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张裔字君嗣,蜀郡成都人也。治《公羊春秋》,博涉《史》、《汉》。汝南许文休入蜀,谓裔“干理敏捷,是中夏钟元常之伦”也。刘璋时,举孝廉,为鱼复长。还州署从事,领帐下司马。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,璋授裔兵,拒张飞于德阳陌下;军败,还成都。为璋奉使诣先主,先主许以“礼其君而安其人”也;裔还,城门乃开。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。还为司金中郎将,典作农战之器。先是,益州郡杀太守正昂;耆率雍闿恩信著于南土,使命周旋,远通孙权。乃以裔为益州太守,径往至郡。闿遂趦趄不宾,假鬼教曰:“张府君如瓠壶,外虽泽而内实粗;不足杀,令缚与吴。”于是遂送裔于权。会先主薨,诸葛亮遣邓芝使吴;亮令芝:言次可从权请裔。裔自至吴数年,流徙伏匿;权未之知也,故许芝遣裔。裔临发,权乃引见,问裔曰:“蜀卓氏寡女,亡奔司马相如,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?”裔对曰:“愚以为卓氏之寡女,犹贤于买臣之妻。”权又谓裔曰:“君还,必用事西朝,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;将何以报我?”裔对曰:“裔负罪而归,将委命有司。若蒙徼幸得全首领:以前,父母之年也;自此以后,大王之赐也。”权言笑欢悦,有器裔之色。裔出< ,深悔不能佯愚;即便就船,倍道兼行。权果追之,裔已入永安界数里,追者不能及。既至蜀,丞相亮以为参军,署府事;又领益州治中从事。亮出驻汉中,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。常称曰:“公赏不遗远,罚不阿近;爵不可以无功取,刑不可以贵势免: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。”其明年,北诣亮咨事,送者数百,车乘盈路。裔还书与所亲曰:“近者涉道,昼夜接宾,不得宁息。人自敬丞相长史;男子张君嗣附之,疲倦欲死!”其谈嘲流速,皆此类也。少与犍为杨恭友善。恭早死,遗孤未数岁;裔迎留,与分屋而居,事恭母如母。恭之子息长大,为之娶妇;买田宅产业,使立门户。抚恤故旧,赈赡衰宗,行义甚至。加辅汉将军,领长史如故。建兴年卒。子毣嗣,历郡守、监军。毣弟郁,太子中庶子。

【原文】

张裔字君嗣,蜀郡成都人也。治《公羊春秋》〔1〕,博涉《史》、《汉》〔2〕。汝南许文休入蜀〔3〕,谓裔“干理敏捷〔4〕,是中夏钟元常之伦”也〔5〕。刘璋时,举孝廉,为鱼复长。还州署从事,领帐下司马〔6〕。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〔7〕,璋授裔兵,拒张飞于德阳陌下〔8〕;军败,还成都。为璋奉使诣先主,先主许以“礼其君而安其人”也〔9〕;裔还,城门乃开。

先主以裔为巴郡太守。还为司金中郎将〔10〕,典作农战之器〔11〕。

先是,益州郡杀太守正昂;耆率雍闿恩信著于南土〔12〕,使命周旋〔13〕,远通孙权。乃以裔为益州太守,径往至郡。闿遂趦趄不宾〔14〕,假鬼教曰〔15〕:“张府君如瓠壶〔16〕,外虽泽而内实粗〔17〕;不足杀〔18〕,令缚与吴。”于是遂送裔于权。会先主薨,诸葛亮遣邓芝使吴;亮令芝:言次可从权请裔〔19〕。裔自至吴数年,流徙伏匿;权未之知也,故许芝遣裔。

裔临发,权乃引见,问裔曰:“蜀卓氏寡女〔20〕,亡奔司马相如〔21〕,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〔22〕?”裔对曰:“愚以为卓氏之寡女,犹贤于买臣之妻〔23〕。”

权又谓裔曰:“君还,必用事西朝〔24〕,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〔25〕;将何以报我?”裔对曰:“裔负罪而归,将委命有司〔26〕。若蒙徼幸得全首领〔27〕:五十八以前,父母之年也〔28〕;自此以后,大王之赐也。”权言笑欢悦,有器裔之色。

裔出< ,深悔不能佯愚;即便就船,倍道兼行〔29〕。权果追之,裔已入永安界数十里〔30〕,追者不能及。既至蜀,丞相亮以为参军,署府事〔31〕;又领益州治中从事。

亮出驻汉中,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。常称曰:“公赏不遗远〔32〕,罚不阿近〔33〕;爵不可以无功取,刑不可以贵势免: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〔34〕。”

其明年,北诣亮咨事〔35〕,送者数百,车乘盈路。裔还书与所亲曰:“近者涉道〔36〕,昼夜接宾,不得宁息。人自敬丞相长史;男子张君嗣附之,疲倦欲死!”其谈嘲流速〔37〕,皆此类也。〔一〕

少与犍为杨恭友善。恭早死,遗孤未数岁;裔迎留,与分屋而居,事恭母如母。恭之子息长大,为之娶妇;买田宅产业,使立门户。抚恤故旧,赈赡衰宗〔38〕,行义甚至。加辅汉将军,领长史如故。

