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翻译

程普,字德谋,右北平郡土垠县人。起初曾在本州和本郡的政府中任办事员。他容貌英俊,很有谋略,又善于回答问题。后来他跟随孙坚南征北战,在宛县、邓县讨伐黄巾军,在阳人击败董卓;或攻城或野战,一身伤痕累累。孙坚去世,他追随孙策在淮南。前往进攻庐江郡,攻下之后,回来又与孙策一同渡过长江到江东。

孙策到横江、当利,击溃张英、于麋等人,再掉头攻克秣陵、湖孰、句容、曲阿等县,这当中程普都立有战功;手下所领军队增加到步兵二千人、骑兵五十人。孙策又进兵攻打乌程、石木、波门、陵传、余杭等地,以程普建立的功劳为最多。孙策进攻会稽郡时,委任程普为吴郡都尉,治所设在钱唐县。后来程普转任丹杨都尉,驻扎在石城。他去讨伐宣城、泾、安吴、陵阳、春谷等县的叛匪,把他们全部击溃。孙策曾经去进攻祖郎,被对方的大兵包围。程普与一名骑兵共同掩护保卫孙策,驰马大吼,用长矛向敌人冲刺。敌人溃散,孙策才随从冲出。后来程普升为荡寇中郎将,兼任零陵郡太守。随孙策到寻阳讨伐刘勋,又到沙羡进攻黄祖,回来后依旧驻扎在石城。

孙策去世,程普与张昭等共同辅佐孙权。他率兵在吴、会稽、丹杨三郡的各地巡视,平定不服从统治的叛乱分子。接着程普随孙权进攻江夏郡,回来时经过豫章郡,他又单独去剿灭乐安县的叛匪。乐安平定后,他接替太史慈在海昏县驻防。与周瑜分别担任左督、右督,在乌林打败曹操;又乘胜进攻南郡,赶跑曹仁。他升任裨将军,兼江夏郡太守,治所设在沙羡,享有四个县的奉邑。

先出仕的众将中,以程普的年龄最大:当时的人都尊称他为“程公”。他生性喜欢施舍,又敬爱士大夫。

周瑜去世,程普接替他任南郡太守。孙权分荆州的南郡借给刘备,程普转回来担任江夏郡太守。升任荡寇将军,后来去世。

孙权称帝,追评程普的功劳,封他的儿子程咨为亭侯。

黄盖,字公覆,零陵郡泉陵县人。起初他在本郡政府中当办事员。后来被郡太守举荐为孝廉,三公府又聘他为下属。孙坚发动义军讨伐董卓,黄盖前去跟随孙坚。先后在南边击溃山区叛乱势力,在北面打退董卓,黄盖因功升为别部司马。

孙坚去世后,黄盖又追随孙策、孙权。披上甲胄四处征战,冒着白刃攻陷城池。在山越族人不服从,甚至于举兵反抗的县,总是要用黄盖作代理县长去治理。

石城县的政府办事员,特别不好约束控制。黄盖当了县长之后就委任了两名县掾,分别主管县府内各分支机构。他为此下达指令说:“我没有德泽,只不过因为立有军功而当官,并不是以行政治理能力受到称赞。而今匪徒没有完全消灭,我还有军事任务;所以把文书处理,一概委托给两位县掾,你们应当检查统领各分支机构,纠正揭露他们的错误。两位县掾署名办好的公务,只要文书送进来我就立即签字同意;如果两位对我有什么作恶欺骗的行为,我始终不会采用鞭抽棍打的体罚而要立即处死刑。两位要各自尽心办事,不要成为众人中首先受刑的啊!”最初官员们害怕他的威严,都日夜恭敬办理本职公务。久而久之,官员们因为黄盖不看公文,逐渐就有人情关系导致的违法乱纪行为出现。黄盖也对外面官员的懈怠感到不满,时不时他要审阅一部分公文:发觉了两名县掾各自不守法的几件事例。于是黄盖把下属所有官员请来,赐他们酒食,然后把有问题的公文拿出来追问;两名县掾理屈辞穷,赶忙磕头谢罪。黄盖说:“此前我已经发出指令:始终不会对你们采用鞭抽棍打的体罚。这不是欺哄人的!”于是下令把两人处死。县中官员无不震恐。

后来他转任春谷县长、寻阳县令。他先后在九个县当过行政长官,所到之处社会秩序都迅速太平安定。黄盖的容貌威严刚毅,善于对待部下;所以每有征讨行动,将士无不奋勇争先。

建安年间,他随周瑜在赤壁抵抗曹操:献出计策使用火攻,事情经过记载在本书《周瑜传》中。战胜之后他升任武锋中郎将。

武陵郡的少数族造反叛乱,攻围城镇:于是让黄盖兼任郡太守。当时郡中的军队才五百人,黄盖认为敌我兵力悬殊,就打开城门;等敌军涌进来一半的时候,才突然发动攻击,当场斩杀了几百人。其余的四散奔逃,都跑回各自的村落。他把为首作乱的头领处死,被迫随从的全部赦免。从春天到夏天,当地叛乱全部平定。深山当中巴水、醴水、由水、诞水流域的少数族首领和酋长,都改变了自己的行为,向黄盖献上礼品请求拜见:郡内秩序从此清静。后来长沙郡的益阳县被山区的匪徒进攻,黄盖又前往征讨。他升任偏将军,不久在任上病故。

