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建兴元年,封都亭侯。五年〔1〕,诸葛亮驻汉中;更以延为督前部〔2〕,领丞相司马〔3〕,凉州刺史。
八年〔4〕,使延西入羌中〔5〕。魏后将军费瑶、雍州刺史郭淮,与延战于阳溪〔6〕。延大破淮等,迁为前军师,征西大将军,假节,进封南郑侯。
延每随亮出,辄欲请兵万人,与亮异道会于潼关〔7〕,如韩信故事〔8〕。亮制而不许;延常谓亮为怯,叹恨己才用之不尽。〔一〕延既善养士卒,勇猛过人;又性矜高,当时皆避下之。唯杨仪不假借延〔9〕;延以为至忿,有如水火。
十二年〔10〕,亮出北谷口〔11〕,延为前锋,出亮营十里。延梦头上生角,以问占梦赵直〔12〕。直诈延曰:“夫麒麟有角而不用,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。”退而告人曰:“‘角’之为字:‘刀’下‘用’也;头上用刀,其凶甚矣!”
【注释】
〔1〕五年:建兴五年(公元 227)。
〔2〕督前部:官名。是诸葛亮北伐大军的前部指挥官。同时设置的还有督后部、督左部等。
〔3〕丞相司马:官名。诸葛亮丞相府的主要下属,负责军务。
〔4〕八年:建兴八年(公元 230)。
〔5〕羌中:羌族人的聚居区。
〔6〕阳溪:地名。在今甘肃武山县西南。
〔7〕异道:从不同的路线。
〔8〕故事:过去的事例。楚汉相争时,韩信向刘邦献计,请刘邦拨给他三万精兵,他先把北、东、南三方外围的敌方势力清除干净,然后与刘邦大军会合,在荥阳与项羽决战,刘邦听从了他的建议。事见《汉书》卷三十四《韩信传》。
〔9〕假借:忍让。
〔10〕十二年:建兴十二年(公元 234 )。
〔11〕北谷口:褒斜谷道的北口。在今陕西眉县西南。
〔12〕占梦:根据梦中情景占卜吉凶的人。
【裴注】
〔一〕《魏略》曰:“夏侯楙为安西将军,镇长安。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,延曰:‘闻夏侯楙少,主婿也;怯而无谋。今假延精兵五千,负粮五千;直从褒中出,循秦岭而东,当子午而北:不过十日,可到长安。楙闻延奄至,必乘船逃走;长安中,惟有御史、京兆太守耳。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,足周食也。比东方相合聚,尚二十许日;而公从斜谷来,必足以达。如此,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!’亮以为此悬危;不如安从坦道,可以平取陇右,十全必克而无虞。故不用延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