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
《三国志》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寿(西晋)撰写的史学名著,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)到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,后代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、诸葛亮、关羽、周瑜等都有记载。《三国志》与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并称为“前四史”。全书共六十五卷,其中《魏书》三十卷、《蜀书》十五卷、《吴书》二十卷,南朝宋裴松之为之注,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,丰富了陈寿《三国志》文本本身。
吕凯字季平,永昌不韦人也。仕郡官掾、功曹。时雍闿等闻先主薨于永安,骄黠滋甚。都护李严与闿书纸,解喻利害;闿但答纸曰:“盖闻天无日,土无王;今天下鼎立,正朔有;是以远人惶惑,不知所归也!”其桀慢如此。闿又降於吴,吴遥署闿为永昌太守。永昌既在益州郡之西,道路壅塞,与蜀隔绝,而郡太守改易;凯与府丞蜀郡王伉,帅厉吏民,闭境拒闿。闿数移檄永昌,称说云云。凯答檄曰:“天降丧乱,奸雄乘衅;天下切齿,万国悲悼;臣妾大小,莫不思竭筋力;肝脑涂地,以除国难。伏惟将军世受汉恩,以为当躬聚党众,率先启行;上以报国家,下不负先人;书功竹帛,遗名千载。何期臣仆吴越,背本就末乎!昔舜勤民事,陨于苍梧;书籍嘉之,流声无穷。崩于江浦,何足可悲!文、武受命,成王乃平。先帝龙兴,海内望风;宰臣聪睿,自天降康。而将军不睹盛衰之纪,成败之符;譬如野火在原,蹈履河冰;火灭冰泮,将何所依附?曩者将军先君雍侯,造怨而封;窦融知兴,归志世祖:皆流名后叶,世歌其美。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,深睹未萌;受遗托孤,翊赞季兴;与众无忌,录功忘瑕。将军若能翻然改图,易迹更步;古人不难追,鄙土何足宰哉?盖闻楚国不恭,齐桓是责;夫差僭号,晋人不长;况臣于非主,谁肯归之邪?窃惟古义,臣无越境之交,是以前后有来无往。重承告示,发愤忘食;故略陈所怀,惟将军察焉!”凯威恩内著,为郡中所信,故能全其节。及丞相亮南征讨阉,既发在道,而闿已为高定部曲所杀。亮至南,上表曰:“永昌郡吏吕凯、府丞王伉等,执忠绝域,有余年;雍闿、高定逼其东北,而凯等守义不与交通。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!”以凯为云南太守,封阳迁亭侯,会为叛夷所害。子祥嗣。而王伉亦封亭侯,为永昌太守。

【原文】

吕凯字季平,永昌不韦人也〔1〕。〔一〕仕郡五官掾、功曹。

时雍闿等闻先主薨于永安,骄黠滋甚。都护李严与闿书六纸,解喻利害;闿但答一纸曰:“盖闻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;今天下鼎立,正朔有三〔2〕;是以远人惶惑,不知所归也!”其桀慢如此。闿又降於吴,吴遥署闿为永昌太守。