黄盖当官很有决断,公务文书从来没有积留延误的现象,武陵郡的人都很怀念他。

孙权称帝,追评他的功劳,赐他的儿子黄柄关内侯的爵位。

韩当,字义公,辽西郡令支县人。他因为擅长骑马射箭,有气力,受到孙坚的喜爱。随从孙坚四处转战,多次冒着危险,攻陷敌阵擒杀敌人。升任别部司马。

孙策渡长江到江东,韩当随从他讨伐丹杨、吴、会稽三郡;升任先登校尉,被授给步兵二千人、骑兵五十人。随孙策进攻刘勋,击破黄祖;回军时又进攻鄱阳,兼任乐安县长,当地的山越人都畏惧而服从。

后来他以中郎将的身份与周瑜等人抵御并打败曹操,又与吕蒙一起袭取南郡。升任偏将军,兼永昌郡太守。宜都之战,韩当与陆逊、朱然等一起在涿乡进攻蜀军,将其打得大败。他因功升任威烈将军,封都亭侯。曹真进攻南郡的治所江陵县时,韩当在城外的东南方防守。他在城外充当将领,能够激励手下将士同心坚守。又敬重担任督军的上司,遵守法令,孙权很赞赏他。

黄武二年(公元 223),他被封为石城侯,升任昭武将军,兼任冠军郡太守。后来又加上都督的官号。

他带领敢死队和解烦分队共一万人马,前去讨伐丹杨郡叛匪,将其击破。正在这时他因病去世。

儿子韩综继承他的爵位,统领他部下的人马。就在这一年,孙权进攻石阳。因为韩综有丧事要办,所以让他留守武昌。而韩综却淫乱不守法令。虽然孙权因其父有功而没有追查,而韩综内心却惴惴不安,于是用车载着父亲的遗体,带着母亲、家属、部下男女共几千人投奔魏国。

魏国任命他为将军,封广阳侯。他多次侵犯吴国边境,杀害人民,孙权一直对他切齿痛恨。东兴之战,韩综充当魏军的先锋,兵败身亡。诸葛恪下令砍下他的头颅,送到供奉孙权的宗庙中告慰其在天之灵。

蒋钦,字公奕,九江郡寿春县人。孙策当初依靠袁术时,蒋钦开始随从服侍孙策。孙策渡过江东,任命他为别部司马,授给军队。他随孙策转战,占领了江东的丹杨、吴、会稽三郡;又攻下了豫章郡。不久蒋钦调任葛阳县尉,历任三个县的县长,讨伐平定叛乱。升任会稽郡西部都尉。

会稽郡东冶县的叛匪吕合、秦狼等作乱;蒋钦带兵出击,擒获吕合、秦狼,周围五县被收复。他也升任讨越中郎将,享有经拘、陵阳二县的奉邑。贺齐前往黟县讨伐山越族人,蒋钦指挥一万人马,与贺齐合力进攻,平定了黟县的武装势力。之后蒋钦随孙权进攻合肥,曹操的大将张辽在逍遥津的北面突袭孙权,蒋钦奋力保卫有功。升任荡寇将军,兼濡须战区军事指挥官。

孙权召他回都城,升任右护军,同时负责处理案件的审理。

孙权曾经进入他的内堂,看到他的母亲用的是粗布帐子和普通的绸被盖,妻妾穿的也是布裙子。孙权赞叹他处在尊贵地位却能保持生活节约,立即指示御用衣物的制作府署为他的母亲做锦绣被盖,改换新帐子;妻妾都穿锦绣衣服。

当初,蒋钦在宣城驻扎,曾前往豫章郡剿匪。芜湖县令徐盛逮捕了他营地的办事官员,上表请求将其斩首;孙权因为蒋钦在远处剿匪而没有同意。徐盛由此认为蒋钦会忌恨自己。曹操大举进攻濡须,蒋钦与吕蒙掌握了前线各军的调度权;徐盛一直怕蒋钦借事陷害自己,而蒋钦却每每称赞徐盛的好处。徐盛佩服他的品德,评论者也都赞美他。

孙权讨伐关羽,蒋钦指挥水军进入沔水。回来时,他在途中病故。孙权亲自穿上白色的丧服哭悼他,以芜湖县的屯田农民二百户、田地二百顷,赐给他的妻室儿女。

他的儿子蒋壹封宣城侯,领兵抵御刘备有功。回来赶往南郡,与魏军交战,临阵战死。

蒋壹没有儿子,由弟弟蒋休继续领兵为将。后来有罪而失去世袭领兵的权利。

周泰,字幼平,九江郡下蔡县人。他与蒋钦同时追随孙策成为左右侍从:服务恭敬,多次作战有功。孙策进入会稽郡,任命他为别部司马,授给军队。

孙权喜欢他的为人,请求孙策让周泰服侍自己。孙策讨伐六个县的山区叛匪,而孙权驻扎在宣城县,派士兵保卫自己,当时卫兵不够一千人。又还大意疏忽,没有修筑军营周围的护墙栅栏,山区中的几千叛匪却突然杀到。孙权刚刚才上马,敌人的武器锋刃,已在身体两旁出现,有的甚至砍中马鞍。众人都无法镇定自己,唯有周泰振奋激昂,奋起保卫孙权,胆气超人;左右侍卫由于周泰的带动,才都投入战斗。敌人逃散之后,周泰身受十二处创伤,过了很久才从昏迷中苏醒。这一天要是没有周泰,孙权可就危险得很了;孙策深深感激他,让他补缺担任春谷县长。

