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初,青龙三年中,寿春农民妻自言:“为天神所下,命为登女〔1〕;当营卫帝室〔2〕,蠲邪纳福〔3〕。”饮人以水,及以洗疮,或多愈者。于是立馆后宫,下诏称扬,甚见优宠。及帝疾,饮水无验,于是杀焉。
三年春正月,丁亥〔4〕,太尉宣王还至河内;帝驿马召到〔5〕,引入卧内,执其手谓曰:“吾疾甚!以后事属君。君其与爽辅少子〔6〕。吾得见君,无所恨!”宣王顿首流涕〔7〕。〔一〕即日,帝崩于嘉福殿。〔二〕时年三十六〔8〕。〔三〕癸丑〔9〕,葬高平陵〔10〕。〔四〕
【注释】
〔1〕登:人名。
〔2〕营卫:照顾保护。
〔3〕蠲(juān):驱除。
〔4〕三年:景初三年(公元 239)。丁亥:旧历初一日。
〔5〕驿马:官方驿站的马匹。古时在路上建有供文书传送和官员往来歇息的处所,叫做驿。驿站备有马匹供使用。当有紧急公事时,采用换马不换人的方式,可以迅速到达目的地。
〔6〕爽:指曹爽。少子:指八岁的太子曹芳。
〔7〕顿首:以头叩地的跪拜礼节。
〔8〕时年三十六:曹叡的生母甄氏,原为袁绍次子袁尚的妻子。东汉献帝建安九年(公元 204)旧历八月初二日,曹操攻破邺城,曹丕俘获甄氏并将她作为自己的妻子。如果曹叡死时为三十六岁,则其生年就正好在建安九年。既然曹丕当年八月才娶得甄氏,曹叡假使也出生在当年,就肯定是袁尚的儿子,而且这将是当时尽人皆知的事实。因为即使曹叡出生在当年的十二月,也绝对不可能是曹丕的血脉。曹叡果真是袁家的后代,而且尽人皆知,那么从袁家与曹家的仇怨关系来看,曹丕肯定不会传位给曹叡。因此,曹叡死时的年龄不会有三十六岁。据本卷上文记载,曹叡“年十五,封武德侯”。卷二《文帝纪》记曹叡封武德侯在延康元年(公元 220)的五月戊寅(旧历初三日)。由此可知,曹叡生于公元 206 年,即建安十一年,死时应为三十四岁。此处史文疑不确。
〔9〕癸丑:旧历二十七日。
〔10〕高平陵:魏明帝陵墓名。在当时距洛阳南郊 45 公里的大石山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魏略》曰:“帝既从刘放计,召司马宣王,自力为诏。既封,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:‘辟邪,来!汝持我此诏授太尉也。’辟邪驰去。先是,燕王为帝画计,以为关中事重,宜便道遣宣王从河内西还。事已施行,宣王得前诏;斯须复得后手笔,疑京师有变,乃驰到,入见帝。劳问讫,乃召齐、秦二王以示宣王。别指齐王谓宣王曰:‘此是也!君谛视之,勿误也!’又教齐王令前抱宣王颈。”《魏氏春秋》曰:“时太子芳年八岁,秦王九岁,在于御侧。帝执宣王手,目太子曰:‘死乃复可忍,朕忍死待君。君其与爽辅此。’宣王曰:‘陛下不见先帝属臣以陛下乎?’”
〔二〕《魏书》曰:“殡于九龙前殿。”
〔三〕臣松之按: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,文帝始纳甄后,明帝应以十年生;计至此年正月,整三十四年耳。时改正朔,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;可强名三十五年,不得三十六也。
〔四〕《魏书》曰:“帝容止可观,望之俨然。自在东宫,不交朝臣,不问政事,唯潜思书籍而已。即位之后,褒礼大臣,料简功能,真伪不得相贸,务绝浮华谮毁之端。行师动众,论决大事;谋臣将相,咸服帝之大略。性特强识,虽左右小臣,官簿性行,名迹所履,及其父兄子弟;一经耳目,终不遗忘。含垢藏疾,容受直言。听受吏民士庶上书,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;虽文辞鄙陋,犹览省究竟,意无厌倦。”孙盛曰:“闻之长老:魏明帝天姿秀出,立发垂地;口吃少言,而沉毅好断。初,诸公受遗辅导,帝皆以方任处之,政自己出。而优礼大臣,开容善直;虽犯颜极谏,无所摧戮。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也。然不思建德垂风,不固维城之基;至使大权偏据,社稷无卫。悲夫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