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明帝即位,进封康乡侯。后转为右仆射,典选举,如前加侍中。中护军蒋济遗臻书曰〔1〕:“汉祖遇亡虏为上将〔2〕,周武拔渔父为太师〔3〕。布衣厮养〔4〕,可登王公;何必守文〔5〕,试而后用?”臻答曰:“古人遗智慧而任度量〔6〕;须考绩而加黜陟。今子同牧野于成、康〔7〕;喻断蛇于文、景〔8〕;好不经之举〔9〕,开拔奇之津〔10〕。将使天下驰骋而起矣〔11〕。”
诸葛亮寇天水〔12〕,臻奏:“宜遣奇兵入散关〔13〕,绝其粮道。”乃以臻为征蜀将军〔14〕,假节,督诸军事。到长安,亮退。还,复职,加光禄大夫。
是时,帝方隆意于殿舍〔15〕,臻数切谏。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〔16〕,臻奏案之〔17〕。诏曰:“殿舍不成,吾所留心。卿推之何〔18〕?”臻上疏曰:“古制侵官之法〔19〕,非恶其勤事也〔20〕;诚以所益者小,所隳者大也〔21〕。臣每察校事〔22〕,类皆如此;惧群司将遂越职,以至陵迟矣〔23〕。”
亮又出斜谷;征南上〔24〕:“朱然等军已过荆城〔25〕。”臻曰:“然,吴之骁将,必下从权;且为势以缀征南耳〔26〕。”权果召然入居巢〔27〕,进攻合肥。帝欲自东征,臻曰:“权外示应亮,内实观望;且合肥城固,不足为虑。车驾可无亲征,以省六军之费。”帝到寻阳,而权竟退〔28〕。
幽州刺史毌丘俭上疏曰〔29〕:“陛下即位以来,未有可书。吴、蜀恃险,未可猝平;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,克定辽东〔30〕。”臻曰:“俭所陈皆战国细术,非王者之事也。吴频岁称兵,寇乱边境;而犹按甲养士,未果寻致讨者〔31〕,诚以百姓疲劳故也。且渊生长海表〔32〕,相承三世〔33〕;外抚戎夷,内修战射。而俭欲以偏军长驱〔34〕,朝至夕卷,知其妄矣。”俭行,军遂不利。臻迁为司空。徙司徒。
【注释】
〔1〕遗(wèi):送给。
〔2〕遇:对待。亡虏:逃亡的俘虏。这里指韩信。韩信曾经随从项羽,后归刘邦。起初未受重用。不满而逃亡。被萧何追回,拜为大将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九十二《淮阴侯列传》。
〔3〕周武:即周武王。姬姓,名发,周文王的长子。继承父业,联合各族进攻商王。在牧野(今河南淇县西南)大破商朝军队,灭商,在镐(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沣水东岸)建立西周王朝。在位十年。事见《史记》卷四《周本纪》。渔父:指吕尚。太师:官名。西周军队的统帅。
〔4〕厮养:砍柴的和做饭的。泛指从事贱役的人。
〔5〕守文:拘守条文。
〔6〕遗:遗弃。指不重视。
〔7〕牧野:这里指代周武王。成:即周成王。名诵,周武王的儿子。武王死,他年幼,由叔父周公执政。后来周公又把权力归还他。康:即周康王。名钊,周成王的儿子。在位时继续执行成王时的政策,政局稳定。后世把成王和他统治的时期称为“成康之治”。二人事均详见《史记》卷四《周本纪》。卫臻认为:周武王是创业的君主,必须不拘一格使用人才。到了周成王、康王时,政局已经稳定,用人办法就要作相应的改动,两者不能混为一谈。
〔8〕断蛇:指刘邦。传说刘邦起事之前,曾用剑斩断一条大蛇。文:即汉文帝。景:即汉景帝。
〔9〕不经:不遵守成规定法。
〔10〕津:指门路。
〔11〕驰骋:指对名位的争夺。
〔12〕诸葛亮(公元 181—234):传见本书卷三十五。天水:郡名。治所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。当时诸葛亮出兵祁山,而祁山在天水郡南端。
〔13〕散关:关隘名。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。
〔14〕征蜀将军:官名。领兵对蜀汉作战。
〔15〕隆意于殿舍:把注意力集中在兴修宫殿上。据本书卷三《明帝纪》,魏明帝大修宫殿,是在青龙二年(公元 234)诸葛亮死,因而西部紧张局势缓解之后。这里记在诸葛亮死之前,疑不确。
〔16〕殿中监:官名。当时负责监督宫殿的修建。收:逮捕。兰台令史:官名。御史台的低级官员,负责管理刻制官印的工匠和有关公文的收发。魏明帝大修宫殿,公卿百官都要到工地参加挖土运石之类的工作,甚至他本人也是如此。兰台令史被逮捕,当是参加劳作不努力。
〔17〕案:审问。
〔18〕推:追究。
〔19〕制:制定。侵官:越职侵权。侵官之法是惩治越职侵权的法规。
〔20〕恶(wù):厌恶。
〔21〕隳(huī):毁坏。
〔22〕校事:官名。受君主直接指派,监视百官,举报可疑行为。与后世的特务类似。
〔23〕陵迟:逐渐衰败。
〔24〕征南:指征南将军。曹魏的征南将军负责镇守荆州战区。
〔25〕朱然(公元 182—249):传见本书卷五十六。荆城:地名。在今湖北钟祥市南。诸葛亮出斜谷攻魏,行前曾约孙吴同时行动,朱然进军即由此而宋。
〔26〕缀:牵制。
〔27〕居巢:地名。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。
〔28〕寻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湖北武穴市东北。据本书卷三《明帝纪》,当时明帝乘船东下,到达寿春为止,并未到寻阳。寻阳在寿春西南,直线距离也在三百公里以上,而且一直在孙吴占领之下,魏明帝不可能到达这里。此处史文疑有误。
〔29〕幽州:州名。治所在今北京市。
〔30〕此方:这一州。当时习称州为方。 无用:没有得到使用。辽东:郡名。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。当时被公孙渊占据。
〔31〕未果寻致讨:没有能立即进行讨伐。
〔32〕渊:即公孙渊(?—公元 238)。传附本书卷八《公孙度传》。海表:滨海地区。
〔33〕三世:指公孙度、公孙康、公孙渊祖孙三代。
〔34〕偏军:非主力军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