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主名禅,字公嗣,是先主的儿子。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),先主为汉中王,立他为太子。
先主称帝,下达册文说:“章武元年(公元 221)五月十二日辛巳,皇帝这样说:太子刘禅,朕碰上汉朝国运艰难,贼臣曹丕篡夺盗窃帝位,天下没有君主;有远见的人和各位负责官员,因为上天有明确的命令,拥护朕继承汉朝传下来的帝位。现今立你刘禅为皇太子,以承担宗庙的祭祀,使天下恭顺虔敬。朕派遣丞相诸葛亮,持有节杖,前去授给你皇太子的印章和绶带;你要恭恭敬敬听从辅导老师的教诲,像古人所说的要珍视自己的特殊身份,做好一件事而获得三方面的益处。能不自我勉励吗!”
章武三年(公元 223)夏四月,先主在永安县的行宫去世。五月,后主在成都继承帝位,时年十七岁。尊称皇后吴氏为皇太后。大赦天下,改变年号。这一年是魏文帝黄初四年。
后主建兴元年(公元223)夏,牂牁郡太守朱褒占据本郡叛变。在这之前,益州郡的豪强大族雍闿造反,把太守张裔抓起来流放到孙吴,然后占据本郡反抗朝廷,与此同时越嶲郡的少数族首领高定也起兵造反。
这一年,立张后为皇后。派遣尚书邓芝到吴国去加强友好关系,吴王孙权与蜀国和好亲善互通使节,吴国使者前来表示友好。
建兴二年(公元 224)春,加强农业,生产粮食,关闭边关,让百姓休息。
建兴三年(公元 225)春三月,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越嶲、建宁、永昌、牂牁四郡,把四郡完全平定。改益州郡为建宁郡,分出建宁、永昌二郡的一部分土地设置云南郡,又分出建宁、牂牁二郡的一部分土地设置兴古郡。
十二月,诸葛亮回到成都。
建兴四年(公元 226)春,都护李严从永安退还到江州驻扎,在江州修筑大城。
建兴五年(公元 227)春,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上驻扎在汉中,在汉水北面的阳平、石马两地扎下大营。
建兴六年(公元228)春,诸葛亮出兵进攻祁山,未能攻下。
这年冬天,他又从散关出兵,包围陈仓,粮尽而退兵。魏将王双领兵追击,诸葛亮与之交战,将其斩首,然后回汉中。
建兴七年(公元 229)春,诸葛亮派陈式进攻武都、阴平,平定了这两郡。
冬天,诸葛亮把丞相府所在的大营迁到南山脚下的高原上,又下令修筑汉城、乐城两处军事据点。这一年,孙权称帝,与蜀国订立盟约,共同瓜分天下。
建兴八年(公元 230)秋,曹魏派遣司马懿取道西城,张郃取道子午谷,曹真取道斜谷,想大举进攻汉中。丞相诸葛亮率军在城固县的赤坂等候敌人,由于连降大雨道路被冲断,曹真等都被迫退回。这一年,魏延在阳溪击败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。改封鲁王刘永为甘陵王,梁王刘理为安平王,都是因为他们的封地鲁国、梁国在孙吴地界内的缘故。
建兴九年(公元 231)春二月,诸葛亮又出兵围攻祁山,开始用木牛作运输工具。魏将司马懿、张郃赶来援救。
夏六月,诸葛亮粮尽而退兵。张郃追到青封,与诸葛亮交战,中箭而亡。
秋八月,都护李严被废黜流放到梓潼郡。
建兴十年(公元 232),诸葛亮在黄沙一带休整军队,鼓励将士屯田,在这里完成木牛、流马的制作工程,加紧训练军队。
建兴十一年(公元 233)冬天,诸葛亮下令让各路军队运米,集中储存在斜谷口,又维修斜谷口的粮食仓库。这一年,南中地区的少数族首领刘胄造反,将军马忠把他消灭了。
建兴十二年(公元 234)春二月,诸葛亮从斜谷出兵,开始用流马作运输工具。
秋八月,诸葛亮在渭水之滨去世。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府长史杨仪争权不和,相互举兵攻击,魏延败走;杨仪派人斩了魏延,率领各路军队回成都。宣布大赦。任命左将军吴懿为车骑将军,授给节杖,指挥汉中各路军队。任命丞相留守府的长史蒋琬为尚书令,总管国家政事。
建兴十三年(公元 235)春正月,中军师杨仪被废黜流放到汉嘉郡。
夏四月,提升蒋琬为大将军。
建兴十四年(公元 236)夏四月,后主驾临湔山,登上观坂,看汶水的江流,十天左右回到成都。迁徙武都郡氐族首领苻健以及氐族百姓四百多家到广都县。
