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是仪胡综传 翻译

是仪,字子羽,北海国营陵县人。他最初姓氏。开始时在本县政府当办事员,接着到北海国政府做事;当时的北海国国相孔融嘲弄他,说他姓的“氏”字是“民”字没有上面的部分,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?说是可以改为同音的“是”字:于是他就把姓改了。

后来他依附扬州刺史刘繇,到江东避乱。刘繇的军队失败,是仪移居到会稽郡。

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,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。是仪到达后,受到亲近和信任,专门在孙权身边负责机密文书的办理,正式的官衔是骑都尉。

吕蒙图谋袭击关羽,孙权问是仪的意见;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,劝孙权采纳。是仪又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,被任命为忠义校尉;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,孙权下达指令说:“我虽然比不上从前的赵简子,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!”

擒杀关羽平定荆州之后,孙权建都武昌。是仪升任裨将军。后来又封为都亭侯,代理侍中职务。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,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,坚决推辞不受。

黄武年间,孙权派是仪到皖县,去见将军刘邵,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的计划。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,被打得大败而逃,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。他受命进入皇宫,在尚书台审阅文书,对外又负责评议各官署呈报的公事,兼管案件审理。还受命教孙权各个儿子读书学习。

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,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;并让是仪辅佐太子,太子非常尊敬他,每件事都先征询其意见,然后才实施。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。

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,又被任命为侍中、中执法;依旧负责评议各官署呈报的公事,兼管案件审理。

中书典校郎吕壹,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;孙权大为震怒,把刁嘉抓进了监狱,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。当时受牵连的人害怕吕壹,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;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。结果他一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,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严厉非常;群臣为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。是仪的回答说:“而今锋利的刀锯已经架到为臣的脖子上,为臣又怎么敢替刁嘉隐瞒?自取灭亡,成为不忠之鬼啊!不过既然听说就应当有事实经过呀。”他依然据实回答讯问,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。结果孙权放过了他,刁嘉也得以免罪。

蜀国丞相诸葛亮去世,孙权关心西面益州的局势;派是仪为使者到蜀国表明加强友好联盟的愿望:孙权对他的使命完成情况感到很满意。后来是仪被任命为尚书仆射。

太子孙和、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授予册封的名号之后,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。是仪顾虑太子、鲁王所受到的恩宠待遇过于接近,就呈上奏疏说:“为臣私下认为鲁王天资卓越具备美德,兼有文武才能;从当今的情况看,他应当出朝镇守四方,充当国家的屏障和辅佐。宣扬鲁王品德的美好,显示他威望的提高;这本来是陛下的好打算,也是海内人民所盼望的事。不过为臣言辞鄙陋粗野,不能够充分体现出陛下的意图。现今为臣的愚见认为,太子、鲁王之间的恩宠待遇,后者应当降低一等;以便摆正上下的次序,表明教化的根本。”他为此一连呈上三四次奏疏。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,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。

他的处世特点是为上司服务勤勉,与人交往态度恭敬。是仪素来不置产业,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恩惠;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。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,孙权外出时远远望见,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,左右的侍从回答说:“像是是仪家。”孙权说:“是仪节俭,必定不是他!”一问果然是其他人。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了解和信任。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,吃的菜肴不丰盛,却热心救济穷困,家中没有积蓄。孙权听说之后,特地光临他家,看了他吃的菜饭,还亲自品尝,不禁感慨叹息,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,扩大田产和住宅。是仪一再辞让,把受到的恩惠当作忧心的事。

是仪时时举荐人才,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。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,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。是仪回答说:“圣明君主在上,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;为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,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,干扰陛下的神思。”是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,从未有任何过失。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,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,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。孙权感叹说:“假使人人都像是仪,又何必动用法律条令啊!”

