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始,恪退军还。聂友知其将败,书与滕胤曰:“当人强盛,河山可拔;一朝羸缩〔1〕,人情万端〔2〕。言之悲叹!”
恪诛后,孙峻忌友,欲以为郁林太守;友发病,忧死。友字文悌,豫章人也〔3〕。〔一〕
【注释】
〔1〕一朝羸(léi)缩:一旦衰弱。
〔2〕人情:人们表现出的情态。万端:形容多种多样。
〔3〕豫章:郡名。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吴录》曰:“友有唇吻,少为县吏。虞翻徙交州,县令使友送之。翻与语而奇焉,为书与豫章太守谢斐,令以为功曹。郡时现有功曹,斐见之,问曰:‘县吏聂友,可堪何职?’对曰:‘此人县间小吏耳,犹可堪曹佐。’斐曰:‘论者以为宜作功曹,君其避之。’乃用为功曹。使至都,诸葛恪友之。时论谓‘顾子嘿、子直其间无所复容’,恪欲以友居其间,由是知名。后为将,讨儋耳,还拜丹杨太守,年五十三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