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初,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〔1〕;为备所围,求救于逊。逊曰:“未可。”诸将曰:“孙安东公族〔2〕,见围已困,奈何不救?”逊曰:“安东得士众心,城牢粮足,无可忧也!待吾计展,欲不救安东〔3〕,安东自解。”及(才)〔方〕略大施,备果奔溃。桓后见逊曰:“前实怨不见救。定至今日〔4〕,乃知调度自有方耳!”
当御备时,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,或公室贵戚〔5〕;各自矜恃,不相听从。逊按剑曰:“刘备天下知名,曹操所惮;今在境界,此强对也!诸君并荷国思,当相辑睦〔6〕,共剪此虏,上报所受〔7〕;而不相顺,非所谓也!仆虽书生,受命主上。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〔8〕,以仆有尺寸可称〔9〕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各任其事,岂复得辞!军令有常,不可犯矣!”及至破备,计多出逊:诸将乃服。权闻之,曰:“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?”逊对曰:“受恩深重,任过其才。又此诸将,或任腹心,或堪爪牙,或是功臣: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。臣虽驽懦,窃慕相如、寇恂相下之义〔10〕,以济国事。”
权大笑称善。加拜逊辅国将军,领荆州牧,即改封江陵侯。又备既住白帝,徐盛、潘璋、宋谦等各竞表言“备必可擒,乞复攻之”。权以问逊,逊与朱然、骆统以为:“曹丕大合士众,外托助国讨备,内实有奸心。谨决计辄还。”无几,魏军果出,三方受敌也〔11〕。〔一〕
备寻病亡,子禅袭位。诸葛亮秉政,与权连和。时事所宜,权辄令逊语亮;并刻权印,以置逊所。权每与禅、亮书,常过示逊;轻重可否,有所不安,便令改定,以印封行之〔12〕。
【注释】
〔1〕夷道: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宜都市。
〔2〕孙安东:指孙桓。当时他任安东中郎将。公族:君主的家族。
〔3〕欲:将会。
〔4〕定至:及至。
〔5〕公室:即公族。
〔6〕辑睦:和睦。
〔7〕所受:指所受的君主恩惠。
〔8〕国家:当时习称君主为国家。承望:指接受指挥。
〔9〕尺寸:指可取的才能。《楚辞·卜居》有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”的话,比喻人和物各有长处和短处,这里用其语意。
〔10〕相如:即蔺相如。战国时赵国的大臣。赵惠文王时,秦国强索赵国的“和氏璧”,他奉命带璧到达秦国,又使原璧归赵。在渑池(今河南渑池县西)相会时,他又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,因功任上卿。对同朝大臣廉颇能容忍谦让,使对方悔悟,两人结为团结御侮的知交。传见《史记》卷八十一。寇恂(?—公元 36):字子翼。上谷郡昌平(今北京昌平区)人。随刘秀征战,东汉建立,封雍奴侯,历任颍川、汝南太守。大臣贾复曾要对他发泄私愤,他从大局出发,退避忍让,后来二人和好。传见《后汉书》卷十六。相下:向对方忍让。
〔11〕三方:当时魏军从洞口、濡须、南郡三方进攻,见本书卷四十七《吴主传》黄武元年。
〔12〕以印封行之:用孙权的印加封后送出。当时的秘密文件,是装在带封泥的密封盒中传送。1984 年安徽马鞍山市朱然墓曾出土了孙吴这种密封盒的实物,为长方形漆盒,上盖的正中有约一寸见方的封印平面。文件放入盒中后,用绳把上盖与盒身拴紧,在打结处放封泥,加盖印信,封泥干燥时即可送出。如果不破坏绳和封泥,很难从盒中取出文件,保密性极佳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吴录》曰:“刘备闻魏军大出,书与逊云:‘贼今已在江陵,吾将复东:将军谓其能然不?’逊答曰:‘但恐军新破,创痍未复;始求通亲,且当自补,未暇穷兵耳。若不惟算,欲复以倾覆之余,远送以来者,无所逃命!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