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徒为中散大夫,犹侍太子。于时军旅数出,百姓凋瘁〔1〕。周与尚书令陈祗,论其利害,退而书之,谓之《仇国论》。
其辞曰:“因余之国小〔2〕,而肇建之国大;并争于世,而为仇敌。因余之国有高贤卿者,问于伏愚子曰:‘今国事未定,上下劳心。往古之事,能以弱胜强者,其术何如?’伏愚子曰:‘吾闻之:处大无患者恒多慢〔3〕,处小有忧者恒思善;多慢则生乱,思善则生治:理之常也。故周文养民〔4〕,以少取多;勾践恤众〔5〕,以弱毙强〔6〕:此其术也。’贤卿曰:‘曩者项强汉弱,相与战争,无日宁息;然项羽与汉约分鸿沟为界〔7〕,各欲归息民。张良以为民志既定,则难动也;寻帅追羽〔8〕,终弊项氏。岂必由文王之事乎?肇建之国方有疾疢〔9〕,我因其隙,陷其边陲:觊增其疾而毙之也〔10〕。’伏愚子曰:‘当殷、周之际,王侯世尊;君臣久固,民习所专。深根者难拔,据固者难迁。当此之时,虽汉祖安能仗剑鞭马而取天下乎?当秦罢侯置守之后〔11〕,民疲秦役,天下土崩;或岁改主,或月易公;鸟惊兽骇,莫知所从。于是豪强并争,虎裂狼分;疾搏者获多〔12〕,迟后者见吞。今我与肇建皆传国易世矣〔13〕;既非秦末鼎沸之时,实有六国并据之势〔14〕;故可为文王,难为汉祖。夫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,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。谚曰:“射幸数跌〔15〕,不如审发〔16〕。”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,不为意似改步〔17〕;时可而后动,数合而后举。故汤、武之师不再战而克,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。如遂极武黩征〔18〕,土崩势生;不幸遇难,虽有智者,将不能谋之矣。若乃奇变纵横,出入无间〔19〕;冲波截辙,超谷越山;不由舟楫,而济盟津者〔20〕:我愚子也,实所不及!’”
【注释】
〔1〕凋瘁:衰败困苦。
〔2〕因余之国:假托的国名。这里影射蜀汉。下文的肇建之国影射曹魏,伏愚子影射谯周自己。
〔3〕处:处于。大无患:强大而没有忧患。恒:经常。慢:轻率。
〔4〕周文:即周文王。
〔5〕勾践(?—前 465):春秋末年越国的君主。前 497 至前 465年在位。曾被吴国击败,屈服称臣。后卧薪尝胆,发愤图强,终于灭吴雪耻,并在徐州大会诸侯,成为霸主。传见《史记》卷四十一。恤众:养护民众。
〔6〕毙:灭亡。
〔7〕鸿沟:古运河名。约在前 360 年开凿。故道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,流向东南而连接黄淮平原多条主要河道,形成水道交通网,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过巨大作用。汉代以后称狼汤渠。
〔8〕寻帅:接着率军。
〔9〕疾疢(chèn):疾病。比喻困难。
〔10〕觊:希望。
〔11〕罢侯置守:指废除封建诸侯制,改行郡县制。
〔12〕疾搏:迅速动手争夺。
〔13〕传国易世:指经历过皇位的传承。
〔14〕六国:即战国时期除秦以外的齐、楚、燕、赵、韩、魏六国。
〔15〕射幸数跌:射箭时企图在多次失误中侥幸射中一次。
〔16〕审发:确实瞄准之后发射。
〔17〕意似:似是而非(的现象)。
〔18〕极武:滥用武力。黩征:轻率发动征伐。
〔19〕出入无间:神出鬼没。
〔20〕济:渡过。盟津:黄河古津渡名。即孟津,在今河南偃师市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