建兴十五年(公元237)夏六月,皇后张氏去世。
后主延熙元年(公元 238)春正月,立已故张皇后的妹妹为皇后。大赦天下,改变年号。立皇子刘璿为皇太子,皇子刘瑶为安定王。
冬十二月,大将军蒋琬北上驻守汉中。
延熙二年(公元239)春三月,提升蒋琬为大司马。
延熙三年(公元240)春,让越嶲郡太守张嶷去平定越嶲郡。
延熙四年(公元 241)冬十月,尚书令费祎前往汉中,与蒋琬商议国家大计,年底回成都。
延熙五年(公元242)春正月,由监军姜维指挥一支分遣部队,从汉中撤回驻扎在涪县。
延熙六年(公元 243)冬十月,大司马蒋琬从汉中撤回,驻守在涪县。十一月,宣布大赦。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。
延熙七年(公元 244)闰二月,曹魏大将军曹爽,与夏侯玄一同进攻汉中。镇北大将军王平凭借兴势一带的围墙据点坚守,大将军费祎指挥各军前往救援,魏军撤退。
夏四月,安平王刘理去世。秋九月,费祎回成都。
延熙八年(公元245)秋八月,皇太后吴氏去世。
十二月,大将军费祎到汉中,巡视凭借围墙防守的各处据点守军。
延熙九年(公元246)夏六月,费祎回成都。
秋天,宣布大赦。
冬十一月,大司马蒋琬去世。
延熙十年(公元 247),凉州的少数族首领白虎文、治无戴等带领部属前来投降,卫将军姜维前去迎接安抚,让他们住在繁县。这一年,汶山郡平康县的少数族造反,姜维前往讨伐,平定了他们。
延熙十一年(公元248)夏五月,大将军费祎北上汉中镇守。
秋天,涪陵属国的汉族和少数族百姓造反,车骑将军邓芝前往讨伐,全部平定。
延熙十二年(公元 249)春正月,曹魏诛杀大将军曹爽等人,右将军夏侯霸前来投降。
夏四月,宣布大赦。秋天,卫将军姜维出兵进攻曹魏的雍州,未能攻克而退回。将军句安、李韶投降曹魏。
延熙十三年(公元 250),姜维又出兵进攻曹魏的西平,也未能攻克而退回。
延熙十四年(公元251)夏,大将军费祎回到成都。
冬天,费祎又往北驻守在汉寿。宣布大赦。
延熙十五年(公元 252),吴国君主孙权去世。后主立皇子刘琮为西河王。
延熙十六年(公元 253)春正月,大将军费祎在汉寿被魏国的投降者郭修刺杀。
夏四月,卫将军姜维又出兵围攻曹魏的南安郡,也未能攻克而退回。
延熙十七年(公元254)春正月,姜维回成都。宣布大赦。
夏六月,姜维又带兵进攻曹魏的陇西郡。
冬天,姜维把曹魏的狄道、河关、临洮三县的百姓,全部迁移安置在绵竹县、繁县。
延熙十八年(公元255)春,姜维回到成都。
夏天,姜维又率领各路军队进攻狄道县,与曹魏的雍州刺史王经在洮水西岸激战,把对方打得大败。王经退回狄道死守,姜维也退到钟题驻扎。
延熙十九年(公元 256)春,提升姜维为大将军,指挥兵马,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期限在上邽县会合,一同进攻曹魏,胡济失约不到。
秋八月,姜维在上邽被曹魏大将邓艾击败。姜维退兵回成都。这一年,立皇子刘瓒为新平王。宣布大赦。
延熙二十年(公元257),听说曹魏大将诸葛诞占据寿春反叛,姜维又带领人马取道骆谷,前进到芒水。这一年宣布大赦。
景耀元年(公元 258),姜维回成都。史官报告有祥瑞的景星出现,于是宣布大赦,改变年号。宦官黄皓开始专权。孙吴大将军孙綝废黜君主孙亮,另立琅邪王孙休为君主。
景耀二年(公元 259)夏六月,立皇子刘谌为北地王,刘恂为新兴王,刘虔为上党王。
景耀三年(公元 260)秋九月,追谥已故的将军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庞统、黄忠。
景耀四年(公元261)春三月,追谥已故的将军赵云。
冬十月,宣布大赦。
景耀五年(公元 262)春正月,西河王刘琮去世。这一年,姜维又带领人马进攻侯和,被邓艾挫败,退回沓中。
景耀六年(公元 263)夏,曹魏大规模出动军队,命令征西将军邓艾、镇西将军钟会、雍州刺史诸葛绪分为几路一齐入侵。于是派遣左车骑将军张翼、右车骑将军廖化、辅国大将军董厥等前往抗御。宣布大赦。改变年号为炎兴。
