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庞统法正传 翻译

庞统,字士元,襄阳县人。年轻时看起来朴实迟钝,所以没有真正赏识他的人。颍川郡的名士司马徽有准确了解他人的能力,庞统在二十岁左右去见他。当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叶,他让庞统坐在树下,两人一起谈话直谈到夜晚。司马徽很器重他,称他算得上荆州出类拔萃的人才,从此他逐渐出名。

后来他被家乡所在的南郡任命为郡政府的功曹。他生来喜好评论人物,勤于扶持培养人才。每当他称赞某人时,评语往往比这人实际具有的才能要好,当时的人感到奇怪而询问原因。他回答说:“当今天下大乱,正道衰颓,好人少而坏人多。而要想振兴风俗,加强教育,不美化人物的评语则他们的名声不足以引起人们的仰慕,不足以仰慕那么一心向善的人就少了。而今我奖拔十个人即使其中有五个人出现偏差,都还能得到一半的人才,由此又能崇尚和推尊对社会的教化,使有志之士勉励自己,不也可以吗?”

吴将周瑜帮助先主刘备打下荆州后,兼任南郡太守。周瑜去世,庞统作为下属亲自护送周瑜的遗体回到吴县,孙吴的人大多知道他的大名。在他准备回返西面的荆州时,孙吴的社会名流都聚集在吴县的昌门为他送行;陆绩、顾邵、全琮都去了。庞统说:“陆兄看起来以为是一匹劣马,但是一遇到机会却能突然快速奔驰。顾兄看起来以为是一条弱牛,但是驮起重物来却能长途跋涉啊。”又对全琮说:“您喜欢施与而爱慕名誉,就像汝南郡的樊子昭。虽然智慧力量不是太杰出,也算得一时的优秀人才了。”陆绩、顾邵对他说:“假使天下太平,我们将和您共同品评天下的人士。”他们与庞统结下深厚的友谊后告别。

先主刘备兼任荆州牧后,庞统以州政府从事的身份代理耒阳县令职务,在县上主政时,政绩不好,被免职。吴将鲁肃写信给先主说:“庞士元不是当县官的人才。让他处在州政府的治中、别驾职位上,才能充分施展他的才华啊。”诸葛亮也就此事劝说先主,先主便与庞统见面,与他畅谈一番,对他大为器重。立即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史,对他的亲近优待仅次于诸葛亮;于是与诸葛亮都担任军师中郎将。

诸葛亮留镇荆州。庞统随从先主西上益州。益州牧刘璋与先主在涪县相会,庞统向先主献计说:“借现今会面的机会,可以突然抓捕刘璋,那么将军您没有用兵的劳苦就坐得一州了。”先主说:“刚刚进入别人的地盘,恩德信义都还没有充分显示。这样做不行。”

刘璋回返成都,先主要为刘璋去北征汉中的张鲁,庞统又劝先主说:“暗中挑选精兵,昼夜兼程,直攻成都,刘璋既缺乏军事才能,又一直没有防备,大军猛然杀到,一举就能平定益州。这是上策。杨怀、高沛,是刘璋的名将,各统强兵,据守白水关头;听说他们多次上书劝谏刘璋,请他送将军您回荆州。将军在北上还未到达关头时,先派使者与他们联络;就说荆州发生紧急情况,自己要回去救援;同时让我军收拾行装,做出要回荆州的模样。这两人既佩服将军的英名,又庆幸将军的离开,必定带领少数随从来见您;将军借此抓住他们,再进前吞并他们的人马,回军进攻成都。这是中策。退回白帝城,出动荆州兵力,慢慢攻打益州。这是下策。如果犹豫不决,将会陷入大困境,是难以持久的啊。”

