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正元年,弟辰谓辂曰:“大将军待君意厚,冀当富贵乎?”辂长叹曰:“吾自知有分直耳!然天与我才明,不与我年寿;恐间,不见女嫁、儿娶妇也。若得免此,欲作洛阳令;可使路不拾遗,枹鼓不鸣。但恐至泰山治鬼,不得治生人。如何!”辰问其故,辂曰:“吾额上无生骨,眼中无守精;鼻无梁柱,脚无天根;背无甲,腹无壬:此皆不寿之验。又吾本命在寅,加月食夜生。天有常数,不可得讳,但人不知耳。吾前后相当死者过百人,略无错也。”是岁月,为少府丞。明年月卒,年。

【原文】

正元二年,弟辰谓辂曰:“大将军待君意厚〔1〕,冀当富贵乎?”辂长叹曰:“吾自知有分直耳〔2〕!然天与我才明,不与我年寿;恐四十七八间,不见女嫁、儿娶妇也。若得免此,欲作洛阳令;可使路不拾遗,枹鼓不鸣〔3〕。但恐至泰山治鬼〔4〕,不得治生人。如何!”辰问其故,辂曰:“吾额上无生骨,眼中无守精〔5〕;鼻无梁柱,脚无天根〔6〕;背无三甲〔7〕,腹无三壬〔8〕:此皆不寿之验。又吾本命在寅〔9〕,加月食夜生。天有常数,不可得讳,但人不知耳。吾前后相当死者过百人〔10〕,略无错也〔11〕。”

是岁八月,为少府丞〔12〕。明年二月卒,年四十八〔13〕。〔一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大将军:指司马师。当时任大将军。

〔2〕分直:情分。

〔3〕枹鼓不鸣:指无盗贼,不用军队击鼓出发镇压。

〔4〕至泰山治鬼:当时人认为在阴间治理鬼魂的神官,是住在泰山地府的泰山令。见本书卷十四《蒋济传》裴注引《列异传》。

〔5〕守精:看相的术士把眼神叫做守精。

〔6〕天根:脚后跟。也是看相术士的用语。

〔7〕三甲:相术所说的一种有福寿的骨相。

〔8〕三壬:也是一种有福寿的骨相。

〔9〕本命在寅:生年的地支为寅。指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(公元 210),干支为庚寅。

〔10〕相(xiàng):为人看相。

〔11〕略无:完全没有。

〔12〕少府丞:官名。协助九卿之一的少府,管理宫廷御用衣物、珍宝、膳食、医药等。

〔13〕年四十八:正元二年(公元 255)的第二年是公元256 年。如果管辂生年在庚寅即公元 210 年,死时应为四十七岁而不是四十八岁。裴注对此也有疑问。传文恐有误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《辂别传》曰:“既有明才,遭朱阳之运。于时名势赫奕,若火猛风疾;当途之士,莫不枝附叶连;宾客如云,无多少皆为设食;宾无贵贱,候之以礼;京城纷纷,非徒归其名势而已,然亦怀其德焉。向不夭命,辂之荣华,非世所测也。弟辰尝欲从辂学卜及仰观事,辂言:‘卿不可教耳!夫卜,非至精不能见其数,非至妙不能睹其道;《孝经》、《诗》、《论》,足为三公。无用知之也。’于是遂止。子弟无能传其术者。”

辰叙曰:“夫晋、魏之士,见辂道术神妙,占候无错,以为有隐书及象甲之数。辰每观辂书传,惟有《易林》、《风角》及《鸟鸣》、《仰观星书》三十余卷,世所共有。然辂独在少府官舍,无家人子弟随之。其亡没之际,好奇不哀丧者,盗辂书;惟余《易林》、《风角》及《鸟鸣》书还耳。夫术数有百数十家,其书有数千卷,书不少也。然而世鲜名人,皆由无才,不由无书也。裴冀州,何、邓二尚书,及乡里刘太常、颍川兄弟,以辂禀受天才,明阴阳之道;吉凶之情,一得其源,遂涉其流,亦不为难;常归服之。辂自言与此五君共语,使人精神清发,昏不暇寐。自此以下,殆白日欲寝矣。又自言当世无所愿,欲得与鲁梓慎、郑裨灶、晋卜偃、宋子韦、楚甘公、魏石中共登灵台,披神图,步三光,明灾异,运蓍龟,决狐疑,无所复恨也!辰不以暗浅,得因孔怀之亲,数与辂有所谘论。至于辨人物,析臧否,说近义,弹曲直,拙而不工也。若敷皇、羲之典,扬文、孔之辞;周流五曜,经纬三度,口满声溢,微言风集;若仰眺飞鸿,漂漂兮景没;若俯临深溪,杳杳兮精绝;逼以攻难,而失其端;欲受学求道,寻以迷昏;无不扼腕椎指,追响长叹也。昔京房虽善卜及风律之占,卒不免祸;而辂自知四十八当亡,可谓明哲相殊。又京房目见构谗之党,耳听青蝇之声;面谏不从,而犹道路纷纭。辂处魏、晋之际,藏智以朴,卷舒有时;妙不见求,愚不见遗:可谓知机相邈也。京房上不量万乘之主,下不避佞诌之徒;欲以天文、洪范,利国利身;困不能用,卒陷大刑:可谓枯龟之余智,膏烛之末景,岂不哀哉!世人多以辂畴之京房,辰不敢许也。至于仰察星辰,俯定吉凶:远期不失年岁,近期不失日月:辰以甘、石之妙不先也。射覆名物,见术流速:东方朔不过也。观骨形而审贵贱,览形色而知生死:许负、唐举不超也。若夫疏风气而探微候,听鸟鸣而识神机:亦一代之奇也。向使辂官达,为宰相大臣;膏腴流于明世,华曜列乎竹帛;使幽验皆举,秘言不遗;千载之后,有道者必信而贵之,无道者必疑而怪之。信者以妙过真,夫妙与神合者,得神则无所惑也。恨辂才长命短,道贵时贱,亲贤遐潜,不宣于良史,而为鄙弟所见追述;既自暗浊,又从来久远,所载卜占事,虽不识本卦,捃拾残余,十得二焉。至于仰观灵曜,说魏、晋兴衰,及五运浮沉,兵革灾异,十不收一。无源何以成河?无根何以垂荣?虽秋菊可采,不及春英!临文慷慨,伏用哀惭!将来君子,幸以高明求其义焉。往孟荆州为列人典农,尝问亡兄:‘昔东方朔射覆得何卦,正知守宫、蜥蜴二物者?’亡兄于此为安卦生象,辞喻交错;微义豪起,变化相推。会于辰巳,分别龙蛇,各使有理。言绝之后,孟荆州长叹息曰:‘吾闻君论,精神腾跃,殆欲飞散。何其汪汪乃至于斯邪!’”