永昌既在益州郡之西,道路壅塞,与蜀隔绝,而郡太守改易;凯与府丞蜀郡王伉,帅厉吏民,闭境拒闿。闿数移檄永昌,称说云云〔3〕。

凯答檄曰:“天降丧乱〔4〕,奸雄乘衅〔5〕;天下切齿,万国悲悼;臣妾大小,莫不思竭筋力;肝脑涂地,以除国难。伏惟将军世受汉恩,以为当躬聚党众,率先启行;上以报国家,下不负先人;书功竹帛,遗名千载。何期臣仆吴越〔6〕,背本就末乎!昔舜勤民事,陨于苍梧〔7〕;书籍嘉之,流声无穷〔8〕。崩于江浦〔9〕,何足可悲!文、武受命〔10〕,成王乃平〔11〕。先帝龙兴,海内望风;宰臣聪睿,自天降康。而将军不睹盛衰之纪〔12〕,成败之符〔13〕;譬如野火在原,蹈履河冰;火灭冰泮〔14〕,将何所依附?曩者将军先君雍侯〔15〕,造怨而封;窦融知兴〔16〕,归志世祖〔17〕:皆流名后叶,世歌其美。今诸葛丞相英才挺出,深睹未萌〔18〕;受遗托孤,翊赞季兴〔19〕;与众无忌,录功忘瑕〔20〕。将军若能翻然改图,易迹更步;古人不难追,鄙土何足宰哉〔21〕?盖闻楚国不恭〔22〕,齐桓是责;夫差僭号〔23〕,晋人不长〔24〕;况臣于非主,谁肯归之邪?窃惟古义,臣无越境之交,是以前后有来无往。重承告示〔25〕,发愤忘食;故略陈所怀,惟将军察焉!”

凯威恩内著,为郡中所信,故能全其节。及丞相亮南征讨阉,既发在道,而闿已为高定部曲所杀。亮至南,上表曰:“永昌郡吏吕凯、府丞王伉等,执忠绝域〔26〕,十有余年;雍闿、高定逼其东北,而凯等守义不与交通。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!”

以凯为云南太守,封阳迁亭侯,会为叛夷所害。子祥嗣。而王伉亦封亭侯,为永昌太守。〔二〕

【注释】

〔1〕不韦:县名。县治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。

〔2〕正(zhēng)朔:正月朔日。即一年的第一天。在中国古代,建立新王朝通常要改正朔以表示除旧布新。这里代指称帝。

〔3〕称说云云:述说这样那样(的理由)。指劝吕凯投降。

〔4〕丧乱:指刘备死亡。

〔5〕奸雄乘衅:指孙权乘机拉拢雍闿。

〔6〕臣仆:当……的下属。吴越:指孙吴。

〔7〕苍梧:这里是地区名。在今广西梧州市以北、桂林市以南。

〔8〕流声:流传声誉。

〔9〕崩于江浦:指刘备死在长江边的永安宫一事。

〔10〕文:指周文王。武:指周武王。

〔11〕平:天下太平。

〔12〕纪:道理。

〔13〕符:征兆。

〔14〕泮(pàn):消融。 〔15〕雍侯:指雍齿。西汉的功臣。早年曾多次欺侮刘邦。后随刘邦起兵,屡建战功。刘邦夺得天下,为了安定下属情绪,曾听从张良建议,把自己最不满的雍齿最先封为什方侯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五十五《留侯世家》。

〔16〕知兴:知道(东汉将要)兴盛。

〔17〕归志:归心。世祖: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庙号。

〔18〕深睹未萌:在事情出现之先就看得非常清楚。

〔19〕翊赞:辅助。

〔20〕忘瑕:不计较缺点。

〔21〕鄙土:指永昌郡。吕凯是永昌郡人,所以这样说。何足宰:哪里值得您来治理。

〔22〕楚国不恭:楚国的国君对周天子不恭敬。前 656 年,齐桓公曾以此为理由讨伐楚国,见《左传》僖公四年。

〔23〕僭号:指称王。春秋时按照礼制周天子才能称王,但是吴国的君主也自称王,超越了诸侯国的本分,所以是僭号。

〔24〕不长(zhǎng):不把吴国视为尊长。前 482年,吴国与晋国曾为谁的地位高而争执,晋国并不认为称王的吴国能与自己的爵位相比。见《左传》哀公十三年。

〔25〕重(chóng):再次。

〔26〕执忠:坚持忠诚。绝域:非常遥远的地区。

【裴注】

〔一〕孙盛《蜀世谱》曰:“初,秦徙吕不韦子弟宗族于蜀、汉。汉武帝时,开西南夷,置郡县;徙吕氏以充之,因曰‘不韦县’。”

〔二〕《蜀世谱》曰:“吕祥,后为晋南夷校尉;祥子及孙,世为永昌太守。李雄破宁州,诸吕不肯附,举郡固守。王伉等亦守正节。”