先主同意他的中策,后来就斩了杨怀、高沛,回头杀向成都,所过之处全部攻克。打下涪县后先主召集大会,摆酒奏乐,先主对庞统说:“今天这场聚会,真可以说是快乐啊!”庞统却回答道:“进攻别人的辖境而把这当作一种欢乐,恐怕算不上是仁者之兵了。”当时先主已有醉意,不禁发怒说:“周武王讨伐商纣,军队前歌后舞,难道他不算仁者吗?您说的话不恰当,应当赶快站起来出去!”于是庞统立即告退。先主接着又失悔,请他回去。庞统在原位上坐下之后,完全不环顾在座者表示歉意,自饮自吃若无其事。先主问他:“刚才的谈话,是谁不对?”庞统回答说:“君臣双方都不对。”先主不禁大笑,于是又像开初一样奏乐欢饮。

先主进兵包围雒县。庞统领兵攻城,被流箭射中;阵亡,终年三十六岁。先主十分痛惜,一说到庞统就泪流满面。先主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,升任谏议大夫,诸葛亮见到他也行跪拜大礼。后来追赐庞统关内侯爵位,追谥为靖侯。

庞统的儿子庞宏,字巨师。他刚直高傲而能识别人的好坏,轻视尚书令陈祗,被陈祗排挤,死在涪陵郡太守任上。庞统的弟弟庞林,以荆州治中从事的身份,在领兵征吴的镇北将军黄权手下参谋军事;碰上大军被击溃,随从黄权降魏,被封为列侯,官做到钜鹿郡太守。

法正,字孝直,右扶风郡郿县人。祖父法真,有清高的气节和美好的名声。汉献帝建安初年,天下出现大饥荒,法正与同郡人孟达一起到益州依靠益州牧刘璋,很久以后才出任新都县令,后来又被刘璋召回去任军议校尉。他既得不到信任重用,又受到本州县也侨居在益州的老乡批评,说他品行不端,所以很不得志。

益州的别驾从事张松与法正关系很好,张松估计刘璋不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,常常暗自叹息。张松到荆州见到曹操后回去,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而联络先主刘备。刘璋问:“谁能充当使者呢?”张松就举荐法正。法正一再推辞,迫不得已才前往。法正回来后,对张松说先主有雄才大略,两人暗中商议取得一致意见,愿意拥戴先主为君,而一直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。

后来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大将攻打汉中的张鲁而心生害怕,张松就趁机劝刘璋迎来先主,让先主为自己讨伐张鲁,又叫法正充当使者去荆州。法正见到先主说明刘璋的想法后,暗中向先主献计说:“以将军的英才,对付刘璋的懦弱;张松,是益州政府的重要官员,在内部响应您;然后凭借益州的众多人口和丰富物产,以及周围的险要地形,用这些完成大业,不是易如反掌吗?”

先主很以为然,于是溯长江西上益州,与刘璋在涪县会面。先主北上到达葭萌后,不久即南下进攻刘璋。

此时郑度向刘璋建议说:“刘备孤军深入袭击我们,其兵力不足万人,士众也并不真心拥护他;凭借的只是田野上生长的谷物,完全没有军粮储备。为今之计不如把巴西、梓潼两郡的百姓全部迁到涪水以西地带,当地的粮仓和田野上生长的粮食,一律烧掉;修筑深沟高墙,静等他们到来。他们到达后,如果挑战,一律不答应;长久下去没有凭借,不出一百天,他们自己都会撤退。那时大举出兵追出,刘备定会成为我们的俘虏!”先主听说后心中很担心,问法正怎么办。法正说:“刘璋终究不会采用郑度的计策,无须担忧!”刘璋果然像法正估计的一样,说:“我只听说过抗御敌人以安定百姓,没有听说过移动百姓来躲避敌人。”他辞退郑度,不采纳其计策。

到了先主的军队包围雒城,法正与刘璋写了一封劝降信,信中说:

“我禀性缺乏才能,结果使刘将军与您之间的同盟友好

关系受到损害。因为怕您左右的人不明白原因,必定都会归咎于我,使我蒙受耻辱到死,还让您脸上无光,所以我至今在外,不敢回来复命。又怕您讨厌听我的声音,所以后来这段时间也不敢写信给您表示敬意。回想过去您对我的待遇,不禁要向成都方向眺望,心中眷念不已。然而我思量过去曾先后向您表露内心的想法,自始至终,确实都没有任何隐瞒和保留。只是因为我愚昧而计谋短浅,精诚感动不了您,所以才到了今天这一步。现今益州局势危险,灾祸就在眼前。我虽然被抛弃放逐在外,说的话足以引起憎恨,仍然一心想把我的话说出来,以献出余下的忠诚。

