此,使之无隙,综有力焉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二年:黄龙二年(公元 230)。

〔2〕微子:名启。周代宋国的开国君主。本商纣的庶兄,封于微(今山东梁山县西北)。见商代将亡,多次劝谏商纣,无效,遂出走。周武王灭商,他主动投降,后被封于宋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十八《宋微子世家》。

〔3〕封域:界域。指曹魏。

〔4〕全致:安全到达。

〔5〕至止:到达。

〔6〕主者:指主管接待归降者的官员。同之降人:把我与一般的归降者同样对待。

〔7〕於(wū)邑:郁闷。

〔8〕曷惟其已:(忧愁)怎么样才能停止。句出《诗经·绿衣》。

〔9〕大语:夸大的言辞。

〔10〕祢衡:事见本书卷十《荀彧传》裴注引《典略》。

〔11〕不及:指不及东方朔与祢衡。

〔12〕都辇:京城。

〔13〕廷尉监:官名。负责对廷尉作出的司法案件判决进行审议。

〔14〕王佐:帝王辅佐。

〔15〕左执法:官名。主管司法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吴录》曰:“蕃有口才,魏明帝使诈叛,如吴;令求作廷尉职,重案大臣,以离间之。既为廷尉监,众人以据、普与蕃亲善,常车马云集,宾客盈堂。及至事觉,蕃亡走;捕得,考问党与,蕃无所言。吴主使将入,谓曰:‘何乃以肌肉为人受毒乎?’蕃曰:‘孙君,丈夫图事,岂有无伴!烈士死,不足相牵耳。’遂闭口而死。”

《吴历》曰:“权问普:‘卿前盛称蕃,又为之怨望朝廷;使蕃反叛,皆卿之由!’”

上一篇:权下都建业,详、综并为侍中;进封乡侯,兼左、右领军。时魏降人或云“魏都督河北、振威将军吴质,颇见猜疑”;综乃伪为质作降文条:其曰:“天纲弛绝,海分崩;群生憔悴,士人播越;兵寇所加,邑无居民;风尘烟火,往往而处。自代以来,大乱之极,未有若今时者也。臣质志薄,处时无方;系于土壤,不能翻飞,遂为曹氏执事戎役。远处河朔,天衢隔绝;虽望风慕义,思托大命;愧无因缘,得展其志。每往来者,窃听风化;伏知陛下齐德乾坤,同明日月,神武之姿,受之自然,敷演皇极,流化万里;自江以南,户受覆焘;英雄俊杰,上达之士,莫不心歌腹咏,乐在归附者也。今年月末,奉闻吉日,龙兴践阼,恢弘大繇,整理天纲;将使遗民,睹见定主。昔武王伐殷,殷民倒戈;高祖诛项,面楚歌:方之今日,未足以喻!臣质不胜昊天至愿,谨遣所亲同郡黄定,恭行奉表;及托降叛,间关求达。其欲所陈,载列于左。”其曰:“昔伊尹去夏入商,陈平委楚归汉,书功竹帛,遗名后世;世主不谓之背诞者,以为知天命也。臣昔为曹氏所见交接,外托君臣,内如骨肉;恩义绸缪,有合无离;遂受偏方之任,总河北之军。当此之时,志望高大,永与曹氏,同死俱生;惟恐功之不建,事之不成耳。及曹氏之亡,后嗣继立;幼冲统政,谗言弥兴。同侪者以势相害,异趣者得间其言。而臣受性简略,素不下人;视彼数子,意实迫之,此亦臣之过也。遂为邪议,所见构会,招致猜疑,诬臣欲叛。虽识真者保明其心,世乱谗胜,余嫌犹在;常惧旦横受无辜,忧心孔疚,如履冰炭。昔乐毅为燕昭王立功于齐,惠王即位,疑夺其任;遂去燕之赵,休烈不亏。彼岂欲其德?盖畏功名不建,而惧祸之将及也!昔遣魏郡周光,以贾贩为名,托叛南诣,宣达密计。时以仓猝,未敢便有章表,使光口传而已。以为天下大归可见,天意所在,非吴复谁?此方之民,思为臣妾;延颈举踵,惟恐兵来之迟耳。若使圣恩少加信纳,当以河北承望王师;(疑)款心赤实,天日是鉴!而光去经年,不闻咳唾;未审此意,竟得达不?瞻望长叹,日月已几;鲁望高子,何足以喻!又臣今日,见待稍薄;苍蝇之声,绵绵不绝:必受此祸,迟速事耳。臣私度陛下未垂明慰者,必以臣质贯穿仁义之道,不行若此之事;谓光所传,多虚少实;或谓此中,有他消息。不知臣质,构谗见疑,恐受大害也。且臣质若有罪之日,自当奔赴鼎镬,束身待罪,此盖人臣之宜也。今日无罪,横见谮毁;将有商鞅、白起之祸。寻惟事势,去亦宜也;死而弗义,不去何为!乐毅之出,吴起之走;君子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