臣松之按:辰所称“乡里刘太常者”,谓刘寔也;辰撰辂传,寔时为太常。“颍川”则寔弟智也。寔、智并以儒学为名,无能言之;《世语》称寔“博辩”,犹不足以并裴、何之流也。又按辂自说,云“本命在寅”,则建安十五年生也。至正始九年,应三十九,而传云三十六;以正元三年卒,应四十七,传云四十八:皆为不相应也。

近有阎续伯者,名缵。该微通物,有良史风。为天下补缀遗脱,敢以所闻列于篇左;皆从受之于大人先哲,足以取信者,冀免虚诬之讥云尔。

尝受辰传所谓刘太常者曰:“辂始见闻,由于为邻妇卜亡牛,云当在西面穷墙中,悬头上向。教妇人令视诸丘冢中,果得牛。妇人因以为藏己牛,告官按验,乃知以术知,故裴冀州遂闻焉。”又云:“(路)〔洛〕中小人失妻者,辂为卜;教使明旦于东阳城门中,伺担豚人牵与共斗。具如其言,豚逸走,即共追之。豚入人舍,突破主人瓮,妇从瓮中出。”刘侯云:“甚多此类,辰所载才十一二耳。”刘侯云:“辰,孝廉才也。”

中书令史纪玄龙,辂乡里人,云:“辂在田舍,尝候远邻,主人患数失火。辂卜,教使明日于南陌上伺,当有一角巾诸生,驾黑牛故车;必引留,为设宾主,此能消之。即从辂戒。诸生有急求去,不听,遂留当宿;意大不安,以为图己。主人罢入,生乃把刀出门,倚两薪积间,侧立假寐。歘有一小物直来过前,如兽,手中持火,以口吹之。生惊,举刀斫,正断腰,视之则狐。自此主人不复有灾。”

前长广太守陈承祐,口受城门校尉华长骏语云:“昔其父为清河太守时,召辂作吏;骏与少小,后以乡里,遂加恩意。常与同载周旋,具知其事。云诸要验,三倍于传。辰既短才,又年悬小,又多在田舍,故益不详。辰仕宦至州主簿、部从事,太康之初,物故。”

骏又云:“辂卜亦不悉中,十得七八。骏问其故,辂云:‘理无差错,来卜者或言不足以宣事实,故使尔。’华城门夫人者,魏故司空涿郡卢公女也;得疾,连年不差。华家时居西城下南缠里中,三厩在其东南。辂卜:当有师从东方来,自言能治,便听使之,必得其力。后无何,有南征厩驺,当充甲卒;来诣卢公,占能治女郎。公即表请留之,专使其子将诣华氏疗疾;初用散药,后复用丸治,寻有效,即奏除驺名,以补太医。”

又云:“随辂父在利漕时,有治下屯民捕鹿者,其晨行还,见毛血,人取鹿处。来诣厩告辂,辂为卦语云:‘此有盗者,是汝东巷中第三家也。汝径往门前,伺无人时,取一瓦子;密发其碓屋东头第七椽,以瓦著下;不过明日食时,自送还汝。’其夜,盗者父病头痛,壮热烦疼,然亦来诣辂卜。辂为发祟,盗者具服。辂令担皮肉藏还著故处,病当自愈;乃密教鹿主往取。又语使复往,如前举椽,弃瓦;盗父病差。又都尉治内史有失物者,辂使明晨于寺门外看,当逢一人;使指天画地,举手四向,自当得之。暮果获于故处矣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jufuvt 评论 正元年,弟辰谓辂曰:松之之才果逊于承祚,其所得以为之注也。四七,也乎四八,然曹霑也为乎四八,抑或九哉?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墨子
中国逻辑学的代表作

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。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,墨子比较自觉地、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,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、伦理思想。墨子最早提出名实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