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黄武八年,夏,黄龙现夏口;于是权称尊号,因瑞改元〔1〕。又作黄龙大牙〔2〕,常在中军;诸军进退,视其所向。命综作赋曰:
乾坤肇立〔3〕,三才是生〔4〕。狼、弧垂象〔5〕,实惟兵精〔6〕。圣人观法,是效是营〔7〕;始作器械,爰求厥成。
黄、农创代〔8〕,拓定皇基;上顺天心,下息民灾。高辛诛共〔9〕,舜征有苗〔10〕;启有甘师〔11〕,汤有鸣条〔12〕;周之牧野〔13〕,汉之垓下〔14〕:靡不由兵〔15〕,克定厥绪。
明明大吴,实天生德;神武是经,惟皇之极。乃自在昔,黄、虞是祖〔16〕;越历五代〔17〕,继世在下。应期受命〔18〕,发迹南土;将恢大繇〔19〕,革我区夏〔20〕。
乃律天时〔21〕,制为神军;取象太一〔22〕,五将三门〔23〕。疾则如电,迟则如云;进止有度,约而不烦。
四灵既布〔24〕,黄龙处中;周制日月,实曰太常〔25〕。杰然特立,六军所望。仙人在上,鉴观四方;神实使之,为国休祥〔26〕。军欲转向,黄龙先移;金鼓不鸣,寂然变施〔27〕。暗谟若神,可谓秘奇。
在昔周室,赤乌衔书〔28〕;今也大吴,黄龙吐符〔29〕。合契河、洛〔30〕,动与道俱〔31〕;天赞人和,佥曰惟休〔32〕!
蜀闻权践阼,遣使重申前好。综为盟文,文义甚美,语在权传。
【注释】
〔1〕瑞:祥瑞。改元:改年号。当时所改年号是“黄龙”。
〔2〕牙:军营的大旗。
〔3〕肇立:创立。
〔4〕三才:指天、地、人。
〔5〕狼:星名。又名天狼。很明亮。弧:星座名。在天狼星东南,有星九颗。九星构成的形状很像一张搭上箭拉开弦的弓,箭的指向即是天狼星。垂象:向下界显示形象。作者认为狼、弧的形象是使用武力的象征。
〔6〕精:精神。
〔7〕效:效法。营:建造(武器)。
〔8〕黄:即黄帝。姬姓,号轩辕氏、有熊氏。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。击败炎帝,攻杀蚩尤,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。相传养蚕、造舟车、医药等都创始于黄帝时代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一《五帝本纪》。农:即神农氏。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。用木制作耒、耜(sì)等农具,教人民耕种。又曾尝百草,发现药材,教人治病。
〔9〕高辛:即帝喾(kù)。号高辛氏。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,是黄帝的曾孙,唐尧的父亲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一《五帝本纪》。共:即共工。传说中古代部落的首领。其事迹诸书所载不尽相同。他与高辛氏争斗事,见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。
〔10〕有苗:传说中古代少数族名。虞舜征伐有苗,见《国语·周语下》韦昭注。
〔11〕启:姒姓。夏禹的儿子。禹死后继承王位,确立传子的继承王位制度。继位后有扈氏不服,他率兵与有扈氏大战于甘(今陕西户县西南),战前作《甘誓》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二《夏本纪》。《甘誓》收入《尚书》。
〔12〕鸣条:地名。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。相传商汤进攻夏桀,战于鸣条之野。
〔13〕牧野:地名。在今河南淇县西南。周武王进攻殷纣,在此大败殷军。
〔14〕垓下:地名。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。前 202 年,汉、楚两军在此决战,项羽被刘邦击败。
〔15〕靡不:莫不。
〔16〕黄、虞是祖:祖先开始于黄帝和虞舜。“是”字是代词,用在被提前的宾语“黄、虞”和动词“祖”之间,表示强调。
〔17〕五代:五个朝代。指夏、商、周、秦、汉。这里认为孙氏出自黄帝、虞舜,自虞至孙吴中间隔了五个朝代。
〔18〕应期:顺应(上天在王朝更替上的)预定次序。
〔19〕大繇:宏大的谋划。
〔20〕革:革新。区夏:中原地区。
〔21〕律:顺应。
〔22〕太一:星名。为天极星座五颗星中最亮的一颗。古代认为是天帝的居处。这里比喻孙吴军营中孙权所在的中军大帐。
〔23〕五将三门:太微垣是中国古天文学上的一块星区,古人认为象征天子宫廷。星区周围有五颗以“将”命名的星,即东上将、东次将、西上将、西次将、郎将,被认为是保卫天子宫廷的将军。另外,太微垣正南面有端门,两旁有左、右掖门。以上合称五将三门,详见《史记》卷二十七《天官书》、《汉书》卷二十六《天文志》。这里比喻中军大帐周围的护卫军营和营区的大门。
〔24〕四灵:指大旗周围四种灵异动物的图案。即苍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。
〔25〕太常:此处指天子所使用的大旗名字。高六丈三尺,有十二根飘带,旗上绘太阳、月亮和飞龙图案,详见《续汉舆服志》上。
〔26〕休:美好。
〔27〕变施:变化实施。
〔28〕赤乌衔书:传说周文王时,有红色乌鸦口衔红书飞到周国的土神祭坛上,后来周即得天下。见《吕氏春秋·应同》。
〔29〕吐符:表露祥瑞征兆。
〔30〕河、洛:指河图、洛书。传说在伏羲氏时,黄河出现一匹神马,背上有图,伏羲按照此图而画出八卦;夏禹时,洛水出现一只神龟,背上有文字,夏禹据此文字写出《洪范》。见《周易·系辞上》。
〔31〕俱:在一起。
〔32〕佥: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