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青龙元年春正月,甲申,青龙现郏之摩陂井中。月,丁酉,幸摩陂观龙。于是改年,改摩陂为龙陂。赐男子爵,人级;鳏寡孤独。无出今年租赋。月,甲子,诏公卿举贤良、笃行之士。各人。夏月,壬申,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、大司马曹仁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。戊寅,北海王蕤薨。闰月,庚寅朔,日有食之。丁酉,改封宗室女非诸王女,皆为邑主。诏诸郡国:“山川不在祠典者,勿祠。”月,洛阳宫鞠室灾。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,与叛鲜卑大人轲比能私通。并州刺史毕轨表:“辄出军以外威比能,内镇步度根。”帝省表曰:“步度根以为比能所诱,有自疑心。今轨出军,适使部惊合为;何所威镇乎?促敕轨:已出军者,慎勿越塞过句注也!”比诏书到,轨已进军屯阴馆。遣将军苏尚、董弼追鲜卑。比能遣子将千余骑,迎步度根部落。与尚、弼相遇,战于楼烦;将没。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,与比能合,寇边。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。虏乃走漠北。秋月,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,叛;司马宣王遣将军胡遵等追讨,破降之。冬月,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,诣并州降。朗引军还。月,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、许晏首;以渊为大司马、乐浪公。

【原文】

青龙元年春正月,甲申〔1〕,青龙现郏之摩陂井中〔2〕。二月,丁酉〔3〕,幸摩陂观龙。于是改年,改摩陂为龙陂。赐男子爵,人二级;鳏寡孤独。无出今年租赋。三月,甲子〔4〕,诏公卿举贤良、笃行之士。各一人。

夏五月,壬申〔5〕,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、大司马曹仁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。〔一〕戊寅〔6〕,北海王蕤薨。闰月,庚寅朔,日有食之。丁酉〔7〕,改封宗室女非诸王女,皆为邑主。诏诸郡国:“山川不在祠典者,勿祠。”六月,洛阳宫鞠室灾〔8〕。

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,与叛鲜卑大人轲比能私通〔9〕。并州刺史毕轨表〔10〕:“辄出军以外威比能〔11〕,内镇步度根。”帝省表曰〔12〕:“步度根以为比能所诱〔13〕,有自疑心。今轨出军,适使二部惊合为一;何所威镇乎?促敕轨:已出军者,慎勿越塞过句注也〔14〕!”

比诏书到〔15〕,轨已进军屯阴馆〔16〕。遣将军苏尚、董弼追鲜卑。比能遣子将千余骑,迎步度根部落。与尚、弼相遇,战于楼烦〔17〕;二将没。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,与比能合,寇边。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〔18〕。虏乃走漠北。

秋九月,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,叛;司马宣王遣将军胡遵等追讨〔19〕,破降之。

冬十月,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,诣并州降。朗引军还。〔二〕

十二月,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、许晏首〔20〕;以渊为大司马、乐浪公。〔三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甲申:旧历二十三日。

〔2〕郏:县名。县治在今河南郏县。

〔3〕丁酉:旧历初六日。

〔4〕甲子:旧历初三日。

〔5〕壬申:旧历十二日。

〔6〕戊寅:旧历十八日。

〔7〕丁酉:旧历初八日。

〔8〕鞠室:宫中用来踢球游戏的房屋。灾:发生较大的火灾。

〔9〕保塞:保卫边塞。是当时中原王朝对前来归顺的边境少数族所加的形容词。步度根:事见本书卷三十《鲜卑传》。私通:暗中联系。

〔10〕毕轨(?—公元 249):传见本书卷九《曹真传》裴注引《魏略》。表:上表朝廷。

〔11〕辄:未得命令而自行决定。

〔12〕省(xǐng):阅看。

〔13〕以为:由于受了。

〔14〕句(gōu)注:山名。在今山西代县北。又名陉岭、雁门山。是塞上军事要地。

〔15〕比(bì):等到。

〔16〕阴馆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。在句注山外约 20 公里。

〔17〕楼烦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西宁武县。

〔18〕骁骑将军:官名。是中军的将领之一。负责领兵征伐。中军:魏晋时期的军队,开始有中军和外军之分。中军是常驻京城由中央直辖的军队,包括宫廷禁卫军。外军是驻守在地方各战区由都督分领的军队。中军和外军构成中央军。在中央军之外,还有少量由州郡行政长官兼领的治安部队,称为州郡兵。