后来他随孙策进攻皖县,又讨伐江夏。回来时经过豫章郡,补缺额担任宜春县长。他在春谷、宜春任职时都享有收取本县民户所交租税供自己享用的权利。周泰随孙权进攻黄祖有功。后来他又与周瑜、程普在赤壁抗拒曹操,在南郡围攻曹仁。荆州平定后,他带兵驻扎在岑。

曹操进攻濡须,周泰又赶往迎战。曹操退兵后,孙权留下周泰指挥濡须战区的军队,升任平虏将军。当时朱然、徐盛等将都在他所指挥的战区中,而且都不服从他;孙权特地为此到濡须坞巡视各军,会见众将,酣饮取乐。孙权亲自依次斟酒,到达周泰面前时,他特地要周泰解开衣服,用手指着周泰身上的伤痕,问为什么负伤。周泰一一回忆从前战斗的地方作答复,完了之后,孙权让他重新穿上衣服,和众将欢饮通宵。第二天,又派使者用自己的御用伞盖赐给周泰:徐盛等将这才服从周泰的指挥。

后来孙权攻杀关羽,想进而夺取益州;所以任命周泰为汉中郡太守、奋威将军,封陵阳侯。他在黄武年间去世。

周泰的儿子周邵,以骑都尉的官职领兵。曹仁进攻濡须,周邵迎战有功,又随大军攻破曹休,升任裨将军。

他在黄龙二年(公元 230)去世。他的弟弟周承接替他领兵,并继承侯爵的爵位。

陈武,字子烈,庐江郡松滋县人。孙策在寿春县时,陈武备好名片前去拜访。当时他十八岁,身高七尺七寸;之后随从孙策渡过长江到江东,四处征战有功,被任命为别部司马。孙策攻破刘勋,俘虏很多庐江郡人;他选取其中的精锐士兵,让陈武做他们的指挥官,从此这支队伍所向无敌。

孙权统管大事之后,陈武转任五校分队的指挥官。他仁慈忠厚,喜欢施舍,同乡和远来的宾客有很多人投靠他。他受到孙权的特别亲爱,孙权多次到他家看望。由于积累功劳,他晋升为偏将军。

建安二十年(公元 215),陈武随孙权进攻合肥,奋勇战死。孙权痛惜他,亲自为他送葬。

陈武的儿子陈脩,具有父亲的风范。十九岁时,孙权召见他给予勉励,任命他为别部司马,授给士兵五百人。当时的新兵们逃亡者很多,而陈脩安抚慰问部下很得人心,部下没有一个人逃跑。孙权认为他很不寻常,提升他为校尉。建安末年,追评已故功臣的功劳而奖赏其后代,封陈脩为都亭侯;担任解烦营的指挥官。他在黄龙元年(公元229)去世。

陈脩的弟弟陈表,字文奥,是陈武小妾所生的。他年轻时就有名,与诸葛恪、顾谭、张休一起在东宫侍从太子孙登,彼此亲热友好。尚书暨艳也与陈表友善。后来暨艳被治罪,当时人都照顾保护自己,平常与暨艳情意深厚而这时针对他的话却很刻薄;唯独陈表没有这样,士大夫因此而看重他。他从太子中庶子,转任翼正都尉。

他哥哥陈脩去世之后,陈表的生母不肯尊敬侍奉陈脩的生母。陈表对自己的生母说:“哥哥不幸早死,由我统管家事,应当侍奉嫡母。母亲如果能为我委屈自己,尊重顺从嫡母的话,那是我最大的心愿;如果不能这样做,您老人家只好搬出去到另外地方居住了。”陈表对待大义的态度就是如此的公正。从此两位母亲,感动醒悟而和睦共处。

陈表因为父亲死在敌境,所以请求孙权任用自己为武将,率领五百人马。陈表想得到战士的拼死效力,对他们倾注心意接纳厚待;士兵们都热爱拥护他,乐于为他效命。当时有人盗窃公家财物,怀疑是无难营的战士施明所为。施明素来健壮凶悍,被逮捕审问时尽管遭到毒打,他宁死也不招供。负责审讯的廷尉只好向上报告,孙权因为陈表能够得到壮士的诚心拥护,下诏指示把施明交给陈表,让陈表按自己的办法去求得事情的真实情况。陈表立即打开刑具让施明洗澡,更换衣服;摆上好酒好菜,和颜悦色地开导他。施明这才坦白招认,一一列出同党。陈表把情况报告,孙权很是赞赏他;想成全他的声名,特别赦免施明,而处死其同党。

又提升陈表为无难营的右部督,封都亭侯,以继承他哥哥陈脩过去的爵位。陈表上奏章推让,请求把爵位转给陈脩的儿子陈延:孙权不准。

嘉禾三年(公元 234),诸葛恪兼任丹杨郡太守,出兵讨伐平定山越族人;孙权让陈表兼任新都郡都尉,与诸葛恪在形势上配合。当初,陈表所接受的赏赐,即二百户不承担赋税、徭役的依附性人口,住在会稽郡的新安县。陈表查看这些人,都可以充当上等士兵;于是呈上奏疏陈述理由推让,请求把这些人还给公家,以充实补足精锐部队。

孙权下诏说:“先将军对国家有功,国家用这来报答他:您怎么能推辞呢?”陈表又声明说:“而今扫除国贼,报先父之仇,都必须以人为本。白白把这些可以充当劲悍精锐士兵的人,作为自己的奴仆,这不是我的志愿。这些人我全都擅自作主将其选取出来补充手下的军队。”当地把情况上报,孙权非常嘉许他的做法。孙权随即下达指示到会稽郡新安县,要他们从承担租赋、徭役的普通民户中,挑选瘦弱的百姓,去填补陈表依附性人口的缺额。