这年冬天,邓艾在绵竹击败卫将军诸葛瞻。后主采取谯周的建议,向邓艾投降,献上表示投降的文书说:“因为被长江、汉水限隔和分开,我处在边远的区域,凭借蜀中之地,像处在米斗之中一样与世隔绝;在这里违背天意冒犯大魏朝廷,逐渐经历了一年又一年,于是就与京城洛阳远距万里失去联系了。我常常回想起黄初年间,文皇帝命令虎牙将军鲜于辅,前来宣布温和亲切的诏书,再三施予恩惠;指引出路,大道理说得清清楚楚。可是我无德无能,愚昧软弱,私下贪恋父亲留下的位置;苟且偷生连续多年,竟然未能遵循教导。现今朝廷大军的声威远震,只要是向善的人民和鬼魂,无不对朝廷大军充满敬畏;他们所到之处,谁敢不洗心革面,顺从命令!我已自作主张指示部下众将放下武器不准抵抗,公家仓库中的财物一律不准毁坏。老百姓分布在田野,成熟的粮食留在地里,等待圣明君主前来给他们恩惠,以保全其生命。我跪着回想,大魏皇朝广布德泽大施教化,执政大臣就像贤明的伊尹、周公,一定能够宽容有罪过的人。现在谨派遣我私自委任的侍中张绍、光禄大夫谯周、驸马都尉邓良,前来呈上我的玉玺和绶带,请求指示,报告诚意,恭恭敬敬献上忠心,生死的赏赐,由您裁决处置。我即将抬着棺材出城向您投降,所以不再一一细说了。”
这一天,北地王刘谌为国家的灭亡而悲伤,先杀死妻室儿女,然后自杀。
张绍、邓良在雒县与邓艾相遇。邓艾看到后主请求投降的文书,大为高兴,立即写信回答,并让张绍、邓良先回来报信。邓艾到了成都城北郊,后主让人抬着棺材而用绳索把自己捆绑,到邓艾的军营大门投降。邓艾下令解开他的绳索烧掉棺材,请他入内见面。邓艾秉承魏朝皇帝的旨意委任后主为骠骑将军,各处凭借围墙坚守的蜀军,都接到后主的指令,宣布投降。邓艾让后主居住在从前的皇宫中,又亲自前往拜访。
后主收拾行装准备前往洛阳,还未动身;第二年的春正月,邓艾就被逮捕。这时钟会从涪县赶到成都作乱。钟会死后,蜀中的军人大肆抢劫,到处都是尸体,几天之后才恢复平静。
后主全家向东迁往洛阳,到达之后,朝廷下达封爵文书说:“景元五年(公元264)三月二十七日丁亥,皇帝驾临大殿之前的平台,让太常卿宣布封刘禅为安乐县公爵。啊,刘禅你上前来听朕的命令!顺应天时哺养万物,最好是让所有的生命都得到安宁;光辉照耀并主宰天下,最好是使社会和睦太平。养育百姓,这是君主统治人民应遵守的准则;能够柔顺地承奉上天,这是大地上的元气所处的状态。上下交融畅通,才会使万物和谐生存,各类生命得到安定。以往汉朝统治崩溃,天下骚动。我们太祖武皇帝承受天命像龙一样飞腾兴起,广为拯救天下百姓,所以能顺应天意民心,拥有中原。当时你的父亲刘备,在群雄争斗而全国不安宁的时候,趁机在山河阻隔的远方,割据益州自保,使得西方不受中原王朝的管辖,边远地区与中央发生分离。从那时开始,战争不断,黎民百姓不能保持生命的安全,几乎将有六十年之久。朕永远记得先祖、先父的遗志,一心想安定四海,统一天下,所以才从容整顿朝廷大军,在梁、益二州显示军威。安乐公你能够培养品德扩大气度,坚持大义,不怕委屈自己前去向大军归顺,以爱护人民保全地方为重,强制自己改变用武力抵抗的念头,及时弃暗投明,显示诚意顺从大魏,从此享受因辅佐帮助我朝而得到的无穷福分,眼光岂不远大吗!朕乐于与你长久享用显贵的爵位和俸禄,因此考察咨询前代的做法,赐给你封国和土地,并且遵照过去典章制度的规定,给你北方的黑土,外面用白茅草包裹,永远充当大魏王朝的藩国。去吧,可要恭敬地对待你的爵位啊!安乐公你要恭敬地听从朕的命令,开阔具有道德的心胸,以完成光荣的事业。”
朝廷赐后主食邑一万户,绢一万匹,奴婢一百人,其他的物品也与此相当。后主的子孙当中,担任奉车都尉、驸马都尉、骑都尉,以及封侯的共有五十多人。蜀国的尚书令樊建、侍中张绍、光禄大夫谯周、秘书令郤正、殿中督张通,都封列侯。安乐公刘禅,在晋武帝泰始七年(公元271)死在洛阳。
评论说:后主在贤能的丞相执掌朝政时就是遵循道理的皇帝,在被宦官迷惑的时候则变为昏庸的君主;古人说是“白色的丝和绢没有固定的颜色,就看你染什么色它就是什么色”,确实是这样啊!按照礼制,国君继位之后,要翻过年才改变年号。可是在后主继位的章武三年(公元 223),当年就把年号改为建兴了;从古代的典章上来考察,这在制度和道理两方面都有所违背。另外,蜀国不设置专门记述本国完整历史的官员,本国的完整历史没有专人负责,所以做的事情大多被遗忘,发生的灾害和异常现象也没有记载。诸葛亮虽然擅长于行政,但是像这一类问题的存在,说明在政治上仍然有不完备的地方。不过在诸葛亮执政期间,经历十二年而不改变年号,军队多次出动而不乱颁布大赦令,不也很高明么!自从他死之后,在年号和大赦方面的制度就逐渐不行了,而政治上的优劣也就从这里清楚地显现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