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是时,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,马超遂与韩遂、杨秋、李堪、成宜等叛。遣曹仁讨之,超等屯潼关。公敕诸将:“关西兵精悍,坚壁勿与战!”秋月,公西征,与超等夹关而军。公急持之,而潜遣徐晃、朱灵等,夜渡蒲坂津,据河西为营。公自潼关北渡,未济,超赴船急战。校尉丁斐,因放牛马以饵贼。贼乱,取牛马。公乃得渡,循河为甬道而南。贼退,拒渭口。公乃多设疑兵,潜以舟载兵入渭,为浮桥;夜,分兵结营于渭南。贼夜攻营,伏兵击破之。超等屯渭南,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;公不许。月,进军渡渭。超等数挑战,又不许;固请割地,求送任子。公用贾诩计,伪许之。韩遂请与公相见;公与遂父同岁孝廉,又与遂同时侪辈,于是交马语移时。不及军事;但说京都旧故,拊手欢笑。既罢,超等问遂:“公何言?”遂曰:“无所言也。”超等疑之。他日,公又与遂书,多所点窜,如遂改定者,超等愈疑遂。公乃与克日会战,先以轻兵挑之。战良久,乃纵虎骑夹击;大破之,斩成宜、李堪等。遂、超等走凉州,杨秋奔安定,关中平。诸将或问公曰:“初,贼守潼关,渭北道缺;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,引日而后北渡:何也?”公曰:“贼守潼关,若吾入河东;贼必引守诸津,则西河未可渡。吾故盛兵向潼关,贼悉众南守,西河之备虚;故将得擅取西河。然后引军北渡,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,以有将之军也。连车树栅,为甬道而南。既为不可胜,且以示弱。渡渭为坚垒,虏至不出,所以骄之也。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;吾顺言许之,所以从其意,使自安而不为备。因蓄士卒之力,旦击之,所谓疾雷不及掩耳。兵之变化,固非道也。”始,贼每部到,公辄有喜色。贼破之后,诸将问其故。公答曰:“关中长远,若贼各依险阻;征之,不年不可定也。今皆来集,其众虽多,莫相归服,军无嫡主。举可灭,为功差易,吾是以喜。”冬月,军自长安北征杨秋,围安定;秋降,复其爵位,使留抚其民人。月,自安定还,留夏侯渊屯长安。

【原文】

是时,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〔1〕,马超遂与韩遂、杨秋、李堪、成宜等叛〔2〕。遣曹仁讨之,超等屯潼关〔3〕。公敕诸将:“关西兵精悍〔4〕,坚壁勿与战!”

秋七月,公西征,〔一〕与超等夹关而军。公急持之〔5〕,而潜遣徐晃、朱灵等,夜渡蒲坂津〔6〕,据河西为营。公自潼关北渡,未济,超赴船急战。校尉丁斐,因放牛马以饵贼。贼乱,取牛马。公乃得渡,〔二〕循河为甬道而南〔7〕。贼退,拒渭口〔8〕。公乃多设疑兵,潜以舟载兵入渭,为浮桥;夜,分兵结营于渭南。贼夜攻营,伏兵击破之。超等屯渭南,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〔9〕;公不许。

九月,进军渡渭。〔三〕超等数挑战,又不许;固请割地,求送任子〔10〕。公用贾诩计〔11〕,伪许之。韩遂请与公相见;公与遂父同岁孝廉,又与遂同时侪辈,于是交马语移时。不及军事;但说京都旧故,拊手欢笑〔12〕。既罢,超等问遂:“公何言?”遂曰:“无所言也。”超等疑之。〔四〕他日,公又与遂书,多所点窜〔13〕,如遂改定者,超等愈疑遂。公乃与克日会战〔14〕,先以轻兵挑之。战良久,乃纵虎骑夹击〔15〕;大破之,斩成宜、李堪等。遂、超等走凉州〔16〕,杨秋奔安定〔17〕,关中平。

