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年,进围成都。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,事觉,不果。璋以危亡在近,故不诛靖。璋既稽服,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。正说曰:“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,许靖是也。然今主公始创大业,天下之人不可户说;靖之浮称,播流海。若其不礼,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;宜加敬重,以眩远近;追昔燕王之待郭隗。”先主于是乃厚待靖。以正为蜀郡太守,扬武将军,外统都畿,内为谋主。餐之德,睚眦之怨,无不报复;擅杀毁伤己者数人。或谓诸葛亮曰:“法正于蜀郡太纵横;将军宜启主公,抑其威福。”亮答曰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: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法孝直为之辅翼,令翻然翱翔,不可复制。如何禁止法正,使不得行其意邪!”初,孙权以妹妻先主。妹才捷刚猛,有诸兄之风;侍婢百余人,皆亲执刀侍立;先主每入,衷心常凛凛。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,故言如此。年,正说先主曰:“曹操举而降张鲁,定汉中。不因此势以图巴、蜀,而留夏侯渊、张郃屯守,身遽北还;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,必将内有忧逼故耳。今策渊、郃才略,不胜国之将帅;举众往讨,则必可克之。克之之日,广农积谷,观衅伺隙:上可以倾覆寇敌,尊奖王室;中可以蚕食雍、凉,广拓境土;下可以固守要害,为持久之计。此盖天以与我,时不可失也!”先主善其策,乃率诸将进兵汉中,正亦从行。年,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,缘山稍前,于定军(兴势)山作营。渊将兵来争其地。正曰:“可击矣!”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,大破渊军,渊等授首。曹公西征,闻正之策,曰:“吾故知玄德不辨有此,必为人所教也。”先主立为汉中王,以正为尚书令,护军将军。明年卒,时年。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。谥曰翼侯。赐子邈爵关内侯,官至奉车都尉、汉阳太守。诸葛亮与正,虽好尚不同,以公义相取;亮每奇正智术。先主既即尊号,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,群臣多谏,不从。章武年,大军败绩,还住白帝。亮叹曰:“法孝直若在,则能制主上,令不东行;就复东行,必不倾危矣!”

【原文】

十九年〔1〕,进围成都。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,事觉,不果。璋以危亡在近,故不诛靖。

璋既稽服〔2〕,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〔3〕。正说曰:“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,许靖是也。然今主公始创大业,天下之人不可户说〔4〕;靖之浮称〔5〕,播流四海。若其不礼,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;宜加敬重,以眩远近〔6〕;追昔燕王之待郭隗〔7〕。”先主于是乃厚待靖。〔一〕

以正为蜀郡太守,扬武将军,外统都畿〔8〕,内为谋主。一餐之德,睚眦之怨〔9〕,无不报复;擅杀毁伤己者数人〔10〕。或谓诸葛亮曰〔11〕:“法正于蜀郡太纵横〔12〕;将军宜启主公,抑其威福〔13〕。”亮答曰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〔14〕: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〔15〕。法孝直为之辅翼,令翻然翱翔〔16〕,不可复制。如何禁止法正〔17〕,使不得行其意邪!”

初,孙权以妹妻先主。妹才捷刚猛,有诸兄之风;侍婢百余人,皆亲执刀侍立;先主每入,衷心常凛凛〔18〕。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〔19〕,故言如此。〔二〕

二十二年〔20〕,正说先主曰:“曹操一举而降张鲁,定汉中。不因此势以图巴、蜀,而留夏侯渊、张郃屯守,身遽北还〔21〕;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〔22〕,必将内有忧逼故耳。今策渊、郃才略,不胜国之将帅〔23〕;举众往讨,则必可克之。克〔之〕之日,广农积谷,观衅伺隙〔24〕:上可以倾覆寇敌〔25〕,尊奖王室〔26〕;中可以蚕食雍、凉,广拓境土;下可以固守要害,为持久之计。此盖天以与我,时不可失也!”先主善其策,乃率诸将进兵汉中,正亦从行。