陈表在任三年,广为招纳前来降附的山越族人,得到新兵一万多人。任务胜利完成后应当撤出山区,碰上鄱阳郡的百姓吴遽等人作乱,攻陷城池,下属各县动荡。陈表立即越过郡界赶去讨伐,吴遽因为被击溃,只得投降。

陆逊上表朝廷,孙权提升陈表为偏将军,晋封都乡侯,驻扎在北面的章坑。陈表在三十四岁时去世。

他的家产全部用来供养部下,死的时候,妻室儿女住的房屋破旧得不能遮风蔽雨。太子孙登为他们重修住宅。

他的儿子陈敖十七岁时,担任别部司马,被授给士兵四百人。陈敖去世,陈脩的儿子陈延又担任司马,接替陈敖领兵。陈延的弟弟陈永,曾任将军,封侯。

施明因为感激陈表,开始改变自己的品行学好向善;从此成为一员猛将,官位达到将军。

董袭,字元代,会稽郡余姚县人。他身高八尺,武艺气力过人。孙策攻入会稽郡,董袭在高迁亭迎接。孙策见到他觉得很雄伟,到达郡政府后,即委任他为门下贼曹。当时山阴县境内长期活动的叛匪首领黄龙罗、周勃,聚集了几千人马,孙策率军前往镇压。董袭亲自斩下黄、周二人的头颅,回来后董袭担任别部司马,被授给一支几千人的军队。不久又升任扬武都尉,接着他随孙策进攻皖县,又到寻阳讨伐刘勋,在江夏讨伐黄祖。

孙策去世,孙权年轻,刚开始统管大事。其母亲吴太妃心中担忧,召见张昭和董袭等人,问江东是否可以保全安定,董袭回答说:“江东的地势,有高山长江的坚固保护;而讨逆将军兼任会稽郡太守,广施恩德在民间。讨虏将军如今继承基业,上下官兵都愿以死效力;张昭主持处理各项事务,董袭等人充当战将。这是占有地利、人和两项优势的时候啊!您万万不要有任何忧虑!”众人都认为他的话真是雄壮。鄱阳郡的叛匪首领彭虎等人拥有几万人马,董袭与凌统、步骘、蒋钦等将分兵讨伐。董袭作战所向无敌,到后来彭虎等人只要望见他的旌旗,就四散逃走,十多天后鄱阳郡的叛乱全部平定。董袭被任命为威越校尉,不久又升任偏将军。

建安十三年(公元 208),孙权大举进攻西边的黄祖。黄祖把两艘装有防护板的大战船,横着布置在沔水进入长江处的东、西两岸进行防守;用棕榈树皮做的大绳把船系在石头上作为船锚。船上部署了一千人,以强弩交叉射击,飞箭如雨,使对方的水军无法前进。当时董袭与凌统都充当前锋,他们各自带领敢死队员一百人;每人身穿两重铠甲,乘坐大船,一直冲进敌军两艘战船的中间。董袭亲自挥刀砍断系船的两根大缆绳,敌军两艘战船立即被激流冲走。大军随后推进。黄祖急忙打开城门逃跑,被追兵赶上斩首。第二天孙权举行庆功大会,他举起酒杯向董袭劝酒说:“今天之所以能有这场欢会,都是将军您砍断缆绳的功劳啊!”

曹操进攻濡须,董袭跟随孙权赶去援救;孙权派他指挥建有五层舱楼的巨型战船扼守濡须水口。一天夜晚猛然刮起暴风,巨形战船倾覆。他的左右侍从急忙放下小船,并请求他上小船逃出去。董袭大怒说:“我受主公孙将军之命,在这里防备敌人,为什么要离开!敢再这样说的斩!”左右侍从没有人敢再劝他。

当晚大船损坏沉没,董袭被淹死。孙权改换丧服前去参加遗体告别仪式,为丧事的办理供给了丰厚的资助。

甘宁,字兴霸,巴郡临江县人。年轻时有胆气和力量,喜欢周游行侠;招聚了一批轻浮的年轻人,由他充当首领。他们成群结队,身背弓弩,头上插着鸟羽毛,挂上铃铛。老百姓一听铃声,就知道是甘宁一伙来了。人们碰见甘宁,包括巴郡下属各县的行政长官,对他热情接待的他就和你欢乐相处;否则,他就放纵所带领的年轻人抢夺你的资财。或者在县行政长官的辖境进行捣乱,造成他们荒废职责的罪过。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二十多年,从此他收手再不进行抢劫,认真阅读诸子百家的书籍。之后前往荆州投奔州牧刘表,因此居住在南阳郡:结果没有得到任用。他转而依附江夏郡太守黄祖,黄祖又把他当作普通人对待。他只好到孙权所在的吴县去找出路。

好在这时周瑜、吕蒙都共同推荐他,孙权对他很赏识看重,就像对待老部下一样。甘宁向孙权陈述计策说:“如今汉朝的国运日益衰微,曹操更加骄横,终究将篡夺皇权。南方荆州地区,山脉构成有利的屏障,江河的水流通畅:确实是国家西面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已经观察过荆州牧刘表,思虑既不深远;儿子们的才智又低劣,都不是传承基业的人物。主公应当及早打他们的主意,不能落在曹操后面。攻取荆州的计划,应当首先消灭黄祖。黄祖现今年老,昏聩得很,钱财和粮食都十分困乏;他左右的人又欺骗他,一心谋取私利,向下面的办事员和士兵敲诈勒索,使得他们满腹怨气;舟船和军事器械,都丢在一边无人修理;农业生产懈怠,军队没有法制。主公现在前去进攻,必定能击破他!一旦击破黄祖,自当敲着战鼓长驱西进;占据楚关之后,势力更加壮大,就可以逐渐考虑攻取益州。”孙权非常赞同他的意见。

当时张昭在座,驳斥他说:“现今吴县一带人心惶惶,如果大军真的出动西上,恐怕一定会招致动乱。”甘宁对张昭说:“国家把像萧何那样留守后方的重任交付给您,您担任留守却担忧动乱:怎么说得上是仰慕古人呢?”