是仪病重倒床后,留下指示:要使用不加涂饰的本色棺材,入殓时穿与时令相应的平常衣服,丧事务必从简。去世时八十一岁。

胡综,字伟则,汝南郡固始县人。他从小死了父亲,母亲带着他到江东避难。孙策兼任会稽郡太守时,胡综才十四岁,就被孙策聘任为门下循行,留在吴县与孙权一起读书。

孙策去世之后,孙权担任讨虏将军,胡综在将军府当了金曹从事。随孙权去讨伐黄祖,接着出任鄂县县长。孙权升任车骑将军,把治所设在京下;召胡综回来,担任书部,与是仪、徐详一起负责处理军政机密公务文书。

刘备率领大军东下到白帝城准备伐吴,孙权因为现有的兵员少,特派胡综到各县去选取壮丁。得到六千人,于是设立一支取名为“解烦”的军队,并分为左、右两支分队;由徐详统领左分队,胡综则兼任右分队的指挥官。

吴军将领晋宗,叛逃到魏国,魏国任命晋宗为蕲春郡太守;驻在长江以北几百里处,多次向南侵犯造成危害。孙权派胡综与贺齐共同率军轻装急进发起突袭,结果把晋宗生擒活捉。胡综因功加任建武中郎将。魏文帝封孙权为吴王,胡综、是仪、徐详,都被封为亭侯。

黄武八年(公元 229)夏天,有黄龙出现在夏口;于是孙权称帝,并借助这一祥瑞改年号为“黄龙”。孙权还制作了一面绘制有黄龙图案的大旗,经常飘扬在中军大营的上空;各军的前进后退,都看这面大旗指向什么方向。孙权还让胡综为这面黄龙大旗写了一篇赋文说:

在那远古乾坤初步创立的时候,

天、地、人三者也一并产生。

天狼、弧两星座显示弓箭射狼的形象,

这其实就象征着军队的精神。

圣人看到之后深受启发,

于是进行仿效动手试制;

武器的制作从此就开始,

而且要求它充分发挥威力。

神农氏、黄帝建立人类社会,

首先把君主的基业开拓;

对上顺应了天神的意旨,

对下平息了人间的灾祸。

接下来高辛氏诛杀了共工,

虞舜又出兵征伐了有苗;

夏启在甘这个地方打败有扈氏,

商汤击溃夏桀是在鸣条;

周武王在牧野与商纣厮杀,

汉高祖则把项羽击溃于垓下:

试看上述君主开创基业,

谁人又不是依仗了金戈铁马?

光辉灿烂的大吴国啊,

有德的君主实在是上天所生;

他正是凭借了非凡的军事才能,

建立了天下人仰望的政治中心。

追溯他从前的家族渊源,

黄帝、虞舜就是他的祖先;

经过夏、商、周、秦、汉五代,

继承前辈又把新王朝创建。

他顺应上天安排好的次序,

承受天命在南方即位称帝;

他将推行其宏图大略,

把中原地区全部统一。

为此他根据天上的星象,

组建了一支具有神威的大军;

模仿太乙星设置的中军大帐,

周围是护卫军营和大门。

大军出动时像掠过的闪电,

聚集时又像浓云在天上密布;

前进和停止都有统一的指挥,

命令简单扼要绝不繁复。

看那全军的大旗,灵异动物分布在边上,

一条黄色巨龙飞腾在中央;

飞龙环绕着太阳和月亮,

这种天子所用的军旗其实名叫太常。

它巍然独立迎风飘扬,

全军将士一齐对它仰望。

它就像一位仙人高高在上,

威武地观察着四面八方;

这真是神灵赏赐的宝物,

预示着国家的美好和富强。

全军如果要改变方位,

黄龙大旗就先作移动;

不需要鸣金击鼓一片寂静,

转眼间队列变化就完全成功。

隐蔽的设计如有神助,

真可谓极度机密而又变化无穷。

从前周文王圣明有德,

引来红乌鸦衔着红宝书飞下祭坛;

如今大吴王朝威震天下,

所以有象征祥瑞的黄龙在夏口出现。

这就好比是从前的河图、洛书,

它们的出现显示君主有道;

大吴国既得人和又还有上天扶助,

所以大家对此都说好呀好!