二十四年〔27〕,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,缘山稍前〔28〕,于定军(兴势)〔山〕作营。渊将兵来争其地。正曰:“可击矣!”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,大破渊军,渊等授首〔29〕。曹公西征,闻正之策,曰:“吾故知玄德不辨有此〔30〕,必为人所教也。”〔三〕

先主立为汉中王,以正为尚书令,护军将军。

明年卒,时年四十五。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。谥曰翼侯。赐子邈爵关内侯,官至奉车都尉、汉阳太守。

诸葛亮与正,虽好尚不同〔31〕,以公义相取〔32〕;亮每奇正智术。先主既即尊号,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,群臣多谏,一不从。章武二年,大军败绩,还住白帝。亮叹曰:“法孝直若在,则能制主上,令不东行;就复东行,必不倾危矣!”〔四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十九年: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)。

〔2〕稽服:叩头降服。

〔3〕薄:看不起。

〔4〕户说:挨家挨户去说明。

〔5〕浮称:虚名。

〔6〕眩:显示。

〔7〕燕王:指燕昭王(?—前 279)。名职。战国时燕国君主。前 311 至前 279 年在位。改革政治,招纳人才,联合五国攻齐,占领七十余城,使燕国进入最强盛时期。他曾听从谋士郭隗的建议,给郭隗非常优厚的待遇,从而吸引了乐毅、邹衍、剧辛等大批人才到燕国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十四《燕召公世家》。

〔8〕都畿(jī):京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。这里指蜀汉都城成都所在的蜀郡。

〔9〕睚眦(yá zì):瞪眼睛。睚眦之怨比喻很小的仇怨。

〔10〕毁伤:诋毁中伤。

〔11〕或:有人。

〔12〕纵横:做事放纵横蛮。

〔13〕威福:指作威作福的行为。

〔14〕肘腋之下:指身边。

〔15〕狼跋:《诗经·狼跋》有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”的诗句,说老狼往前走要踩着胡子,往后走要踏着尾巴。所以狼跋比喻进退两难。

〔16〕翻然:迅速改变的样子。

〔17〕如何:怎么能。

〔18〕衷心:内心。凛凛:恐惧的样子。

〔19〕雅:很。爱信:喜爱信任。

〔20〕二十二年: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 217 )。

〔21〕遽(jù):急忙。

〔22〕不逮:不及。

〔23〕不胜:不能胜任。

〔24〕观衅:观察可乘之机。

〔25〕倾覆:推翻。

〔26〕尊奖:尊崇和帮助。王室:指汉朝。

〔27〕二十四年: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 219)。

〔28〕稍前:逐渐推进。

〔29〕授首:交出脑袋。指被杀。

〔30〕不辨:不能够。

〔31〕好尚:喜好和崇尚。

〔32〕公义:大义。相取:指相处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孙盛曰:“夫礼贤崇德,为邦之要道;封墓式闾,先王之令轨。故必以体行英邈,高义盖世;然后可以延视四海,振服群黎。苟非其人,道不虚行。靖处室则友于不穆,出身则受位非所;语信则夷险易心,论识则殆为衅首。安在其可宠先而有以感致者乎!若乃浮虚是崇,偷薄斯荣;则秉直仗义之士,将何以礼之?正务眩惑之术,违贵尚之风;譬之郭隗,非其伦矣!”

臣松之以为:郭隗非贤,犹以权计蒙宠;况文休名声夙著,天下谓之英伟?虽末年有瑕,而事不彰彻;若不加礼,何以释远近之惑乎?法正以靖方隗,未为不当;而盛以封墓式闾为难,何其迂哉!然则燕昭亦非,岂唯刘翁?至于友于不穆,失由子将;寻蒋济之论,知非文休之尤。盛又讥其受任非所,将谓仕于董卓。卓初秉政,显擢贤俊,受其策爵者,森然皆是。文休为选官,在卓未至之前;后迁中丞,不为超越。以此为贬,则荀爽、陈纪之俦,皆应摈弃于世矣。

