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【原文】
评曰:庞统雅好人流〔1〕,经学思谋〔2〕,于时荆楚谓之高俊〔3〕。法正著见成败〔4〕,有奇画策算;然不以德素称也〔5〕。拟之魏臣〔6〕:统,其荀彧之仲叔〔7〕;正,其程、郭之俦俪邪〔8〕?
【注释】
〔1〕人流:人物的品评。与人伦同义。
〔2〕经学:治学。
〔3〕荆楚:指荆州。荆州为先秦时楚国的故地,楚国又称荆。
〔4〕著见:清楚看到。
〔5〕德素:品德的清白。
〔6〕拟之魏臣:用曹魏的臣僚来比拟。
〔7〕仲叔:近似的人物。古代兄弟间的排行常用伯、仲、叔、季表示,仲叔相当于伯仲。
〔8〕程:指程昱。郭:指郭嘉。二人传见本书卷十四。俦俪:情况相当的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