诸将或问公曰:“初,贼守潼关,渭北道缺〔18〕;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〔19〕,引日而后北渡〔20〕:何也?”公曰:“贼守潼关,若吾入河东;贼必引守诸津,则西河未可渡〔21〕。吾故盛兵向潼关,贼悉众南守,西河之备虚;故二将得擅取西河〔22〕。然后引军北渡,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,以有二将之军也。连车树栅,为甬道而南。〔五〕既为不可胜〔23〕,且以示弱。渡渭为坚垒,虏至不出,所以骄之也。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;吾顺言许之,所以从其意,使自安而不为备。因蓄士卒之力,一旦击之,所谓疾雷不及掩耳。兵之变化,固非一道也。”

始,贼每一部到,公辄有喜色。贼破之后,诸将问其故。公答曰:“关中长远,若贼各依险阻;征之,不一二年不可定也。今皆来集,其众虽多,莫相归服,军无嫡主〔24〕。一举可灭,为功差易〔25〕,吾是以喜。”

冬十月,军自长安北征杨秋,围安定;秋降,复其爵位,使留抚其民人。〔六〕

十二月,自安定还,留夏侯渊屯长安。

【注释】

〔1〕自袭:袭击自己。

〔2〕马超(公元 176—222):传见本书卷三十六。

〔3〕潼关:关隘名。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。是当时关中通向中原的要冲。

〔4〕关西:地区名。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。

〔5〕持:牵制。

〔6〕蒲坂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镇。西临黄河渡口,是当时汾水流域通向关中的要冲。

〔7〕甬道:两旁设有保护性屏障的夹道。

〔8〕渭口:地名。渭水入黄河处。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港口镇。

〔9〕信:送信的使者。这是当时的习语。

〔10〕任子:作为人质的亲生儿子。

〔11〕贾诩(公元 147—223):传见本书卷十。

〔12〕拊(fǔ)手:拍手。

〔13〕点窜:涂改字句。

〔14〕克日:约定日期。

〔15〕虎骑:曹操手下的精锐骑兵队名。同时又有豹骑,二者合称虎豹骑。都是精选出来的骁勇骑兵,并且以宗族勇将为统兵官。见本书卷九《曹仁传》裴注引《魏书》。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当时的“豹骑司马”官印,见《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》。

〔16〕凉州:州名。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。

〔17〕安定:郡名。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东南。

〔18〕缺:有缺口。指敌人未设防。

〔19〕冯翊(píng yì):即左冯翊。汉代三辅之一。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。

〔20〕引日:拖延时日。

〔21〕西河:古代称我国西部地区南北流向的黄河河段为西河。这里指今陕西、山西两省交界上的河段。

〔22〕擅取:顺顺当当地攻取。据本书卷十七《徐晃传》,以重兵在南面的潼关牵制敌人,然后趁虚从北面的蒲坂派另一支部队渡河进入关中,这一套战略最先是徐晃提出的。此处的记载没有点明徐晃的作用。徐晃为曹魏五虎名将之一,久经沙场,实战经验极其丰富。而且他是河东郡杨县(今山西洪洞县东南)人氏,对于邻接河东郡的潼关一线地形地貌,非常之熟悉。

〔23〕为不可胜:造成敌方无法取胜的形势。语出《孙子·形》。

〔24〕嫡主:统一的主帅。

〔25〕差易:较为容易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魏书》曰:“议者多言‘关西兵强,习长矛,非精选前锋,则不可以当也’。公谓诸将曰:‘战在我,非在贼也。贼虽习长予,将使不得以刺。诸君但观之耳。’”

〔二〕《曹瞒传》曰:“公将过河,前队适渡,超等奄至。公犹坐胡床,不起;张郃等见事急,共引公入船。河水急,比渡,流四五里。超等骑追射之,矢下如雨。诸将见军败,不知公所在,皆惶惧。至见,乃悲喜,或流涕。公大笑曰:‘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!’”

〔三〕《曹瞒传》曰:“时公军每渡渭,辄为超骑所冲突,营不得立。地又多沙,不可筑垒。娄子伯说公曰:‘今天寒,可起沙为城,以水灌之,可一夜而成。’公从之,乃多作缣囊以运水,夜渡兵作城。比明,城立,由是公军,尽得渡渭。”

或疑于时九月,水未应冻。臣松之按《魏书》“公军八月至潼关,闰月北渡河”,则其年闰八月也,至此容可大寒邪?