〔二〕孙盛曰:“夫威福自下,亡家害国之道;刑纵于宠,毁政乱理之源。安可以功臣而极其陵肆,嬖幸而藉其国柄者哉?故颠颉虽勤,不免违命之刑;杨干虽亲,犹加乱行之戮。夫岂不爱?王宪故也。诸葛氏之言,于是乎失政刑矣。”

〔三〕臣松之以为:蜀与汉中,其犹唇齿也。刘主之智,岂不及此?(将)〔特〕计略未展,正先发之耳。夫听用嘉谋,以成功业,霸王之主,谁不皆然?魏武以为人所教,亦岂劣哉!此盖耻恨之余辞,非测实之(常)〔当〕言也。

〔四〕先主与曹公争,势有不便,宜退;而先主大怒,不肯退,无敢谏者。矢下如雨,正乃往当先主前。先主云:“孝直,避箭!”正曰:“明公亲当矢石,况小人乎?”先主乃曰:“孝直,吾与汝俱去。遂退。”

上一篇:先主然之,溯江而西,与璋会涪。北至葭萌,南还取璋。郑度说璋曰:“左将军悬军袭我,兵不满万,士众未附;野谷是资,军无辎重。其计莫若尽驱巴西、梓潼民,纳涪水以西;其仓廪、野谷,皆烧除;高垒深沟,静以待之。彼至,请战,勿许;久无所资,不过百日,必将自走。走而击之,则必擒耳。”先主闻而恶之,以问正。正曰:“终不能用,无可忧也!”璋果如正言,谓其群下曰:“吾闻拒敌以安民,未闻动民以避敌也。”于是黜度,不用其计。及军围雒城,正笺与璋曰:“正受性无术,盟好违损。惧左右不明本末,必并归咎,蒙耻没身,辱及执事;是以损身于外,不敢反命。恐圣听秽恶其声,故中间不有笺敬;顾念宿遇,瞻望悢悢!然惟前后披露腹心,自从始初以至于终,实不藏情有所不尽;但愚暗策薄,精诚不感,以致于此耳。今国事已危,祸害在速;虽捐放于外,言足憎尤,犹贪极所怀,以尽余忠。明将军本心,正之所知也,实为区区不欲失左将军之意;而卒至于是者,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,谓可违信黩誓,而以意气相致,日月相迁,趋求顺耳悦目,随阿遂指,不图远虑为国深计故也。事变既成,又不量强弱之势;以为左将军悬远之众,粮谷无储,欲得以多击少,旷日相持。而从关至此,所历辄破;离宫别屯,日自零落。雒下虽有万兵,皆坏阵之卒,破军之将;若欲争旦之战,则兵将势力,实不相当。(各)若欲远期计粮者,今此营守已固,谷米已积;而明将军土地日削,百姓日困,敌对遂多,所供远旷。愚意计之,谓必先竭,将不复以持久也。空尔相守,犹不相堪;今张益德数万之众,已定巴东,入犍为界,分平资中、德阳:道并侵,将何以御之?本为明将军计者,必谓此军悬远无粮,馈运不及,兵少无继。今荆州道通,众数倍;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、甘宁等为其后继。若争客主之势,以土地相胜者;今此全有巴东,广汉、犍为,过半已定;巴西郡,复非明将军之有也。计益州所仰惟蜀,蜀亦破坏,分亡;吏民疲困,思为乱者户而。若敌远则百姓不能堪役,敌近则旦易主矣;广汉诸县,是明比也。又鱼复与关头,实为益州福祸之门。今门悉开,坚城皆下,诸军并破,兵将俱尽;而敌家数道并进,已入心腹。坐守都、雒,存亡之势,昭然可见。斯乃大略,其外较耳;其余屈曲,难以辞极也。以正下愚,犹知此事不可复成;况明将军左右明智用谋之士,岂当不见此数哉?旦夕偷幸,求容取媚,不虑远图,莫肯尽心献良计耳!若事穷势迫,将各索生,求济门户;展转反覆,与今计异,不为明将军尽死难也;而尊门犹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