孙权马上端起酒杯向甘宁劝酒说:“兴霸,今年进行讨伐黄祖,就像这杯酒一样了,决定委托给您完成!您只要勉力策划行军的方略,使我军能顺利消灭黄祖;那么这就是您的大功,何必计较张长史的话啊!”

孙权于是挥军西上,果然攻杀黄祖,俘虏他的全部人马。孙权授给甘宁一支军队,让他驻扎在当口。

后来甘宁随周瑜在乌林抵抗并击败曹操。又到南郡围攻曹仁,还没有攻下南郡的治所江陵城时,甘宁建议先径直夺取西面的夷陵;他一去就打下夷陵城池,入城坚守。当时他手下只有几百人,加上才俘虏的,刚刚凑足一千兵马。而曹仁却派了五六千人来围攻甘宁。甘宁受到敌军的连日攻击,对方又建立高楼,从楼上射出的箭像雨一样飞入城中;城中的士兵无不畏惧,只有甘宁谈笑风生神色自若。他暗中派使者去向周瑜报告,周瑜用吕蒙的计策,亲自带领诸将前去解了围。

后来甘宁随鲁肃镇守益阳,以抵御关羽。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,并亲自挑选了五千精兵,前往县城上游十多里外的浅滩,说是要在晚上渡河。鲁肃与众将商议对策。甘宁当时手下只有三百士兵,他说:“可以再给我增加五百人,由我前去对付他。保证只要关羽听到我的动静,就不敢渡河;渡河必然成为我的俘虏!”鲁肃立即挑选了一千人给他,他连夜前往。关羽知道后,果然不敢渡河,就地建立外面有防护篱栅的营寨。现今人们就叫这里为关羽濑。

孙权嘉许甘宁的功劳,任命他为西陵郡太守,下属阳新、下雉两县。甘宁随孙权进攻皖县,担任攻城部队指挥官。他手持一匹煮制过的熟绢作为绳索,亲自攀登城墙,身先士卒,终于打败并俘虏了曹军守将朱光。评论功劳时,吕蒙第一;甘宁次之,孙权提升甘宁为折冲将军。

后来曹操进攻濡须,甘宁担任前锋部队指挥官。受命出兵冲击敌军的前军大营,孙权特别赐给冲锋队全体队员米酒和各种菜肴。甘宁亲自挑选出手下壮士一百多人会餐。吃完饭后,甘宁使用银碗斟酒,自己先饮两碗,再斟上给小队长喝;这位小队长伏在地上,不肯及时接住酒碗。甘宁抽出明晃晃的佩刀横放在膝上,大声呵斥那小队长说:“您受主公的知遇,与甘宁我相比怎么样?我都不怕死,您为什么就独独怕死!”小队长看到甘宁脸色严厉,才起身行礼拿着酒碗,接下来甘宁又让士兵通通饮酒一碗。到二更时分,全体冲锋队员口中含一根短木棍以免发出声音,悄悄出营杀敌。敌军大受惊动,于是撤退。

甘宁更受到孙权的看重,给他手下增添了二千士兵。

甘宁虽然粗暴凶猛,喜欢杀戮,但是他性格开朗爽快而有计谋,轻财重士,能厚待手下的健儿:所以部下也乐于拼死效命。

建安二十年(公元 215),他随孙权进攻合肥。碰上军中出现流行性传染病,大军都已撤退;最后只有孙权座车旁边侍卫的勇士一千多人,以及吕蒙、蒋钦、凌统、甘宁诸将,在逍遥津北跟着孙权。敌将张辽侦察清楚后,带领步兵、骑兵一齐杀来。甘宁引弓射敌,与凌统奋力死战。甘宁还大声喝问仪仗乐队为什么不奏乐,壮气冲天,孙权极为嘉许。

甘宁的一名炊事兵有了过错,逃到吕蒙那里躲了起来;吕蒙怕甘宁杀了他,所以没有马上送他回去。后来甘宁带着礼物,去拜望吕蒙的母亲,临到要登上内堂,吕蒙才把那名炊事兵交给甘宁。甘宁答应吕蒙不杀这名炊事兵。隔了一会儿甘宁回到自己的座船,把炊事兵捆在一棵桑树上,亲自挽弓将其射死。完事之后,他命令船工再多系上两三根缆绳,脱了衣服在船里睡了下来。吕蒙得知情况后勃然大怒,敲起战鼓召集军队,想赶到船上进攻甘宁;甘宁听说这一切,依旧躺着不起身。

吕蒙的母亲听说之后,光着脚就跑出来劝吕蒙说:“主公待你如同骨肉至亲,委托给你大事:有什么理由因为私人的愤怒去攻杀甘宁?甘宁死的时候,即使主公不追问,你这也是臣僚的非法行为!”

