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明帝即位,进封昌邑侯。太和二年,领豫州刺史。(三)〔二〕年春〔1〕,降人称吴大严〔2〕,扬声欲诣江北猎〔3〕,孙权欲自出。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〔4〕;权闻之,退还。秋,使曹休从庐江南入合肥〔5〕,令宠向夏口〔6〕。宠上疏曰:“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〔7〕,今所从道,背湖旁江,易进难退,此兵之(洼)〔d 〕地也〔8〕。若入无强口〔9〕,宜深为之备。”宠表未报,休遂深入。贼果从无强口断夹石〔10〕,要休还路〔11〕。休战不利,退走。会朱灵等从后来断道,与贼相遇。贼惊走,休军乃得还。
是岁,休薨,宠以前将军代都督扬州诸军事。汝南兵民恋慕,大小相率,奔随道路,不可禁止。护军表上,欲杀其为首者。诏使宠将亲兵千人自随,其余一无所问。
四年〔12〕,拜宠征东将军。其冬,孙权扬声欲至合肥。宠表召兖、豫诸军。皆集,贼寻退还,被诏罢兵。宠以为:“今贼大举而还,非本意也;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,而倒还乘虚,掩不备也。”表不罢兵。后十余日,权果更来;到合肥城,不克而还。
其明年,吴将孙布遣人诣扬州求降,辞云:“道远不能自致〔13〕,乞兵见迎。”刺史王凌腾布书〔14〕,请兵马迎之。宠以为必诈,不与兵;而为凌作报书曰:“知识邪正〔15〕,欲避祸就顺,去暴归道;甚相嘉尚!今欲遣兵相迎,然计兵少则不足相卫,多则事必远闻;且先密计以成本志,临时节度其宜。”宠会被书当入朝,敕留府长史:“若凌欲往迎,勿与兵也!”凌于后索兵不得,乃单遣一督将步骑七百人往迎之。布夜掩击,督将迸走〔16〕,死伤过半。
初,宠与凌共事,不平〔17〕;凌支党毁宠疲老悖谬〔18〕,故明帝召之。既至,体气康强,见而遣还。〔一〕宠屡表求留〔19〕,诏报曰:“昔廉颇强食〔20〕,马援据鞍〔21〕。今君未老而自谓已老,何与廉、马之相背邪?其思安边境,惠此中国。”
明年〔22〕,吴将陆逊向庐江〔23〕,论者以为宜速赴之。宠曰:“庐江虽小,将劲兵精,守则经时;又贼舍船二百里来,后尾空悬,尚欲诱致。今宜听其遂进,但恐走不可及耳〔24〕。”整军趋杨宜口〔25〕。贼闻大兵东下,即夜遁。
【注释】
〔1〕二年:太和二年(公元 228)。
〔2〕降人:指当时投降曹魏的孙吴将领张婴、王崇。见本书卷十五《贾逵传》。严:军队出发前的准备。
〔3〕扬声:放出风声。诣:到。
〔4〕西阳:县名。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南。
〔5〕庐江:郡名。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东北。当时曹魏、孙吴分占了东汉庐江郡的北部、南部,都在故地设置于庐江郡。这里指曹魏的庐江郡。
〔6〕夏口:城名。在今湖北武汉市南岸黄鹄山上。孙吴时筑,为长江中游江防重要据点。
〔7〕明果:聪明果敢。
〔8〕d (guà)地:即挂地。《孙子·地形篇》把能够前往而难以返回的地形称为挂地。
〔9〕无强口:地名。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。
〔10〕夹石:地名。在今安徽舒城县南。
〔11〕要(yāo):截断。
〔12〕四年:太和四年(公元 230)。
〔13〕自致:依靠自己的力量到达。
〔14〕腾:传送。
〔15〕知识邪正:知道你能认识清楚邪与正。
〔16〕迸走:逃跑。
〔17〕不平:不和。
〔18〕支党:同伙。
〔19〕留:留在京城任职。
〔20〕廉颇:战国时赵国名将。赵惠文王时任上卿,多次率军击败齐、魏等国。曾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市西北)抵抗秦国大军达三年之久。前 251 年,因战胜燕军,任假相国,封信干君。到赵悼襄王时,不再受重用而逃往魏国。后赵王派人去探望他,他当面吃了一斗米的饭和十斤肉,表示自己还能为国效力。晚年死在楚国。传见《史记》卷八十一。强食:勉力进食。
〔21〕马援(前 14—公元 49):字文渊,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市东北)人。曾在新莽手下做官,不久依附隗嚣。最后归顺刘秀,任伏波将军,多有战功,封新息侯。六十二岁时,请求领兵出征,并披甲上马,据鞍四顾,以示不老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二十四。
〔22〕明年:即太和六年(公元 232)。
〔23〕陆逊(公元 183—245):传见本书卷五十八。
〔24〕走不可及:(敌人)逃跑而我军追不上。
〔25〕杨宜口:地名。在今安徽寿县西南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世语》曰:“王凌表宠‘年过,耽酒,不可居方任’。帝将召宠,给事中郭谋曰:‘宠为汝南太守、豫州刺史,二十余年,有勋方岳。及镇淮南,吴人惮之。若不如所表,将为所窥。可令还朝,问以方事以察之。’帝从之。宠既至,进见,饮酒至一石,不乱。帝慰劳之,遣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