〔四〕《魏书》曰:“公后日复与遂等会语,诸将曰:‘公与虏交语,不宜轻脱;可为木行马,以为防遏。’公然之。贼将见公,悉于马上拜;秦、胡观者,前后重沓。公笑谓贼曰:‘汝欲观曹公邪?亦犹人也;非有四目两口,但多智耳!’胡前后大观。又列铁骑五千,为十重阵,精光耀日,贼益震惧。”

〔五〕臣松之按:汉高祖二年,与楚战荥阳京、索之间;筑甬道属河以取敖仓粟。应劭曰:“恐敌抄辎重,故筑垣墙如街巷也。”今魏武不筑垣墙,但连车树栅,以扞两面。

〔六〕《魏略》曰:“杨秋,黄初中迁讨寇将军,位特进,封临泾侯。以寿终。”

下一篇:年春正月,公还邺。天子命公赞拜不名,入朝不趋,剑履上殿:如萧何故事。马超余众梁兴等,屯蓝田,使夏侯渊击平之。割河内之荡阴、朝歌、林虑,东郡之卫国、顿丘、东武阳、发干,巨鹿之廮陶、曲周、南和、广平、(之)任(城),赵之襄国、邯郸、易阳,以益魏郡。冬月,公征孙权。年春正月,进军濡须口;攻破权江西营,获权都督公孙阳,乃引军还。诏书并州,复为州。夏月,至邺。月丙申,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,持节策命公为魏公曰:朕以不德,少遭愍凶;越在西土,迁于唐、卫。当此之时,若缀旒然;宗庙乏祀,社稷无位;群凶觊觎,分裂诸夏。率土之民,朕无获焉,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。朕用夙兴假寐,震悼于厥心,曰:“惟祖惟父,股肱先正,其孰能恤朕躬!”乃诱天衷,诞育丞相,保乂我皇家,弘济于艰难。朕实赖之,今将授君典礼,其敬听朕命:昔者董卓初兴国难,群后释位以谋王室;君则摄进,首启戎行。此君之忠于本朝也。后及黄巾反易天常,侵我州,延及平民;君又翦之以宁东夏。此又君之功也。韩暹、杨奉专用威命;君则致讨,克黜其难,遂迁许都,造我京畿,设官兆祀,不失旧物,天地鬼神于是获乂。此又君之功也。袁术僭逆,肆于淮南;慑惮君灵,用丕显谋,蕲阳之役,桥蕤授首,稜威南迈,术以陨溃。此又君之功也。回戈东征,吕布就戮;乘辕将返,张杨殂毙,眭固伏罪,张绣稽服。此又君之功也。袁绍逆乱天常,谋危社稷,凭恃其众,称兵内侮。当此之时,王师寡弱,天下寒心,莫有固志;君执大节,精贯白日,奋其武怒,运其神策,致届官渡,大歼丑类,俾我国家拯于危坠。此又君之功也。济师洪河,拓定州,袁谭、高幹,咸枭其首,海盗奔进,黑山顺轨。此又君之功也。乌丸种,崇乱世,袁尚因之,逼据塞北;束马悬车,征而灭。此又君之功也。刘表背诞,不供贡职;王师首路,威风先逝,百城郡,交臂屈膝。此又君之功也。马超、成宜,同恶相济,滨据河、潼,求逞所欲;殄之渭南,献馘万计,遂定边境,抚和戎狄。此又君之功也。鲜卑、丁零,重译而至;(单)箄于、白屋,请吏率职。此又君之功也。君有定天下之功,重之以明德:班叙海内,宣美风俗;旁施勤教,恤慎刑狱;吏无苛政,民无怀慝;敦崇帝族,表继绝世;旧德前功,罔不咸秩。虽伊尹格于皇天,周公光于海,方之蔑如也!朕闻先王并建明德,胙之以土,分之以民,崇其宠章,备其礼物,所以藩卫王室,左右厥世也。其在周成,管、蔡不静,惩难念功,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;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,南至于穆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