蜀国听说孙权登上帝位,特派使者前来祝贺并重申保持两国友谊的愿望。胡综执笔起草了两国结盟的文件,文辞和内容兼美,全文记录在本书《吴主传》中。

孙权迁都到下游的建业,徐详、胡综都担任侍中,晋封乡侯,兼任左领军、右领军。当时从魏国来投降的人,有的说“魏国的河北战区指挥官、振威将军吴质,很受朝廷猜疑”,胡综受命伪造吴质投降吴国的密信三封。

第一封信说:“汉朝法制崩溃,天下分裂;老百姓痛苦不堪,士大夫四处流亡;凡是军队和匪徒活动的地方,城镇中空无一人,战争与烈火,随处可见。自从夏、商、周三代以来,社会动乱的严重,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。为臣吴质意志薄弱,处世无方;眷恋故土,不能远走高飞,只好为曹氏承担军事任务。远处河北,与陛下有天壤之隔;虽然我无比向往仰慕您的风范和仁义,一心想为您献身尽力;令人惭愧的是没有机会,使我能实现自己的志向。每次碰到从大吴国前来的人,我就要私下向他们打听那里的风俗教化;所以知道陛下的德泽可与天地等同,光辉就像日月一样明亮,神圣英武的品质,完全出自天生,宣传和推广至高无上的原则,教化影响到万里之外;从长江以南,家家户户都受您恩德的覆盖;英雄俊杰,优秀通达的人士,无不在心中歌颂您,以能归附您为最高兴的事情。

今年六月末,听说在一个良辰吉日,陛下像神龙腾飞一样登上皇帝之位,准备扩展宏图大略,整顿王朝秩序;将要让幸存的百姓,看到自己真正的君主。从前周武王讨伐商纣,商朝的军民临阵倒戈;汉高祖围攻项羽,四面都是楚地的歌声:用这些事例来比方今天,也不足以说明魏国人民对您的拥护!为臣吴质忍不住这种要归附陛下的天大志愿,谨派遣亲信的同郡人黄定,前来呈送表章;他是假托叛逃为由,经过艰难跋涉以求到达。为臣所想说的话,都一一写在后面。”

第二封信说:“从前伊尹离开夏朝来到商朝,陈平抛弃项羽投奔汉高祖,功勋记入史册,美名流传后世;而世间的君主并不认为他们行为背叛荒诞的原因,就在于他们知道天命所归呀。为臣从前受到曹丕的接待,外面的名义虽然是君臣,实际的情谊可以说亲如骨肉;感情关系亲密缠绵,合而不离;所以才受到镇守一方的委任,统领河北地区的各路兵马。在这个时候,我的志气高而希望大,决心与曹氏同生共死;唯恐功勋建立不起来,大事办理不成功啊。然而在曹丕死后,后嗣继位;幼小的曹叡当政,谗言逐渐出现。同辈的人妒忌我的权势,志趣不同的人得以用言语挑拨离间。而为臣禀性高傲疏略,素来不向人低头;对那几个人,心里实在想把他们都压倒,这也是为臣的过错。于是就受到邪恶议论的设计陷害,从而招致曹叡的猜疑,冤枉我要造反。虽然承蒙知道真情的人为我的忠心担保证明,然而在乱世总是谗言会占上风,所以对我的余留猜忌仍然存在;为臣经常担心有一天会横遭迫害,忧心如焚,如同走在了薄冰层或红炭火上。从前乐毅为燕昭王进攻齐国立下大功,燕惠王继位后,对他怀疑而剥夺其职务;他就离开燕国前往赵国,这对他的美好业绩并无损害。他难道说喜欢三心二意?他是害怕建立不起功名,而大祸就要临头了啊!

