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先是,李权从宓借《战国策》〔1〕。宓曰:“战国从横〔2〕,用之何为?”权曰:“仲尼、严平〔3〕,会聚众书,以成《春秋》、《指归》之文〔4〕;故海以合流为大,君子以博识为弘。”
宓报曰:“书非史记、周图〔5〕,仲尼不采;道非虚无自然,严平不演〔6〕。海以受淤,岁一荡清〔7〕;君子博识,非礼不视。今战国反覆,仪、秦之术〔8〕;杀人自生〔9〕,亡人自存:经之所疾〔10〕。故孔子发愤作《春秋》,大乎居正〔11〕;复制《孝经》〔12〕,广陈德行。杜渐防萌,预有所抑,是以老氏绝祸于未萌〔13〕,岂不信邪!成汤大圣〔14〕,睹野鱼而有猎逐之失;定公贤者〔15〕,见女乐而弃朝事。〔一〕若此辈类,焉可胜陈〔16〕?道家法曰:‘不见所欲〔17〕,使心不乱。’是故天地贞观〔18〕,日月贞明;‘其直如矢〔19〕,君子所履’。《洪范》记灾〔20〕,发于言貌〔21〕。何战国之谲权乎哉〔22〕!”
【注释】
〔1〕《战国策》:书名。简称《国策》。相传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的文献。西汉刘向加以整理,删去重复,编定为三十三篇。书中主要记载当时谋臣、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,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。
〔2〕从横:即合纵连横的简称。指在政治、外交上所采取的分化、瓦解、拉拢、联合等手段。
〔3〕严平:即严君平。
〔4〕《春秋》:书名。儒家经典之一。编年体春秋史。相传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《春秋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。起于鲁隐公元年(前 722),止于鲁哀公十四年(前 481),是后代编年史的起始。解释《春秋》经文的有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。《指归》:书名。即《老子指归》。严君平论述《老子》的著作。原书为十四卷。今正统《道藏》能字号收录有第七至第十三卷,题为《道德真经指归》。其所引《老子》经文,与马王堆帛书《老子》多相合,应是严君平的原著。
〔5〕史记:史官的记录。相传孔子曾编选《尚书》,又整理《春秋》,这两部书的资料都来自史官的记录。周图:周代的图象。指《周易》。相传孔子曾为《周易》作各种解说,统称《十翼》,见《史记》卷四十七《孔子世家》。
〔6〕演:推广发挥。
〔7〕岁:每年。
〔8〕仪:即张仪(?—前 310)。战国时魏国贵族后裔。前 328 年,任秦相,封武信君,执政。迫使魏国献地,又游说各国服从秦国,瓦解齐、楚联盟,夺取楚汉中地。后到魏国为相,不久死。传见《史记》卷七十。秦:即苏秦。字季子。战国时洛阳人。奉燕昭王命入齐,从事反间活动,使齐疲于外战,以便燕攻齐复仇。后任齐相,推动五国合纵攻秦,又出动齐军灭宋。前 284 年,燕国大将联合五国大举攻齐,他的反间活动暴露,被车裂而死。1973 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《战国纵横家书》,保存有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。传见《史记》卷六十九。
〔9〕杀人自生:杀死别人以求自己生存。
〔10〕经:指《左传》。《左传》桓公十一年有“杀人以自生,亡人以自存,君子不为也”的话。疾:痛恨。
〔11〕大乎居正:把遵守正道视为最重大的事。《公羊传》隐公三年有“君子大居正”的话。
〔12〕《孝经》:书名。宣扬封建孝道与孝治思想的儒家经典。分古文、今文两种。古文本二十二章,孔安国注,南朝萧梁时散亡,隋代刘炫伪造孔注后传世。今文本十八章,郑玄注。唐玄宗召集诸儒重注,成为通行的本子,收入《十三经注疏》。
〔13〕老氏:指老子。绝祸于未萌:把祸患消灭在它萌生之前。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有“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”的句子,秦宓的说法由此而来。
〔14〕成汤:即商汤。儒家尊崇的圣君。
〔15〕定公:即鲁定公(?—前495)。名宋。春秋时鲁国的国君。前 509 至前 495 年在位。任用孔子为中都宰、司空、大司寇,又让孔子代理国政。齐国担心孔子执政会使鲁国强大,就选送八十人的女子歌舞队与鲁国。定公沉溺于女乐,三日不听朝政,孔子只好离职去卫国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十三《鲁周公世家》、卷四十七《孔子世家》。贤者:指他曾经重用过孔子。
〔16〕胜(shēng)陈:尽说。
〔17〕不见所欲:这两句出自《老子》第三章。
〔18〕贞观:以正道显示天下。《周易·系辞》下有“天地之道,贞观者也;日月之道,贞明者也”的句子。
〔19〕其直如矢:(正道)像箭一样端直。这两句出自《诗经·大东》。
〔20〕《洪范》:《尚书》中的一篇。记灾:《洪范》中有一段记载了自然灾害和异常气候的发生。
〔21〕发于言貌:先从人的言语、态度开始。《洪范》记述了君主治国安民的九种根本办法,其中第二种就是要在貌、言、视、听、思五方面注意。
〔22〕谲(jué)权:诡诈和权变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臣松之按书传,鲁定公无善可称;宓谓之“贤者”,浅学所未达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