您的本心,我是完全知道的,确实是情意诚挚不想和刘将军搞坏关系啊。然而最终为什么弄成今天这个样子呢?恐怕原因在于您左右的人不懂得怎样和英雄人物相处,他们认为可以不守信用违背诺言,而可以只用馈赠礼物的手段去招引拉拢。拖一天算一天拖一月算一月,只求让您听着顺耳看着高兴,随您的喜欢随您的心意就行了。他们一点也没有为益州的前途作出深谋远虑,所以才有现在的结局。在变故已经形成之后,他们又不衡量势力的强弱,认为刘将军孤军深入的军队,没有军粮储备,要想以优势的兵力,与对方长期相持。可是现今刘将军的人马已经从白水关杀到这里,沿途的城池都被攻破;您外出巡视的住所和各地的军事据点,也天天都在被摧毁。现今的雒城一线您虽然还有一万部队,却都是阵形被击破的士兵,人马被打垮的将领;如果一定要决战一场以争高下,那么您的兵将实力,真是不能与对方相比。如果想在计算双方粮食多少之后采取长期坚守的方针,那么刘将军这一方营垒已经坚固,谷米已有大量储存;而您所控制的土地却日益减少,老百姓日益穷困,面对的敌人增多,军需供应还要从远方调来。在我看来,您这一方的军粮倒会先用光,将不再能持续多久了。刘将军就是不发起进攻只把城池包围着,您都难以忍受。何况如今张飞所带领的几万人马,已经从荆州赶来平定了巴东郡,正进入犍为郡界,分兵攻占资中、德阳,三路并进,您将用什么办法抵御他们呢?

原来为您参谋的人,必定认为张飞这一路军队从荆州远来军粮缺乏,后方供应不上,兵力单薄而没有后继。然而目前荆州的道路已经打通,兵力扩大了数十倍;加上孙权又派自己的弟弟,以及李异、甘宁等将充当后援。如果您想凭借主方对客方的优势,以占有土地的多少决定胜负的话,刘将军一方,完全攻克的有巴东郡,广汉、犍为二郡则攻占了大半,眼看巴西一郡之地,也要不再归您所有了。算来您目前的主要支柱是蜀郡,但蜀郡已经严重破坏,而且还丢失了全郡三分之二的地盘。这里的官兵非常疲乏困难,想作乱的十家人中就有八家;如果敌人远,老百姓就不愿意离家去服兵役;而敌人在近处时,他们又会一下子抛弃您投降了:广汉郡各县新近发生的情况,就是明显的事例呀。再者,鱼复和关头,是关系到益州祸福命运的两道大门。现今这东面和北面的两道大门都被打开,坚固的城池都被攻克,各路军队都被击溃,将士快要死光跑光;而对方却几路并进,直抵心腹地区。您坐守成都、雒县,存亡的形势,不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吗?这还只是大体情形,从外面看到的概况罢了。其余内中的详情,就难以用言辞完全说出来了。以法正我这样最愚昧的人,都知道您的抵抗不可能成功,何况您左右那些明智的谋略之士,还会看不到这样的结局么?只不过他们苟且偷生于一时,只想获得您的欢心而不断献媚,不考虑长远的后果,不肯为您尽心献计而已。一旦事情危急形势紧迫,他们必将各自求生,以保家庭,那时他们就会背叛,与现今的说法完全不同,绝不会为您舍生赴难,而您的家庭可就要承受大灾祸了。

我虽然遭到不忠诚的诽谤,但是我自认为并没有辜负您给我的恩德;思念过去的情义,实在暗中感到痛心。刘将军南下成都,完全是合乎本分的举动;他对您是旧情依依,实在没有薄待您的意思。我以为您应该改变抵抗态度出城投降,以保全自己的家族。”

