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傕将杨奉,与傕军吏宋果等谋杀傕。事泄,遂将兵叛傕。傕众叛,稍衰弱。张济自陕和解之;天子乃得出,至新丰、霸陵间〔1〕。〔一〕
郭汜复欲胁天子,还都郿。天子奔奉营,奉击汜,破之。汜走南山〔2〕。奉及将军董承,以天子还洛阳。傕、汜悔遣天子,复相与和,追及天子于弘农之曹阳。奉急招河东故白波帅韩暹、胡才、李乐等合〔3〕,与傕、汜大战。奉兵败,傕等纵兵杀公卿百官,略宫人入弘农。〔二〕天子走陕,北渡河。失辎重,步行;唯皇后、贵人从。至大阳〔4〕,止人家屋中〔5〕〔三〕。奉、暹等遂以天子都安邑,御乘牛车;太尉杨彪、太仆韩融近臣从者十余人〔6〕。以暹为征东,才为征西,乐征北将军,并与奉、承持政。遣融至弘农,与傕、汜等连和;还所略宫人、公卿百官,及乘舆车马数乘。是时蝗虫起,岁旱无谷;从官食枣菜。〔四〕诸将不能相率〔7〕,上下乱,粮食尽。奉、暹、承乃以天子还洛阳;出箕关〔8〕,下轵道〔9〕。张杨以食迎道路,拜大司马。语在《杨传》。
天子入洛阳,宫室烧尽,街陌荒芜;百官披荆棘,依丘墙间〔10〕。州郡各拥兵自卫,莫有至者。饥穷稍甚,尚书郎以下,自出樵采,或饥死墙壁间。
【注释】
〔1〕新丰:县名。县治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。霸陵:县名。县治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
〔2〕南山:山名,即秦岭。
〔3〕白波:东汉末年一支农民起义军的名称。公元 188 年,起事于西河郡的白波谷(在今山西侯马市北),故名。曾一度发展到十多万人,并连败董卓军,从北面逼近洛阳,与关东的讨伐董卓联军形成夹攻态势。董卓迁都长安,就是为了摆脱这种局面。见《后汉书》卷七十二《董卓传》。
〔4〕大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。
〔5〕人家:老百姓的家里。
〔6〕杨彪(公元 142—225):字文先,弘农郡华阴(今陕西华阴市东北)人。出自东汉最著名的世家大族。曾祖杨震、祖父杨秉、父亲杨赐都是东汉三公,并且世代专精《尚书》学。他少传家学,历任司空、司徒、太尉。曹操取得河北之后,他见汉朝将亡,辞官不就,死于家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五十四《杨震传》。韩融:字元长,颍川郡舞阳(今河南舞阳县西北)人。传附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二《韩韶传》。
〔7〕率:统率。
〔8〕箕关:关隘名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。
〔9〕轵道:经过轵县的道路。在今河南济源市南。由箕关到轵县是一路下坡。
〔10〕丘墙:废墟的残垣断壁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献帝起居注》曰:“初,天子出到宣平门,当渡桥。汜兵数百人遮桥问:‘是天子邪?’车不得前。傕兵数百人,皆持大戟,在乘舆车左右。侍中刘艾大呼云:‘是天子也!’使侍中杨琦,高举车帷。帝言诸兵:‘汝不却,何敢迫近至尊邪!’汜等兵乃却。既渡桥,士众咸呼‘万岁’。”
〔二〕《献帝纪》曰:“时尚书令士孙瑞,为乱兵所害。”《三辅决录注》曰:“瑞字君荣,扶风人。世为学门,瑞少传家业,博达无所不通。仕历显位。卓既诛,迁大司农,为国三老。每三公缺,瑞常在选中。太尉周忠、皇甫嵩,司徒淳于嘉、赵温,司空杨彪、张喜等,为公,皆辞拜,让瑞。天子都许,追论瑞功,封子萌澹津亭侯。萌字文始。亦有才学。与王粲善。临当就国,粲作诗以赠萌,萌有答,在《粲集》中。”
〔三〕《献帝纪》曰:“初,议者欲令天子浮河东下,太尉杨彪曰:‘臣弘农人,从此以东,有三十六滩;非万乘所当从也!’刘艾曰:‘臣前为陕令,知其危险;有师犹有倾覆,况今无师?太尉谋是也。’乃止。及当北渡,使李乐具船。天子步行趋河岸,岸高不得下。董承等谋欲以马羁相续,以系帝腰。时中宫仆伏德,扶中宫,一手持十匹绢;乃取德绢,连续为辇。行军校尉尚弘多力,令弘居前负帝,乃得下登船。其余不得渡者甚众,复遣船收诸不得渡者。皆争攀船,船上人以刃栎断其指;舟中之指可掬。”
〔四〕《魏书》曰:“乘舆时居棘篱中,门户无关闭。天子与群臣会,兵士伏篱上观,互相镇压以为笑。诸将专权,或擅笞杀尚书。司隶校尉出入,民、兵抵掷之。诸将或遣婢,诣省閤;或自赍酒啖,过天子饮。侍中不通,喧呼骂詈,遂不能止。又竞表拜诸营壁民为部曲,求其礼遗。医师、走卒,皆为校尉;御史刻印不供,乃以锥画,示有文字:或不时得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