从前为臣曾派魏郡人周光,以经商为掩护,假称叛逃到南面的大吴国拜见,传达我的秘密计划。当时因为事情仓促,不便写文字表示,只让周光口头传达而已。为臣的意思认为:现今天下的大趋势清楚可见,天意所在的地方,不是大吴国又是哪里?曹魏这里的百姓,都想成为大吴国的臣民;他们伸长颈项踮起脚跟,唯恐吴军来晚了。如果陛下能稍微相信和接纳我,我将在河北起兵迎接大军;我这颗心的赤诚忠实,青天白日可以作鉴证!可是周光去了一年有余,没有听到一点动静;不知道他是否把为臣以上的意思传达到了?遥望南方我不禁喟然长叹,还要过多少天多少月啊?这种企盼的心情就是鲁国人期待齐国的使臣高子,也不能比喻呀!

再者为臣如今受到的对待日渐淡薄,小人的谗言就像苍蝇的声音,整天嗡嗡不绝:必定要遭祸事,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。为臣私自揣测陛下没有派人前来表示安慰的原因,必定是觉得我一贯奉行仁义之道,不会做出这种事来;所以认为周光所传达的内容,虚多而实少;甚至这当中还可能有其他问题。却不知道为臣确实因为遭到诋毁而身受猜疑,害怕身受大祸啊。为臣真有犯罪的那一天,我自己都会主动跳进煮死罪犯的大锅中去,这大概是作为臣僚应作的事。可现今我并无任何罪过,横遭诬陷;将会像商鞅、白起那样含冤而死呀。我好生回想事情的形势,认为离开曹魏是恰当的;与其死了还成为不义之鬼,不离开还等什么!乐毅离开燕国,吴起逃出魏国;君子都为他们的未能遭遇英明君主而伤心,却没有人非议他们。但愿陛下能以古比今,不要怀疑为臣了。

陛下也许会想,作为臣僚被加上罪名,应当像伍员那样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,不应当借此侥幸谋求改弦更张的好处。但是,现今与古代,情势完全不同;南方与北方相距遥远,中间又有长江与大湖隔绝:如果我自己不举兵起事,怎么能得救免死啊!因此为臣才不顾志士的节操,而考虑立功受赏的做法。为臣又一直认为曹丕的继承人曹叡,并不是真命天子;政治衰败刑罚混乱,朝廷的权柄被大臣夺去;诸将在外作威作福,各自为政,没有人和他同心协力;军队的兵员减少,国库的财物空虚;朝廷的法纪废弛,上下昏庸。想来陛下从前后多批叛逃到吴国的人口中,已经完全得知了以上的消息。兼并弱者而进攻愚昧者,要顺应天时;所以现在确实是陛下进取北方的时候,为臣也才敢诚心诚意进献这方面的计策。

现在陛下如果进兵淮河、泗水一带,占据下邳;曹魏的荆、扬二州,就会闻风响应;为臣再从河北席卷南下:形势上一联合,脚跟就站稳了。曹魏关西的军队要保卫当地不能抽调,青、徐二州的守军又不敢撤离,余下在许县、洛阳一带的机动兵力还不满万人:谁能到东面来与陛下一争高低呢?这真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能够不加以深思熟虑么?而为臣所在的驻地,本来就很多马匹;加上羌族人又常在三四月间水草丰美时,赶着马群出来放牧;估计揣测现今情况,可以收取三千多匹良马。所以陛下如果出兵北上,应当投合这时的机会,多带骑兵前来乘马。这些都是事先所确知的一点情况。大凡两军相对往往互相不知虚实,而今这里确实虚弱,容易平定;陛下一旦挥手行动,响应的必然很多。上可以完成宏图大业,使天下统一;下可以使得为臣建立非凡功勋:这真是天意。如果为臣的计划陛下根本不采纳,这也是天意。希望陛下思考,为臣不再多说。”