吕蒙素来极度孝顺,一听母亲的话,马上豁然怒气消散。于是亲自来到甘宁的船上,笑着叫他说:“兴霸,老母亲等您去吃饭,快上来!”甘宁涕泪横流抽泣着说:“我对不起您!”他与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的母亲,两人欢饮了一整天。

甘宁去世,孙权很感痛惜。

他的儿子甘瓌,因为犯罪被流放到会稽郡,没有多久去世。

凌统,字公绩,吴郡余杭县人。他父亲凌操,轻捷、豪侠而有胆量。孙策刚起事,凌操随从征战,常常充当全军的先头部队前去冲锋。他代理永平县长,平定治理山越族人,奸猾的头领们都停止了反抗活动。他因此升任破贼校尉。到了孙权统领全军,他随从进攻江夏。进入夏口时,他率先冲锋,击破对方的先头部队;驾驶快船独自前进,被流箭射中阵亡。

凌统十五岁时,孙权左右的人有很多都称赞他;孙权也因为凌操为国捐躯,所以任命凌统为别部司马,代理破贼都尉,让他统领父亲过去的将士。

后来他随孙权攻击山区的叛匪,孙权击破保屯的敌人之后先回去了。余下麻屯的一万敌人,留凌统与指挥官张异等将实施围攻,并定下了发起总攻击的时间。在总攻击开始之前,凌统与指挥官陈勤,聚会饮酒。陈勤为人刚勇而脾气不好,他借自己是指挥官又在场指挥饮酒的机会,欺压所有在座的人,执行罚酒不按规矩。凌统愤恨他侮辱轻视人,当面抵制不受他的摆布。陈勤当场怒骂凌统,还骂了凌统的父亲凌操;凌统泪流满面忍住不答话,众人因此散席离开。陈勤借着醉意凶恶无理,又在路上侮辱凌统。凌统忍无可忍,抽出佩刀就向陈勤砍去,陈勤受伤几天后死亡。到了总攻击开始这一天,凌统说:“今天不死战无法赎罪!”于是他勉励部下,身先士卒冒着飞箭、礌石冲锋,他所攻击的那一面,准时被冲破;众将乘胜进攻,结果大破敌军。

军队凯旋,凌统主动把自己关在军中执法官的监狱里。孙权赞赏他的果敢刚毅,让他今后将功赎罪。后来孙权再度进攻江夏,由凌统充任先锋;他与亲近的部下壮士几十人共同乘一艘大船,经常在大军之前几十里巡弋。进入右江时,他斩了黄祖的部将张硕,把船只、士兵全部俘获。他回来报告情况,孙权立即挥兵兼程急进,水陆两路的人马都开始会合。当时吕蒙打败了黄祖的水军,而凌统则攻下了敌军的城池,大获全胜。

孙权提升凌统为承烈都尉。派他与周瑜等将在乌林抵抗并击败曹操,又围攻曹仁。接着提升他为承烈校尉。

他虽然在军队中,却亲贤纳士,轻财重义,有国家级杰出人物的风度。凌统又随孙权攻破皖城,任荡寇中郎将,兼任沛国相。他与吕蒙西上荆州攻取长沙、零陵、桂阳三郡。从益阳县返回后,又随孙权进攻合肥,担任右部各军的指挥官。

当时孙权决定撤军,前部各军已经出发;曹军大将张辽等忽然杀到逍遥津北岸。孙权派使者去追前部各军叫他们回来,前部各军走出很远,已经赶不及回来救援;凌统带领亲近随从三百人冲入包围,扶持捍卫孙权退出。这时敌人已经毁坏了逍遥津上的木桥,连接桥的只剩下两块木板,孙权扬鞭策马跃过木桥;凌统又回来激战,他的左右侍卫全部战死,自己身上也负了伤,杀死几十个敌人;估计孙权已经跑远之后,他才退回。由于桥坏路断,他只好穿着铠甲潜水前行渡河。

孙权上船之后,见到他安全回来真是又惊又喜。凌统痛惜亲近随从没有一个人生还,忍不住悲哭起来。孙权用自己的衣袖为他揩去泪水,对他说:“公绩啊,人死了就算啦;只要有您在,您还担忧没有兵吗!”于是提升凌统为偏将军。并按他原来部下的人数加倍给他配备了人马。

当时有人推荐凌统的同郡人盛暹给孙权,认为他的刚直气概和在大事情上表现出来的节操,都超过了凌统。孙权说:“只要能像凌统那样也就足够了!”后来召盛暹来到时正好是晚上,当时凌统已经睡觉了;听说之后,凌统马上披着衣服出门,拉起盛暹的手请他进去:凌统就是这样敬爱君子而不忌妒人。

凌统认为山区中的人民还有不少强壮勇悍的,可以使用威恩并举的手段招引他们当兵;孙权就派他到东部山区去招募新兵并且讨伐叛乱,同时向下属各县下达指令:凡是凌统提出的要求,都先满足后报告。凌统素来爱护士兵,士兵也仰慕他,他很快招募到精兵一万多人。经过他的家乡余杭县境,他步行进入县政府的大门,见到县行政长官时捧着手版,态度恭敬礼节周到。对待亲戚故旧,他更是情深意切。任务完成后他应当出山,恰巧这时他不幸病故,终年二十九岁。

孙权得知消息,手一拍床板猛然坐起来,悲哭不止;那几天孙权下令减少了自己膳食的数量,一提到凌统的死就流泪,亲自命令张承为凌统撰写祭奠用的铭文和诔文。凌统的两个儿子凌烈、凌封,当时都只有几岁;孙权把他们送入自己的宫中哺养,亲爱厚待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。有宾客拜见,孙权常叫两兄弟出来给大家看,说:“这是我的虎儿啊!”到了八九岁时,孙权让葛光教他们读书,每十天让他们骑一次马。