建兴八年卒。子毣嗣,〔二〕历三郡守、监军。毣弟郁,太子中庶子。

【注释】

〔1 〕公羊春秋:书名。即《春秋》三传中的《公羊传》。

〔2〕《史》:即《史记》。《汉》:即《汉书》。

〔3〕许文休:即许靖。靖字文休。

〔4〕干理:做事的才干和条理。

〔5〕中夏:中原。钟元常:即钟繇(?—公元 230)。繇字元常。传见本书卷十三。

〔6〕帐下司马:官名。刘璋振威将军府的下属,主管军务。

〔7〕垫江:县名。县治在今重庆市合川区。

〔8〕德阳:县名。县治在今四川遂宁市东南。陌下:地名。在今四川遂宁市东南。

〔9〕许:许诺。礼其君:优待对方的君主。君主指刘璋。

〔10〕司金中郎将:官名。负责开采矿石制造金属农具和兵器。

〔11〕典作:负责制造。

〔12〕耆率:老年首领。南土:南中。

〔13〕使命周旋:派遣使者联络关系。

〔14〕趦趄(zī jū):拒绝接近。

〔15〕假鬼教:假托鬼魂的指示。

〔16〕瓠壶:葫芦瓜作的壶。

〔17〕泽:光润。

〔18〕不足杀:值不得杀。

〔19〕言次:谈话当中。请:请求(放回)。

〔20〕卓氏寡女:即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。

〔21〕亡奔:逃跑私奔。

〔22〕贵土:指蜀郡。司马相如、卓文君以及张裔,都是蜀郡人。乃尔:像这样(糟糕)。

〔23〕买臣:即朱买臣(?—前 115)。字翁子。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早年家贫,他的妻子不堪忍受,离家另嫁他人。被同乡严助推荐给西汉武帝,受到重用,任会稽郡太守、主爵都尉,后被杀。传见《汉书》卷六十四上。朱买臣夫妇家乡所在的吴县,三国时属孙吴重要城市,孙权又是江南人,曾在吴县居住,所以张裔以此来反击孙权的取笑。

〔24〕用事:当权。西朝:指蜀权朝廷。

〔25〕田父:老农。闾里:民间。

〔26〕委命有司:把性命交给有关部门裁决。

〔27〕全首领:保全脑袋。

〔28〕五十八:当时张裔的年龄为五十八岁。父母之年:父母给予的寿命。

〔29〕倍道兼行:以比平常快一倍的速度赶路。

〔30〕永安:县名。县治在今重庆市原奉节县东。当时是邻接孙吴的边界城市。

〔31〕府:指丞相府。

〔32〕公:指诸葛亮。遗远:遗漏远离您的人。

〔33〕阿(ē)近:袒护您身边的人。

〔34〕佥(qiān):都。

〔35〕咨事:请示公事。

〔36〕涉道:上路。

〔37〕流速:流畅敏捷。

〔38〕衰宗:衰落的宗族成员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臣松之以为:谈嘲贵于机捷,书疏可容留意。今因书疏之巧,以著谈嘲之速,非其理也。

〔二〕毣,音忙角反,见《字林》:曰“毣,思貌也”。

下一篇:杨洪字季休,犍为武阳人也。刘璋时历部诸郡。先主定蜀,太守李严命为功曹。严欲徙郡治舍,洪固谏不听;遂辞功曹,请退。严(欲)荐洪于州,为(蜀部)部蜀从事。先主争汉中,急书发兵。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,洪曰:“汉中则益州咽喉,存亡之机会;若无汉中则无蜀矣,此家门之祸也!方今之事,男子当战,女子当运,发兵何疑!”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,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;众事皆办,遂使即真。顷之,转为益州治中从事。先主既称尊号,征吴不克,还住永安。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,闻先主疾病,惧有后患;举郡反,烧临邛城。时亮东行省疾,成都单虚,是以元益无所惮。洪即启太子,遣其亲兵,使将军陈曶、郑绰讨元。众议以为:“元若不能围成都,当由越嶲据南中。”洪曰:“元素性凶暴,无他恩信,何能办此?不过乘水东下,冀主上平安,面缚归死;如其有异,奔吴求活耳!”敕曶、绰:“但于南安峡口遮,便得矣。”曶、绰承洪言,果生获元。洪建兴元年赐爵关内侯,复为蜀郡太守、忠节将军。后为越骑校尉,领郡如故。年,丞相亮北住汉中;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,问洪何如?洪对曰:“裔天姿明察,长于治剧,才诚堪之;然性不公平,恐不可专任。不如留向朗,朗情伪差少;裔随从目下,效其器能:于事两善。”初,裔少与洪亲善。裔流放在吴,洪临裔郡,裔子郁给郡吏;微过受罚,不特原假。裔后还,闻之,深以为恨,与洪情好有损。及洪见亮出,至裔许,具说所言。裔答洪曰:“公留我了矣,明府不能止!”时人或疑洪意自欲做长史;或疑洪知裔自嫌,不愿裔处要职,典后事也。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,至于忿恨。亮与裔书曰:“君昔在(栢)陌下,营坏,吾之用心,食不知味;后流迸南海,相为悲叹,寝不安席;及其来还,委付大任,同奖王室:自以为与君,古之石交也。石交之道:举仇以相益,割骨肉以相明,犹不相谢也;况吾但委意于元俭,而君不能忍邪?”论者由是明洪无私。洪少不好学问,而忠清款亮,忧公如家,事继母至孝。年,卒官。始,洪为李严功曹,严未(至)去犍为而洪已为蜀郡。洪迎门下书佐何祗,有才策功干,举郡吏,数年为广汉太守;时洪亦尚在蜀郡。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2025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韩非子
法家学说集大成者

韩非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,他对商鞅的严刑峻法思想,申不害的术治观念,慎到的势治学说都有批判地继承。他肯定了商鞅的刑重而必、法不阿贵、任法不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