第三封信说:“从前许子远离开袁绍投奔曹操,为曹操出谋划策,计算比较,立即被曹操接受;于是击溃袁军,奠定曹氏的基业。如果此前曹操不相信许子远,怀疑犹豫,迟迟不决;那么现今的天下,就是袁绍的了。希望陛下三思。最近听说边境上的魏军将领阎浮、赵楫,想归降大吴;因为吴军响应支援不及时,结果招致灭亡。而今为臣诚心诚意,从远方把生命贡献给陛下;如果又起怀疑,不及时举兵行动;让为臣孤立无援陷入绝境,遭受大祸的话,恐怕从此天下英雄志士想建立功业者,再不敢寄托自己给陛下了!但愿陛下深思。皇天后土,都可以为我的话作证。”

这些书信刚刚传开,而吴质已经调进魏国皇宫里担任侍中要职去了。

黄龙二年(公元 230),青州人隐蕃,来投奔吴国。到皇宫门前上书说:“为臣听说从前商纣无道,微子率先离开;汉高祖宽宏英明,陈平率先投奔。为臣今年二十二岁,抛弃曹魏,献身于有道君主;凭借上天之灵,得以安全到达。为臣到达后停留多日,而主管官员把我作为一般的投降者对待,没有得到精审的识别;使得我的微言妙论,不能向上进献。为臣心中郁闷而再三叹息,怎么样才止得住啊!谨到皇宫门口跪拜献上表章,请求能得到陛下的召见。”孙权立即召他进宫谈话。隐蕃在陈述谢意,回答问题,以及表达政事见解时,都很有辞采风度。

胡综当时在座侍从,接见之后孙权问他:“怎么样?”胡综回答说:“隐蕃上书中的夸大言辞,有些像汉代的东方朔;谈话时的机巧敏捷和善于诡辩,又有些像近人祢衡:但是在才能上却赶不上这两人。”孙权又问他:“隐蕃可以担任什么官职?”胡综回答说:“不能直接治理百姓,暂且委他一个京城的小官试一试。”

孙权因为隐蕃在见面时曾大谈刑罚和案件审理问题,所以任命他为廷尉监。左将军朱据、廷尉郝普,称赞隐蕃有辅佐帝王的大才;尤其是郝普与隐蕃最为亲近友善,经常觉得他担任这样的职务是屈才,还为之怨叹不已。后来隐蕃谋反,事情察觉后被处死。郝普受到孙权严厉责备而自杀。朱据因此而行动受到严格限制,历时很久才得到解除。

孙权提升胡综为偏将军,兼左执法,主管案件审理。在对待辽东公孙渊的问题上,辅吴将军张昭,因为劝谏孙权的言辞太恳切直率,孙权勃然大怒;而在中间调和彼此关系,使之不存在裂痕,这一点胡综是出了力的。

胡综生性嗜酒,喝酒之后又尽兴欢乐高叫;有时还端着酒杯硬逼别人喝下,甚至出手打左右的人。孙权爱他的才能,也不去责备他。自从孙权统管大事之后,各种诏书、公告、策命之类的文件,以及送给邻国的外交事务文书,大多是胡综执笔写的。当初,孙权因为内部和边境上的变故很多,所以特别规定一条,即“县级行政长官遇到父母死亡,都不准擅自离职奔丧”。然而依旧多次有人违犯,孙权感到不好办,让朝臣表示意见。胡综的意见认为:“应当定出一项条文,即违犯者将处死刑。在一个人身上兑现之后,必定再无人敢违犯。”孙权采用他的话,从此擅自离职奔丧才断绝了。

胡综在赤乌六年(公元 243)去世。儿子胡冲继承了爵位。胡冲为人平和有文才。孙皓天纪年间曾任中书令。

徐详,字子明。吴郡乌程县人。他比胡综先去世。

评论说:是仪、徐详、胡综,都是在孙权时承担政务振兴事业的人。是仪清廉谨慎,正直朴素;徐详多次充当使者来往邻国完成使命;胡综具有文采和办事才能:他们各自受到信任,用一座大厦来作比方,他们大概起的是屋顶上面椽子的辅助作用吧!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