〔19〕胡遵:传见本书卷二十八《钟会传》裴注引《晋诸公赞》。

〔20〕张弥、许晏:均为受孙权派遣到辽东封拜公孙渊为燕王的吴国使臣。事详本书卷四十七《吴主传》、同传裴注引《江表传》和《吴书》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魏书》载:“诏曰:‘昔先王之礼于功臣,存则显其爵禄,没则祭于大蒸。故汉氏功臣,祀于庙庭。大魏元功之臣,功勋优著,终始休明者,其皆依礼祀之。’于是以惇等配飨。”

〔二〕《魏氏春秋》曰:“朗字元明。新兴人。”

《献帝传》曰:“朗父,名宜禄。为吕布使诣袁术,术妻以汉宗室女。其前妻杜氏,留下邳。布之被围,关羽屡请于太祖,求以杜氏为妻。太祖疑其有色。及城陷,太祖见之,乃自纳之。宜禄归降,以为铚长。及刘备走小沛,张飞随之,过谓宜禄曰:‘人取汝妻,而为之长;乃蚩蚩若是邪!随我去乎?’宜禄从之数里,悔,欲还;飞杀之。朗随母氏,蓄于公宫,太祖甚爱之。每坐席,谓宾客曰:‘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?’”

《魏略》曰:“朗游邀诸侯间,历武、文之世而无尤也。及明帝即位,授以内官,为骁骑将军,给事中。每车驾出入,朗常随从。时明帝喜发举,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;朗终不能有所谏止,又未尝进一善人。帝亦以是亲爱,每顾问之,多呼其小字‘阿稣’;数加赏赐,为起大第于京城中。四方虽知朗无能为益,犹以附近至尊,多赂遗之,富均公侯。”

《世语》曰:“朗子秀。劲厉,能直言,为晋武帝博士。”

《魏略》以朗与孔桂俱在《佞幸篇》:“桂字叔林,天水人也。建安初,数为将军杨秋使诣太祖,太祖表拜骑都尉。桂性便辟,晓博弈、蹋鞠,故太祖爱之;每在左右,出入随从。桂察太祖意,喜乐之时,因言次曲有所陈,事多见从。数得赏赐,人多馈遗,桂由此侯服玉食。太祖既爱桂,五官将及诸侯亦皆亲之。其后,桂见太祖久不立太子,而有意于临菑侯;因更亲附临菑侯而简于五官将,将甚衔之。及太祖薨,文帝即王位,未及致其罪。黄初元年,随例转拜驸马都尉。而桂私受西域货赂,许为人事;事发,有诏收问,遂杀之。”

鱼豢曰:“为上者不虚授,处下者不虚受。然后外无‘伐檀’之叹,内无尸素之刺;雍熙之美著,太平之律显矣。而佞幸之徒,但姑息人主;至乃无德而荣,无功而禄。如是焉得不使中正日朘,倾邪滋多乎!以武皇帝之慎赏,明皇帝之持法,而犹有若此等人,而况下斯者乎?”

〔三〕《世语》曰:“并州刺史毕轨,送汉故度辽将军范明友鲜卑奴,年三百五十岁,言语饮食,如常人。奴云:‘霍显,光后小妻。明友妻,光前妻女。’”

《博物志》曰:“时京邑有一人,失其姓名。食啖兼十许人,遂肥,不能动。其父曾作远方长吏,官徙送彼县,令故义传供食之。一二年中,一乡中辄为之俭。”

《傅子》曰:“时太原发冢破棺,棺中有一生妇人。将出与语,生人也。送之京师,问其本事,不知也。视其冢上树木,可三十岁,不知此妇人三十岁常生于地中邪?将一朝欻生,偶与发冢者会也?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