上一篇:李恢字德昂,建宁俞元人也。仕郡督邮。姑夫爨习为建伶令,有违(犯)法之事;恢坐习免官,太守董和以习方土大姓,寝而不许。后贡恢于州,涉道未至,闻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。恢知璋之必败,先主必成;乃托名郡使,北诣先主。遇於绵竹,先主嘉之。从至雒城,遣恢至汉中交好马超,超遂从命。成都既定,先主领益州牧,以恢为功曹书佐、主簿。后为亡虏所诬,引恢谋反,有司执送;先主明其不然,更迁恢为别驾从事。章武元年,‚降都督邓方卒。先主问恢:“谁可代者?”恢对曰:“人之才能,各有长短。故孔子曰:‘其使人也器之。’且夫明主在上,则臣下尽情;是以先零之役,赵充国曰‘莫若老臣’。臣窃不自(揆)量,惟陛下察之。”先主笑曰:“孤之本意,亦已在卿矣!”遂以恢为‚降都督,使持节,领交州刺史,住平夷县。先主薨,高定恣睢於越嶲,雍闿跋扈於建宁,朱褒反叛于牂牁。丞相亮南征,先由越嶲。而恢案道向建宁,诸县大相纠合,围恢军于昆(明)泽。时恢众少敌倍,又未得亮声息,绐谓南人曰:“官军粮尽,欲规退还;吾中间久斥乡里,乃今得旋,不能复北;欲还与汝等同计谋,故以诚相告。”南人信之,故围守怠缓。于是恢出击,大破之;追奔逐北,南至盘江,东接牂牁,与亮声势相连。南土平定,恢军功居多,封汉兴亭侯,加安汉将军。后军还,南夷复叛,杀害守将。恢身往扑讨,锄尽恶类;徙其豪帅于成都;赋出叟、濮耕牛、战马、金、银、犀革,充继军资,于时费用不乏。建兴年,以交州属吴,解恢刺史,更领建宁太守。以还居本郡,徙居汉中。年卒。子遗嗣。恢弟子球,羽林右部督。随诸葛瞻拒邓艾,临阵授命,死于绵竹。
下一篇:马忠字德信,巴西阆中人也。少养外家,姓狐,名笃;后乃复姓,改名忠。为郡吏。建安末举孝廉,除汉昌长。先主东征,败绩猇亭。巴西太守阎芝,发诸县兵千人以补遗缺,遣忠送往。先主已还永安,见忠与语。谓尚书令刘巴曰:“虽亡黄权,复得狐笃;此为世不乏贤也。”建兴元年,丞相亮开府,以忠为门下督。年,亮入南,拜忠牂牁太守。郡丞朱褒反,叛乱之后,忠抚育恤理,甚有威惠。年,召为丞相参军,副长史蒋琬署留府事;又领州治中从事。明年,亮出祁山;忠诣亮所,经营戎事。军还,督将军张嶷等,讨汶山郡叛羌。年,南夷豪帅刘胄反,扰乱诸郡。征‚降都督张翼还,以忠代翼;忠遂斩胄,平南土。加忠监军,奋威将军,封博阳亭侯。初,(建宁)益州郡杀太守正昂,缚太守张裔於吴;故都督常驻平夷县。至忠,乃移治味县,处民夷之间。又越嶲郡亦久失土地,忠率将太守张嶷,开复旧郡;由此就加安南将军,进封彭乡侯。延熙年还朝,因至汉中;见大司马蒋琬,宣传诏旨。加拜镇南大将军。年春,大将军费祎北御魏敌;留忠成都,平尚书事。祎还,忠乃归南。年卒,子修嗣。忠为人宽济有度量,但诙啁大笑,忿怒不形于色;然处事能断,威恩并立:是以蛮夷畏而爱之。及卒,莫不自致丧庭,流涕尽哀;为之立庙祀,迄今犹在。(张表时)时张表名士,清望逾忠;阎宇,宿有功干,于事精勤:继踵在忠后,其威风称绩,皆不及忠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