后来追评凌统的功绩,封凌烈为亭侯,把他父亲过去的兵马还给他带领。后来凌烈有罪被免职,由凌封继承爵位并统领兵马。

徐盛,字文向,琅邪郡莒县人。因家乡遭遇动乱,他南下客居吴县,以勇敢胆大闻名。

孙权统管大事,任命他为别部司马;授给五百士兵,并代理柴桑县长:以抵御黄祖。黄祖的儿子黄射,曾经带了几千人马顺长江而下进攻徐盛。当时徐盛手下的官兵还不到二百人,坚持抵抗,杀伤黄射一千多官兵;然后徐盛又打开城门冲出去短兵接战,把对方杀得大败而逃。黄射从此收手不敢再来侵犯。

孙权提升徐盛为校尉,兼芜湖县令。后来他又在讨伐临城县南山中的叛匪时立功,升任中郎将,指挥五校营的军队。曹操进攻濡须,徐盛随孙权前往抵御。

曹军曾经大举进攻横江,徐盛与众将赶去迎战。当时吴军坐的是有保护板的战船,在长江上遇到迅风,战船被吹到敌军所在的北岸。诸将恐惧,没有人敢下船。而徐盛却独自带领手下士兵,冲上岸去砍杀敌人,敌军后退逃走,徐盛有所斩获;大风停止后立即回到南岸,孙权认为他的气概真是雄壮。

孙权向魏文帝称臣,魏国派使者邢贞到江东来封孙权为吴王。孙权出城到都亭等候邢贞,邢贞到达后有骄傲的神色。张昭为此发怒,而徐盛也十分愤慨,回头对同队中的官员们说:“徐盛等不能奋勇献身,为国家吞并许昌、洛阳,攻取益州;而让自己的君主与邢贞订定盟约,不是太耻辱了吗!”他因此泪流满面。

邢贞听到后,对一同前来江东的人说:“江东的武将文臣有如此表现,不是能长久顺从别人的啊!”

后来徐盛升任建武将军,封都亭侯,兼任庐江郡太守,被赐给临城县作为奉邑。刘备进攻孙吴到西陵驻扎,徐盛前去攻取敌军营寨,作战有功。曹休出兵洞口,徐盛与吕范、全琮渡过长江去抵御。因为突然碰上大风,船只和人马丧失很多;徐盛收集其余部队,与曹休隔江对峙。曹休派军队靠近战船进攻徐盛;徐盛以少对多,敌军始终不能得手,不久各自退兵。徐盛升任安东将军,封芜湖侯。

魏文帝亲自率领大军南下,有渡过长江的打算。徐盛献计从建业起沿着长江修筑防护墙,用草木扎成高篱栅;防护墙上造假楼,然后派船队在长江中巡游。众将认为这种办法无用,徐盛不听,坚持做了这一切。魏文帝到达广陵,在长江南岸望见对岸的防护墙后不禁愕然吃惊,防护墙绵延几百里;而长江水又大涨,他只好引军退走。到这时众人才算服了徐盛。

徐盛在黄武年间去世。

他的儿子徐楷,继承爵位并接替他领兵。

潘璋,字文珪,东郡发干县人。孙权当阳羡县长时,他才开始前去跟随孙权。他生性好赌放荡,又嗜酒,因家庭贫困,所以喜欢赊酒喝;债主上门,他总是说日后大富时就还债。孙权非常喜爱他,让他去招募兵马,得到一百多人,便让他当了将领。因为讨伐山区叛匪有功,潘璋被任命为别部司马。后来当了吴县大市的刺奸,从此盗贼绝迹。他也因此而出名,潘璋升任豫章郡西安县长。刘表在荆州,邻近荆州的西安县老百姓多次遭到侵扰;自从潘璋上任之后,外敌再没有人敢入境。

邻近的建昌县发生叛乱,改让潘璋兼任建昌县行政长官,加任武猛校尉。在当地讨伐治理作恶的叛乱分子,十多天中全部平定;又招集逃亡百姓,得到八百人,带着他们回到建业。合肥之战,敌将张辽猛然杀到,众将毫无防备。陈武当场战死,宋谦、徐盛都败逃。而潘璋处在后面,他立即驰马向前;横过马头斩了宋、徐二将手下逃跑的兵士两名,兵士们才又回头去作战。孙权觉得他真是雄壮。提升他为偏将军,统领五校营,驻扎在半州。

孙权征伐关羽,潘璋与朱然截断关羽的退路。赶到临沮县,在夹石扎营,潘璋部下的司马叫作马忠,擒杀关羽,以及关羽的儿子关平、关羽的都督赵累等。孙权随即分出宜都郡的巫、秭归二县,设立固陵郡,委任潘璋为太守、振威将军,封溧阳侯。

甘宁去世,又由潘璋接管了他的人马。刘备进攻孙吴到达夷陵,潘璋与陆逊合力抵抗。潘璋的部下斩了刘备的护军冯习等人,杀伤敌军士兵很多。他因此升任平北将军、襄阳郡太守。

魏将夏侯尚等包围南郡,分出前部三万人马在长江上造浮桥,渡桥进入江中的百里洲上。诸葛瑾、杨粲都率军前来援救,却不知道拿出什么办法来对付魏军。而魏军每天渡桥不断,潘璋说:“魏军气势正盛,江水又浅,不可以与他们接战。”于是带领本部人马,到魏军上游五十里处,砍伐几十万束芦苇,绑成大筏;准备顺流而下后用火点燃,去烧毁敌军的浮桥。他刚刚把筏子做好,正等水涨后放到下游;而夏侯尚已领兵撤退。潘璋转移到下游的陆口驻扎。