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),先主进兵包围成都。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准备翻越城墙出来投降,被发觉,没有成功。刘璋因为面临危亡局势,所以没有诛杀许靖。刘璋投降后,先主由于这件事而看不起许靖,不想任用他。法正劝先主说:“世间有获得虚名而没有实际才德的人,许靖就是这样。然而现今主公刚开始创建大业,天下的人不可能挨家挨户去说明。许靖的虚名,早已传播各地;如果对他不礼貌优待,天下的人由此会认为主公不尊重贤才。应当对他敬重,以向远近的人显示,效法从前燕昭王厚待郭隗的办法。”先主这才厚待许靖。

先主又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,兼扬武将军,对外治理京城地区,对内充当先主的主要谋臣。这时的法正,对过去曾经给予自己点滴好处的恩人,与自己有很小仇怨的对头,无不进行报答和报复,还擅自诛杀诋毁中伤自己的几个人。有人对诸葛亮说:“法正在蜀郡也太放纵横蛮了。您应当报告主公,抑制一下他作威作福的行为。”诸葛亮回答说:“当初主公驻扎在荆州的公安时,北面畏惧曹操的强兵,东面担心孙权的进逼,近处还害怕孙夫人在身边制造变故;在这个时候,先主进退两难,而法孝直前来帮助他,让他一下子就展翅高飞,不能再制约他了。怎么能禁止法正使他不得任意行事啊!”

当初,孙权曾把妹妹许配先主为妻。孙夫人身手敏捷刚强勇猛,具有她各位兄长的风格;身边随从的婢女一百多人,都亲自拿刀侍立,先主每次进入内房,内心总有点恐惧不安。而诸葛亮又知道先主很是喜欢法正,所以才这样说。

建安二十二年(公元217),法正劝先主说:“曹操一举平定汉中而收降张鲁。不能借此机会进兵攻取益州,而留夏侯渊、张郃镇守汉中,自己急忙回转北方;这并不是曹操的智慧和力量不够,而是内部有忧患逼迫才会这样。我衡量夏侯渊与张郃的才干谋略,不能胜任一国将帅的职务;现今出动全军前去讨伐,必定可以攻克汉中。攻占汉中之后,加强农业积聚粮食,观察形势等待时机:上等结果可以推翻敌人,尊崇扶助汉朝;中等结果可以蚕食雍、凉二州,开拓疆土;下等结果也可以固守要害之地,作持久奋斗的打算。这大概是天赐良机,不能够失掉啊!”

先主认为他的主意很好,就带领众将进兵汉中,法正也随行。

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 219),先主从阳平关南渡汉水,沿着山势逐渐推进,到达定军山后建立营地。夏侯渊带兵来争夺地盘。法正说:“可以出击了!”先主命黄忠居高临下擂鼓呐喊着发起猛攻,把敌军打得大败,夏侯渊也被杀死砍下脑袋。曹操领兵向西赶来时,听到法正的计策,说:“我就知道刘玄德不能够有这样的谋划,必定是别人教他的。”

先主当了汉中王,委任法正为尚书令,兼护军将军。

第二年法正去世,终年四十五岁。先主为此流了很多天眼泪,谥法正为翼侯。又赐法正的儿子法邈关内侯爵位,法邈官做到奉车都尉、汉阳郡太守。

诸葛亮与法正,虽然喜好和崇尚有所不同,却能从大局出发和平相处。诸葛亮常常认为法正的智谋很奇妙。先主称帝之后,将要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雪耻,群臣中很多人劝阻,先主一律不听。章武二年(公元 222),大军溃败,先主逃回住在白帝城。诸葛亮为此叹息说:“法孝直如果还在,就能制止皇上,使他不发动东征;就是东征,也必然不会有大败的危险啊。”

评论说:庞统很爱作人物的品评,在钻研学问和思考谋略方面,可以说是当时荆州人士中最出色的。法正能清楚地看到成败,有奇谋妙算,但是不以品德的清白著称。用曹魏的臣僚来比方:庞统,大概与荀彧近似;而法正,则与程昱、郭嘉二人相当吧?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中草药大全

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3000多年历史,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、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中积累的成果。神农尝百草,所谓尝,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