孙权称帝,潘璋升任左将军。潘璋为人粗暴凶猛,禁令严厉,喜好建立功业。所统领的兵马不过几千,而他的营地却常常像上万人的规模。军事行动一停止,他就在驻地建立市场;其他军队没有的东西,他都依靠市场取得充足供应。但是他生性奢侈,到晚年更厉害,衣服器物都非分地比拟君主;官兵富裕的,他有时甚至杀了他们夺取其财物。多次有违法行为,监察官员如实举报,孙权叹惜他的功劳而总是宽恕不予追查。

他在嘉禾三年(公元 234)去世。儿子潘平,因品行不好流放到会稽郡。潘璋的妻子留在建业居住,孙权赐给她田地、住宅,还赐给她免于承担租税徭役的私有奴客五十家。

丁奉,字承渊,庐江郡安丰县人。他年轻时因为骁勇当了小将,先后属甘宁、陆逊、潘璋等将指挥。多次随主将南征北战,战斗时常常充当全军的先锋。他也每每斩将拔旗,多次负伤。逐渐升到偏将军。

孙亮即位为帝,丁奉任冠军将军,封都亭侯。魏国派诸葛诞、胡遵等将来攻东兴,诸葛恪统领大军前去迎战。众将都说:“敌军听说太傅亲自领兵前来,我们一上岸他们必定要逃走。”唯独丁奉却说:“不然!他们在境内进行动员,把许昌、洛阳的驻军全部调集而后大举出兵,必定有制定好的计划:岂肯空手回去啊!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,而要寄希望于我们有战胜的办法。”诸葛恪本人上岸后,丁奉与将军唐咨、吕据、留赞等,都从山的西面继续乘船前进。丁奉说:“现在各军行动迟缓;如果敌人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,就难以与之一争高下了!”于是他让其他各军下船走陆路,自己统领麾下三千人马,径直加速前进。当时正起北风,丁奉下令各船升起帆篷,两天即已赶到目的地,立即占领徐塘。

天气严寒,正下大雪,敌军众将大摆酒宴聚会畅饮。丁奉看到对方的前锋兵力不多,就对部下动员说:“要想封侯领赏,就在今天!”于是命令兵士解下铠甲只戴头盔,手提短兵器。敌人看到后不禁大笑,根本不作防备。丁奉挥兵砍杀,把敌军前锋打得落花流水;恰好吕据等人又从后面赶到,魏军全线崩溃。丁奉升任灭寇将军,晋封都乡侯。

魏将文钦要来投降,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,随从孙峻到寿春迎接文钦。与敌军的追兵在高亭激战,丁奉跨马持矛,冲入敌阵,斩杀敌人几百名,还获得大量军用器械。他因功晋封安丰侯。

太平二年(公元 257),魏国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占据寿春城前来投降,被魏军包围。吴国派朱异、唐咨等前往援救,接着又派丁奉与黎斐去解围。丁奉充当先锋,驻扎在黎浆;力战有功,升任左将军。

孙休即位为帝,与张布密谋,想诛杀孙綝。张布说:“丁奉虽然不擅长公务文书,然而谋略过人,能决断大事。”

孙休就召来丁奉告诉他说:“孙綝掌握国家威权,图谋不轨;朕想与将军一起诛杀他!”丁奉说:“他们兄弟的同党很多,恐怕人心不一致,所以不能一下子制服。可以借今年腊祭时聚会的机会,用陛下的卫队来诛杀他!”

孙休采纳了他的计策。借腊祭的聚会邀请孙綝,丁奉与张布向左右卫士使眼色后把孙綝斩首。丁奉因功升任大将军,先后加左都护、右都护的官号。

永安三年(公元 260),他被授予节杖,兼任徐州牧。永安六年(公元263),魏军大举伐蜀,丁奉带领各军指向寿春,造成声援蜀国的形势。蜀国灭亡,他率大军退回。

孙休去世,丁奉与丞相濮阳兴等听从万彧的话,共同迎立孙皓。他因此升任右大司马、左军师。

宝鼎三年(公元 268),孙皓命令丁奉与诸葛靓进攻合肥。丁奉与晋国大将石苞写信,设计陷害和离间他;结果石苞被晋朝召回。

建衡元年(公元 269),丁奉又带领大军修徐塘,借此进攻晋国的谷阳县。谷阳的老百姓预先知道消息,及时撤走,丁奉无所俘获。孙皓大怒,把丁奉军队的向导处死。

建衡三年(公元 271),丁奉去世。他因为地位尊贵且多次立下功劳,逐渐骄傲自大,死后有人诋毁他。孙皓追查他从前出军无功而回的事,把他的家属流放到临川郡。

丁奉的弟弟丁封,官做到后将军,在丁奉之前去世。

评论说:这一卷当中的诸人,都是吴国的虎将,孙氏厚待的部下。以潘璋的不贤,孙权也能忘掉其过错而记住其功劳;孙权能割据东南,真是理所应当的啊!至于陈表,以一个武将小妾所生的儿子,而能与辅政大臣的子弟兼社会名流相媲美抗衡;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,不是很美好的表现么!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